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我只知道.天主教好像是信奉聖母.
而基督教是耶穌.
但是.....兩人不是母子嗎? 為何........分兩個???

2005-03-16 02:40:53 · 9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9 個解答

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教中信徒人數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單一教會。與基督教其他教會相比,天主教的特點是︰組織形式嚴格集中;教義統一;禮儀一致,重視傳統與成例;在現存信仰或實踐與過去信仰或實踐脫節時創造或充實傳統;保有複雜的教階體制以及神職人員級別制度;神職人員與在俗人員嚴格區別。



天主教的歷史
  天主教自稱從《新約》時代的教會一脈相承而來。早期基督教會絕大多數信徒來自包括奴隸的下層階級。313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發布通稱《米蘭敕令》的一組文件,規定基督教為合法宗教。到了4世紀末,基督教已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在此期間,教階體制逐步形成,這種體制直到宗教改革運動之前基本穩定未變。中世紀歐洲出現大學,基督教學術研究興起。同時修道院也紛紛成立。中古時期早期特別是4∼7世紀,重大宗教會議次第舉行。當時,教會熱衷於財富與權力,內部已在腐化,大大喪失道義權威。

  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威登堡教堂張貼《九十五條論綱》,宣告宗教改革運動開始。路德死於1546年,當時歐洲許多國家已不再效忠於教宗(教皇)。天主教會為了應付這種危機,發動反宗教改革運動,其具體表現形式即是1545∼1563年的特倫托會議。這些會議確立反對宗教改革的教義原則,同時採取措施以糾正給予新教口實的較為顯著的道德敗壞現象。會議使權力更加集中於教廷,從而嚴肅教會組織紀律。17、18世紀,天主教會在各方面衰退不振,19世紀仍然沒有起色。

  在第一次梵諦岡會議(1869∼1870)以後的一百年間,歐洲不少國家的政府不斷攻擊天主教會。此時天主教會雖失利於歐洲,卻由於大批歐洲人遷居美洲而使美洲成為天主教最興盛的地區。20世紀上半葉,天主教長期與義大利法西斯主義和德國國家社會主義進行爭鬥,同時採取堅定立場反對共產主義。在內部,天主教會對現代派神學的爭鬥進行到1907年為止,但現代派終於在第二次梵諦岡會議(1962∼1965)上獲得成果。這次會議推翻特倫托會議的決議,不再要求天主教以不變應萬變。第二次梵諦岡會議可以說在天主教會內部引起一場革命,其深刻性不亞於宗教改革運動。

天主教的組織形式
  根據使徒傳承教義,天主教會認為自己是耶穌基督親創教會的合法繼承者。教會的負責人主教共同組成一個集體,繼承使徒的集體。各個主教只有在不脫離這個集體時才是使徒的繼承人。教宗(教皇)是彼得的繼承人,而彼得是耶穌所任命的使徒集體的首領。天主教的樞機分為樞機主教、樞機司鐸和樞機助祭。這些稱號與級別沒有關係,自從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以來,樞機全部是受神職的主教。早期羅馬市郊的七個主教本堂區各選樞機主教一名,從1965年起東方天主教會各教區也各選樞機主教一名。樞機司鐸與樞機助祭代表羅馬教區的神職人員,每人在羅馬市內負責一處教會。從教宗尼古拉二世在位期間開始(1059),樞機主教才有權選舉教宗。自從教宗亞歷山大三世(1159∼1181年在位)以後,教宗由整個樞機團選舉。樞機團既然是選舉教宗的機構,它也就是教宗的主要諮詢機構。

  在現代,主教的職責從表面看來主要是主持教區的各種事務,而不是照撫與訓導教徒。司鐸是基層機構負責人,司鐸如非本堂司鐸,不參加管理工作,本堂司鐸由眾司鐸中的模範理想人物充任。教眾在本堂區聽司鐸講道,崇拜、接受聖事並接受指引。天主教的修會分別由男信徒或女信徒組成,修士過集體生活,發神貧、貞潔和聽命三願。修士不見得是神職人員,神職人員也可以居住在俗區。

