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我國政府是否應該繼續補貼電子業呢?」,希望越快越好,一直都找不到這方面的資料,好急哦~~
2005-03-14 17:08:17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新聞與活動 ➔ 最新活動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加入WTO及在亞洲經濟圈所扮演的角色
Dr. Rong-I Wu,吳榮義
1.前言
要了解21世紀的台灣,首先必須知道21世紀世界經濟的特徵。21世紀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觀察;第一是全球化的加速進行,世界各國經濟由於貿易及投資的高速成長而加速整合,彼此互相依賴,全世界就像一個地球村一樣。貿易與投資之所以能夠快速成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GATT/WTO歷經八回合的談判,前五個回合談判的重點在於促進成員國降低關稅,而第七次與第八次回合(甘迺迪回合及東京回合)的談判重點逐漸轉向商品的非關稅障礙之排除,使各國關稅大幅下跌,非關稅障礙去除,商品跨國的流通更為方便,同時資本移動的障礙快速解除,方便各國之間資金流通,這不僅包括長期的外人直接投資、尤其是短期資金流動,數量龐大驚人。資金流向不只包括先進國家之間相互流通,先進國家流向開發中國家也不少。
第二方面是科技的進步及其應用,尤其是電子資訊科技的進步,及其應用生產管理及生活方面,使生產力快速提高,美國經濟在1990年代的傑出表現就是典型的代表。一般把電子資訊科技的應用認為是知識的大量投入,不同於傳統的生產要素如土地、自然資源,稱之為知識經濟,亦稱之為新經濟。
由於21世紀具有此兩項特徵,因此要了解21世紀的台灣,就必須知道台灣如何因應全球化及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換言之,台灣經濟在21世紀能否持續發展及繁榮,端看台灣將來能否在面臨全球化及高科技化的衝擊下妥為因應。簡單來講,全球化的特色是透過關稅的下降,使商品能夠流通,台灣企業必須面臨強烈的國際競爭,同時也由於資本管制解除,資金大量流通,台灣如何維持總體經濟,尤其是金融外匯市場的穩定,所以台灣加入WTO之後的影響如何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至於高科技的快速進步及應用於生產管理,決定生產效率及國家競爭力,台灣是否能夠及時趕上?所以本文就從此兩方向來加以分析。
2.加入WTO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由於台灣目前還不是WTO會員,預定在今年底之前會加入,因此,有必要對於台灣目前入會申請狀況加以介紹,其次分析台灣入會後對經濟的衝擊。
2.1台灣在亞洲經濟圈的地位
首先讓我們簡要分析在全球化的進展下,台灣貿易及投資的發展,尤其是在亞洲經濟圈的地位,將會幫助我們探討台灣加入WTO後對其經濟的影響為何。
貿易
台灣是個四周環海的小國家,又缺乏天然資源,所以必須不斷尋求向外發展的機會,擴展與其他國家間的貿易關係,才能使經濟保持成長。自從1960年代以來台灣即有計畫進行工業化,實施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政策,對外貿易逐步地提高,並能視國際經濟情勢的變化,調整產業結構,使生產技術不斷升級,維持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台灣對外貿易因而快速成長,成為全球排名第十三大貿易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300億美元以上。
