這是一種火箭發射車 聽說立下了不少功勞 我想了解她 不知道可以提供網站或資料嗎?
2005-03-19 18:32:43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p 2 in 政治與政府 ➔ 軍隊
蘇聯的BM-13型車載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就是Katyusha─卡秋莎(也有翻做卡堤烏沙、卡秋榭等);前蘇聯是全世界最早以國家力量發展的國家,自從他們建國伊始,就一直有火箭專家考慮建造車載多管火箭發射系統;1883年年僅26歲的俄國科學家齊奧爾柯夫斯基寫出標題名取為《外太空》的論文,內容提到太空中的載具運動所需運用到的推進原理,並話出太空船及其運動的示意圖;他在1903年發表了世界上第一部關於噴氣運動及火箭理論的著作《利用噴氣工具研究宇宙關係》;齊奧爾柯夫斯基直到死去世前,除了有眾多學生、其中也不乏高徒(如:科羅廖夫從20年代中就開始追隨近七十歲的齊奧爾柯夫斯基,他並在二戰後一手催生出蘇聯的第一枚可發射衛星的火箭及洲際彈道飛彈),也同時帶領著學生們為前蘇聯的火箭技術做出巨大貢獻;所以前蘇聯不乏優良的火箭科技人才,只是一直不受高層重視(比慢起步的德國差,但比同時期、同屬研究火箭先進的美國好些)。
1928年前蘇聯成功研發出第一種可作攻擊用途的火箭彈,克服早期火箭彈飛行不平穩的難題,這時火箭彈能有效攻擊5000公尺外目標,但因發射架研發問題及政治因素拖累了成軍的時間表;1936年基礎技術都略致成熟後,BM-13終於開始研發,1939年夏天開始試量產(試量產,就是小量生產,以驗證生產技術是否可行),1941年才說服蘇聯高層接受BM-13,同年6月21日史達林才下令開始大量量產,但隔天就爆發德蘇之間的衝突;可是多虧BM-13結構簡單、使用當時在蘇聯軍隊中頗為普及的ZIL-151型 Studebaker六輪軍用卡車,所以就有加速製出的BM-13趕赴已被德軍佔領的鐵路運輸線樞紐的奧爾夏(Orsha)地區,在同年7月14日約下午三點時開出森林,並進佔適合的攻擊陣地,然後在下午三點十五分開始攻擊,也的確發揮火箭彈的火力面積大、心理精神震撼力十足的功能,因為車身上有一個顯著的字母『K』,所以興奮的蘇聯軍人稱她為「Katyusha/卡秋莎(也有翻做卡堤烏沙、卡秋榭等)」─一名俄國民間傳說中能歌善舞的姑娘(也是俄國少女常用的名字),而實際上這個K代表的是生產單位-共產國際兵工廠的第一個俄文字母,而另一個也頗為人知的外號是─「Stalin's Organs/史達林的管風琴」;這是第一個研發出的多管火箭發射系統的首度戰績,並確定BM-13及其它後代針對大面積目標(尤其是建築物及大規模集結的坦克車等裝甲目標,也包括大規模集結的步兵及類似脆弱目標),也讓其他國家起而效尤相繼研發類似武器。
BM-13,主要是由8具鋼軌放在後方加裝了穩定鏟的ZIL-151型六輪軍用卡車上(BM-13也可以裝在其它載具上,如:GAZ-63型拖車、Zis-6型六輪軍用卡車,它就曾被裝在美國軍援的卡車上),每具鋼軌上下都有導溝、各可裝一枚火箭彈、所以一次共可裝16枚火箭,而火箭彈有兩種,M-8(彈體直徑82公釐,總重及彈頭戰鬥部重量不明,只知道都很小,射程約5.5公里)火箭或M-13.UK火箭(彈體直徑132公釐,長1.75公尺,重42.5公斤,彈頭戰鬥部則重約20公斤,最大射程約8~9公里,之後有改良型出現,射程增加至11公里)、尾部都有四片直徑超過彈體的固定式穩定尾翼(現代的多能在平常時折疊收起),發射架的轉向及俯仰角度由人力調整。
http://users.belgacom.net/artillery/edito/11139.html#233087 這個網站有很詳細的二次大戰所有火砲的詳細資料,並且大部份都還會有歷史簡介,只不過是英文網站~!
喜歡軍事的朋友~!歡迎加入軍武狂人夢!!!http://mbox.hchs.hc.edu.tw/~military/index2.htm
2005-03-20 13:32:2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Kirov 7 · 0⤊ 0⤋
http://www.songsu.com/pages/ieyasu/models/pdsoviet/bm13/BM13Katjusha.htm
BM-13N 卡秋夏 "史達林風琴" / BM-13N Katyusha "Stalin Organ"
一般人所聽到的「史達林風琴」,蘇聯卡秋夏為二次大戰中一款極具威力的移動式火箭發射器。蘇聯陸軍通常將此些火箭發射器裝載於由裝甲部隊保護的卡車上。然而,當當戰爭持續進行,蘇聯必須使用任何可供使用的卡車作為此些武器的移動基地。於大戰後期階段,史達林風琴開始裝載於美國製史都鐸貝克卡車上。卡秋夏並不是一款特別精準的火箭發射器,然而由於其一起發射火箭的方式,藉由廣泛彈幕攻擊目標,可以克服精確性過低問題。
http://www.wingweb.com.tw/web-Book/SM/SM669.htm
2005-03-19 20:22:3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