  天主教的第一部教會法是教會法學家格拉提安(Gratian)在1142年編纂的,稱《格拉提安教令》。以後,1234年教宗格列高利九世、1298年卜尼法斯八世和1317年若望二十二世的諭令以及1500年的兩部《教令集》(Extravagantes)先後編入集中,統稱《天主教教會法典大全》(Corpus Juris Canonici)。《天主教教會法典大全》內容不完備而篇幅龐大,需要加以整理。1904年教宗庇護十世頒布一份文件,編纂工作宣告開始,1917年完成。1918年教會法典正式生效。此後這部法典一直是天主教會的根本法。

天主教的信仰
  基督教各派的共同信仰觀點源起於《新約全書》。然而《新約》的信仰觀點難以簡單概括,其含義容有十分不同的解釋,結果即使在同一教派中也往往各執一詞。早在宗教改革運動之前,天主教教義已經逐步將重點從《新約》轉移到亞歷山大派神學以及奧古斯丁神學思想。根據這種神學觀念,信仰首先是接受啟示,而啟示乃是教理的啟示,其真正內容是奧祕。第一次梵諦岡會議文件十分強調這個主題。提出奧祕這一個主題,是要答覆18、19世紀所興起的思想運動,這種思想運動具有不同名稱,如啟蒙運動、唯理論、科學主義及歷史主義。天主教會認為這種思潮威脅關於神聖啟示的教義,而人類僅憑理智則不可能理解天主的真實性。天主教神學認為,聖傳既是管道又是內容。作為管道,聖傳就是天主教會的訓誨權的實際運用。作為內容,聖傳是「信仰的寶庫」,也就是上帝所啟示的有關信仰與道德的真理。根據天主教教義,使徒死後啟示也就終結,但其寶庫則轉交與使徒的後繼人,即主教團。天主教會認為《聖經》是上帝的話,聖傳是教會的話。天主教會在為新信徒施洗禮時依舊要求背誦《使徒信經》,這就表明,天主教信徒必須相信其中所載的教義信條。

天主教的禮儀
  天主教禮儀以一年為週期,用節日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死亡、復活和升天,一年的禮儀中插有對聖徒的崇拜。經過現代的禮儀改革,聖徒崇拜已大為減少。天主教會在6世紀才以拉丁語為禮儀語言。原來在羅馬帝國時代希臘語是正式禮儀語言。根據教義,聖事為耶穌基督所制定,是外部的象徵,但可以使人內心蒙受上帝的恩惠。聖事共有七件,即洗禮、堅振禮、聖餐(聖體)、告解、終傅、婚配以及聖秩。

天主教與世俗世界的關係
  從4到10世紀,羅馬教會致力於向蠻族傳教。從10到16世紀傳教工作不振。但到了歐洲國家向外擴張時期,幾個天主教國家最先行動,於是天主教隨之傳到南北美洲、亞洲和非洲。從君士坦丁大帝時代起,政教合一原則支配著天主教會的歷史,但是第二次梵諦岡會議宣言說,天主教會承認,現代世俗的多元國家,是合法的政治機構。這次會議還宣稱,教會不是政治團體,也不為推行教務而請求政治上的支持。會議宣布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天主教會反對任何形式的社會主義,堅定地反對馬克思共產主義。近年來,反對社會主義的態度逐漸有所緩和,而天主教會仍主張資本私有,不主張資本國有化。但是在關於成立工會等問題上,天主教會目前的主張已有所改變。天主教關於家庭的主張是保守的︰許多人都不再認為家庭是社會的中心、倫理的中心,而天主教會卻堅持這種看法。天主教既然主張鞏固家庭,當然反對離婚。天主教一貫認為︰婚配的主要目的是生養教育子女;既然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通姦行為就難以絕跡,天主教會認為通姦比離婚可容。1968年教宗(教皇)保祿六世發表聲明,重申反對計畫生育,但許多天主教人士認為,他僅僅是運用權威,對他的主張頗不以為然。