台灣每年出口金額高達1,200億美元以上,是世界第14大出口國,在亞洲僅次於日本(4,494億美元)、中國(1,949億美元)、香港(1,748億美元)以及南韓(1,442億美元)。美國是台灣最主要出口地區,約佔台灣總出口的四分之一。在1980年代末期以前,日本一直是台灣第二大出口國家,但隨著中國經濟日益開放,及台灣政府放寬管制,台商陸續赴中國投資,導致台灣對中國機械及中間原料的出口增加,中國在近年來已取代日本成為台灣出口的第二大區域,而且有凌駕美國之勢,約佔台灣總出口的17%左右。1999年台灣出口到亞洲的金額為592億美元,佔總出口的48.7%,出口至東南亞國協佔10%,共126.8億美元。
至於進口,1999年共1,107億美元,其中近28%是來自日本,美國則是第二大的進口來源,約佔台灣總進口的18%。台灣自亞洲進口606億美元,約55%,相形之下,自東南亞國協進口所佔比例較小,僅9%。
台灣之對外貿易所以能夠快速成長的原因十分複雜,但較主要的有下列幾項:
1.有利的國際經濟環境:如前所述,由於GATT的貿易回合談判,使關稅大為下降,國際市場不斷成長的國際環境。
2. 台灣的經濟政策:由於國內市場有限,外匯不足、天然資源缺乏但勞力充沛,加速工業化以創造就業機會,出口擴張的工業化是台灣長期以來所採取的發展策略(包括設立加工出口區以吸收僑外資)。
3. 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中小企業能夠隨著國內外經濟條件的變化而隨時調整,因此,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台灣的出口從以勞力密集產品為主變為技術密集產品,出口市場也從出口最終消費品為主逐漸轉變為以投資帶動的機械及中間產品為主,以維持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投資
根據聯合國的世界投資報告(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9),1998年台灣對外投資金額37.94億美元,在全球排名第十七。累計1980年至1998年底為止,台灣對外投資金額存量為380億美元,是全球第十六大對外投資國,在亞洲當中僅次於日本(全球第四)、香港(第十)與新加坡(第十五)。台灣在亞洲地區不包括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累積金額為70億美元,其中約有47億美元是投資於東南亞國協。台灣的對外直接投資約有40%以上是集中在中國,近年來對中國的平均每年投資金額約佔台灣GNP的 2.4%以上。
綜而觀之,台灣是亞洲的第四大貿易國,也是第四大對外直接投資國,經濟實力不容忽視。
台灣在發展早期外匯十分缺乏,與一般開發中國家比較並沒有不同,因此,為吸引外資來台投資政府特別立法,一方面可以吸引外國資金、生產及管理技術,二方面又可以增加生產,創造就業機會,尤其是鼓勵外銷以增加外匯收入,效果十分顯著,特別是自1970年代初期設立的高雄、台中及楠梓加工出口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到目前為止,雖然外資到台灣投資仍受歡迎,但與過去外資對台灣經濟的貢獻比較起來已經有很大的不同。
至於對外投資,早期由於國內資金不足,因此政府的政策基本上是不鼓勵,甚至設立種種限制。但自1980年代開始,由於出口快速成長,貿易出超持續擴大,造成外匯累積大幅成長,到1986年出超占當年GDP的比例高達20.3%的空前記錄。因此,政府才解除外匯管制,甚至鼓勵資金外流,以降低新台幣快速升值的壓力。新台幣對美元的匯率在短短幾年從1985年的40元台幣兌換一美元,快速升到1991年底的25.75台幣折算一美元;加上工資亦快速上漲,使原來以出口為主的勞工密集產業失去國際競爭力,紛紛轉移生產陣地。在1990年前,由於政府對於赴中國投資仍嚴格禁止,故台商海外投資以赴東南亞國家為主,1991年起政府開始放寬赴中國投資之後,台商才紛紛前往中國投資。
2.2加入WTO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台灣入會申請的概況