基督教:
世界上最大的、傳播範圍最廣的宗教。西元1世紀由巴勒斯坦境內拿撒勒(Nazareth)人耶穌創立,現有信徒10億以上。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又稱抗羅宗)等主要派別,此外還有東方的幾個獨立教派以及散見於世界各地的許多小教派。

  基督教的歷史

  自耶穌出生至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為止的大約500年,是早期基督教時期。其後,自500∼1500年,基督教逐漸傳播給羅曼(Roman)、塞爾特、日耳曼和斯拉夫等民族,在歐洲建立起中世紀基督教文明。但是,也是在這個時期,基督教受到嚴酷的考驗。它早期的勢力範圍巴勒斯坦、敘利亞、小亞細亞、北非乃至西班牙部分地區已經伊斯蘭化,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也受到威脅。俄羅斯淪於蒙古可汗及突厥金帳汗的統治之下,隨之阿瓦爾人(Avar)、匈奴人、蒙古人、土耳其人也先後侵入西方。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產生了新教安立甘宗、信義宗、歸正宗和其他各派,同時也促使天主教會進行反省、整頓內部,隨後獲得發展。19世紀是基督教傳播史上的「偉大世紀」,基督教傳到世界各地。

  基督教教義的形成

  基督教與猶太教的關係,從一開始就是既有繼承又有分離。在1、2世紀,羅馬統治者認為基督教無非是猶太人的教派,對基督教和猶太教一律迫害。自狄奧多西一世定基督教為國教後,特別是從6世紀起,基督教迫害猶太教,歷次十字軍東征把猶太人與穆斯林同樣視為敵人。 然而,歷代基督教神學家向猶太教聖經學家尋求指引,猶太教神祕主義也不斷對基督教的神祕主義派別發揮影響。2世紀以後,基督教又從希臘文化吸取營養。

  一些神學家認為希臘哲學中的邏各斯(Logos)就是彌賽亞,他成為肉身就是耶穌基督。柏拉圖對現實世界的唯心主義解釋,亞里斯多德關於存在和知識的論述,都滲入基督教教義。基督教的一部分崇拜儀式和讚美詩也可溯源於希臘密教和神祕哲學。

  在基督教作為羅馬帝國國教時代,特別是4世紀末,皇帝狄奧多西登位之後,信奉異端成為應受國家制裁的犯罪行為,反對教會就是反對帝國。4∼8世紀參加帝國宗教會議的主教們往往將少數持不同宗教觀點的人宣布為異端,當作國賊加以翦除。中世紀教會為了維護正統教義 ,根據《教會法》成立異端裁判所並頒發《教廷禁書目錄》(Index of Prohibited Books)。

  基督教的教義

  基督教教義中關於上帝的概念可以歸納為下列幾點︰1.上帝是有位格的神;2.上帝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3.上帝是歷史的主宰;4.上帝要審判世人。關於魔鬼,基督教教義認為,魔鬼撒旦本來是上帝所造,他是上帝的對手和敵手,對抗上帝的救世計畫。

  從基督教會創立伊始,教會內部對於耶穌的解釋就一直莫衷一是。例如《馬可福音》說耶穌是人,他在約旦河裡受洗時,聖靈降在他身上,當時有聲音透過雲層傳來,宣布他是上帝之子。安提阿派(Antiochene)神學家在研究基督論時,都遵循這樣一種解釋。《約翰福音》提出另外一種看法,它認為耶穌是道成肉身。按照這個說法,耶穌具有神性,並不是說他是具有天賜神力的人,他的神性乃是自先於世界存在的道一脈相承而來。亞歷山大里亞派神學家堅持這種看法。

  耶穌基督宣布天國將要來臨,並且開始建立天國的事業,相信耶穌基督就必然要相信天國。基督教的末世論與《舊約》中上帝所發出的有關彌賽亞來臨的諾言有關。在耶穌出世以前,以彌賽亞為標榜的起義此起彼伏。耶穌拒絕成為政治上的彌賽亞,使盼望這種天國的民眾失望。除了這種政治性的願望以外,另一種形式的末世論不期望地上的彌賽亞,而指望上天命立的彌賽亞,這位彌賽亞將要建立的是天國而不是地上的國度。耶穌自命為實現天國的人。

  對於聖母瑪利亞的崇拜,在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帝國國教,大批民眾改信基督教時開始盛行。居住在地中海和近東地區的各民族難以理解聖父的絕對權威;猶太教對上帝的概念中含有狹窄的族權觀念,基督教的早期宣傳中繼承這種觀念,它是上述各民族難以接受的。這些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在崇拜一位聖母女神,一位神聖的童貞女,這種崇拜從巴比倫和亞述的古代民間宗教一直傳到希臘文化的末期。儘管基督教的福音畫的教導反對崇拜這位女神,但是,這種崇敬卻得以藉崇拜瑪利亞的形式表達出來;據說正是在瑪利亞腹中,具有神性的道才與人性實現奇妙的結合而成為耶穌。

  根據基督教義,聖靈這個概念的實質是像風吹那樣自由自在,預言之靈與知識之靈不是先知或智者可以隨意左右的。聖靈的啟示,表現為先知的預言或智慧的語言,寫出來就是《聖經》。聖靈又是不斷推進教會歷史的、有創造力的革新動力。

  基督教關於三位一體的教義來源於早期基督徒所經歷的特殊教義形成過程。500年通過的《亞大納西信經》(Athanasian Creed)對三位一體教義提出最終的明確定義。關於人,基督教教義首先認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出來的,因此在上帝彰顯自己的作為時,人必然起決定性的作用。既然人反映上帝的形象,上帝在實踐自己的計畫時就必然要求人的合作。上帝和人互相緊密依附,可以說上帝和人是互相為了對方的緣故而存在的。

  根據基督教教義,教會是由蒙上帝挑選的人組成的末世團體,聖靈澆灌於教會的生命過程中;教會由相信耶穌基督的人們組成,其中既有猶太人也有非猶太人,教會成員都是「新以色列人」,都是上帝的選民;教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教會的成員都是建造教會大廈所用的「活石」。基督教教義記述在獲得各派基督教會普遍承認的《使徒信經》(Apostles'Creed)、《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Nicene-Constantinopolitan Creed,又名《尼西亞信經》)以及《亞大納西信經》上。屬於抗羅宗的許多地區性教會分別制訂各自的信綱。

  1960年,世界基督教協進會中央委員會在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斯城一致通過表達基督教各派共同信仰基礎的較詳細的草案︰「世界基督教協進會是教會的聯誼組織,這些教會根據《聖經》相信主耶穌基督是上帝和救主,它們因而謀求實現為此共同應召的目標,以歸榮耀於上帝聖父、聖子和聖靈。」

  基督教會的組織形式

  關於教會的組織,東正教和天主教都一貫實行主教制。在英格蘭,儘管經過宗教改革運動和革命,清教徒和獨立派的反對雖然十分激烈,但是,從使徒時代一脈相承的主教制的理論和實踐都原封不動地由聖公會保存下來。瑞典國教信義會保留主教制。在德國福音會(在信仰上屬信義宗和歸正宗)主教制已在宗教改革運動時廢除。蘇格蘭長老會以及北美洲的各長老會還有許多清教派別都採用長老制,形式上類似民主共和政體。公理制強調由各個教會獨立自主地進行傳教、禮拜、管理和行政等方面的事務。

  基督教的禮儀

  基督教的崇拜形式不一而足,個人祈禱和家庭崇拜受到重視。家庭是基督教社會的基本。集體崇拜形式和多寡因教派而異。關於聖禮,天主教規定七件聖事,即聖洗、堅振、告解、聖體、聖品、終傅和婚配。東正教聖禮也是七件。抗羅宗的古典派信義會、聖公會和歸正會只採用兩種聖禮,即洗禮和聖餐。

  基督教在世界的傳播

  基督教傳遍全球,其傳布範圍超過任何其他宗教,在伊斯蘭教向西方衝擊之前,東方教會已在大力從事傳教活動。東方教會,特別是聶斯托留派教會在3、4世紀傳入中國(稱為景教)、亞洲中部和蒙古等地。東方教會也向西擴展,遷移中的日耳曼部族在小亞細亞和拜占庭接受基督教。在北方、東北方和西北方,斯拉夫系統的不同民族也通過拜占庭教會接受基督教。

  傳教、開化和殖民這三種活動往往配合進行,因此,代表較先進文化的傳教士往往給許多較後進地區帶來重要變化。抗羅宗的傳教活動從一開始就受到虔敬派的一種理論的影響,這種理論認為,必須用基督福音之光去照亮「黑暗」的異教世界。在20世紀,由歐美傳教機構產生的所謂子教會,強烈要求獨立,要求基督教各派聯合。

2005-03-16 03:48:3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3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23 06:38:1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關於你提的問題,
有位網友寫了一些關於教會的文章~
很生動,還有圖片,應該很適合你^^
www.wretch.cc/blog/alence/25922038

2008-12-29 10:09:2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lence 1 · 0 0

我自己是天主教 (也就是羅馬教會.公教) 的

對你關於天主教的敘述沒有太大的疑慮

但是基督教 (新教) 的就有一點問題

簡單來說 基督教就是 [相信基督] 的宗教 , 它是不分任何教派的

但是他又有分 公教 東正教及新教

而漢語的天主教就是公教 基督教就是新教

不過這樣就會混淆到讀者

所以你應該要把對於 [基督教] (此指新教) 的定義說的清楚一點

而如果各位還是不了解的話

最快的方法還是去找 神父(公教) 及牧師(新教) 問看看吧

網路上的都會這樣

網路上的都只要參考參考就好

2008-07-29 09:20:3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布丁 1 · 0 0

一個是神父
一個是牧師和修女

2005-03-16 13:14:50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發問者應該先到知識搜尋找一找...這問題很多人問過....並且也有很多詳細的解答

2005-03-16 07:26:18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不對!!!!!!!!!!!!!!!!!!!!!!!!!!!!!!!!!!!!!!!!!!!!!!!!!!!!!!!!!!!!!!!!!!!!!!!!!!!!!!!!!!!!!!!!!!!
你可以找神父聊一聊喲>>>>>>>>>>>>>>>>>>>>>> >>>>>>>>>>>>>>>>>>>>>>>>

2005-03-16 07:06:48 · answer #7 · answered by Taru A Cin 7 · 0 0

天主教不但信奉聖母, 亦有天主, 天主是三為一體, 耶穌是天主於人間的其人一個化身.
而基督教是耶穌, 耶穌就是神.
基本上那是英國為了突出自己的重要性而去排斥其他分支, 就是基督教.
當時很多基督教人被天主教的人殺害. 而天主教至今仍是英國大部份人的宗教.
他們之所以比較多聖母像是因為要有如此貞潔的聖母才能有耶穌, 但並不是只信奉聖母, 而且五月更有聖母玫瑰月, 但基督教是沒有的.

2005-03-16 02:49:36 · answer #8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in short , 今天會演變成 --- 天主教 和 基督教 -- 全是因為 人 完全忘了 " 神 " 才是
主角 , 加入了 " 人 " 的好惡 -- 一切都變 " 味 "了 ... amen

2005-03-16 06:23:44 · answer #9 · answered by tslv 3 · 0 1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