世界貿易組織(WTO)目前共有一百三十四個會員,台灣與中國雖名列世界前二十大貿易國,但卻仍未進入該組織。台灣及中國分別於1990年元月及1986年七月向WTO的前身GATT秘書處提出入會之申請,台灣於1992年成為觀察員。另一方面,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亦歷經多年,而於1993年十二月達成協議,決定於1995年元月成立WTO以有效管理及執行烏拉圭回合之各項決議。台灣乃於1995年十二月向WTO秘書處改依WTO協定第十二條,即以台澎金馬獨立關稅區身分,以已開發國家名義申請加入WTO;中國則於WTO成立後,堅持以WTO協定第十四條恢復GATT原始締約成員的身分加入WTO。
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入會時以獨立關稅區名義申請,目的不外乎要刻意避免與中國發生主權上的爭議,使經貿獨立於政治議題之外。不過中國顯然不為台灣的低姿態所動,仍不間斷地阻撓台灣入會案之申請,除了一再於國際之間扭曲並捏造雙方入會是「中國先於台灣的共識外」,尤有甚者,中共最近在加入WTO工作小組報告草案提案將「一個中國」原則納入,並矮化台灣為「中國的附屬關稅領域」,這項提案旋即遭到美國及歐盟反對。這也是繼1994年中共在入會議定書擬納「一中」原則挫敗後,第二度闖關失敗,當時中國曾企圖在入會議定書中納入一個中國原則,但各主要國家認為不適合納入政治性文字而作罷,這次中共在入會工作小組報告再度提案,各國仍無法接受中共納入與經貿無關的政治性文字。
在經過許多波折,台灣也早已完成入會所需條件,在雙邊諮商部分,共有二十六個WTO會員與台灣進行雙邊諮商,迄至目前為止,台灣已與其中之二十五個會員結束諮商,並簽署雙邊協議文件。目前僅餘香港,雖已完成諮商,但未簽署雙邊協議。而在多邊工作部分,台灣入會案迄今共召開十次工作小組會議及三次非正式工作小組會議,已完成入會工作小組報告之實質審查。為利各國支持我儘快召開第十一次工作小組會議,並採認我工作小組報告及其附件,我方已依據各國之意見更新工作小組報告草案,完成彙總關稅減讓表及服務業承諾表,並透過WTO秘書處送請各會員進行核對。
台灣承諾加入WTO之開放程度
加入WTO將使台灣市場更為開放,整體關稅稅率從目前的8.22%,降為5.69%(看表一的資料),降幅達30.78%,降稅項目有4,491項。非關稅障礙部份亦承諾逐年去除。
表一 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關稅減讓表
產品別
目前稅率
(%)
入會第一年稅率(%)
完成降稅計畫後稅率(%)*
降幅
(%)
降稅項目
整體關稅
8.22
7.65
5.69
30.78
4,491
工業產品關稅
6.03
6.15
4.31
29.11
3,470
農產品關稅
20.02
15.48
12.93
35.41
1,021
預計在入會後兩年完成整體產品降稅計畫。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1)農業:
在關稅部分,台灣預定入會後調降1,021項農產品稅率關稅,名目稅率由目前的20.02%降為第一年的15.48%,完成降稅計畫後平均名目稅率為12.93%,大部分產品將於2004年入會後兩年完成降稅,降幅高達35.41%。屆時台灣的總體稅率水準將介於日本與韓國之間。
至於非關稅部分,台灣將取消限制地區進口措施,對於現採限制地區進口之產品,除了椰子外,均開放自由進口;對於豬腹脅肉、雞肉、動物**及部分漁產品等二十五大類農漁產品,將採取關稅配額措施,而最重要的農產品,稻米,在我方的極力爭取下,成為唯一採行暫緩關稅化之限量進口(進口配額)模式,將於入會後開始進口,並逐年增加進口量。
國內市場的開放對於台灣農業的衝擊預料將會比較大,屆時台灣將面臨低價農產品進口傾銷的可能,尤其在台灣與中國都加入WTO後,遠較台灣農產品便宜的中國進口將對台灣的農業造成嚴重的衝擊。
(2)工業部份的承諾:
關稅部分
整體關稅方面,台灣目前的名目稅率為6.03%,其中有84%的產品項目稅率已在10%以下,台灣承諾入會後第一年平均稅率應降為6.15%,完成執行降稅計畫後,平均名目稅率降至4.31%,降幅為29.11%,總計降稅項目達3,470項。若以產業來分,則降稅項目最多者為機器及電機設備,共730項,其次為基本金屬及製品,紡織品與化學工業產品分居第三與第四。
醫藥器材、家具、紙類於2002年調整為零關稅,鋼鐵關稅於2004年調降為零關稅。
化學品及藥品方面,根據化學品一致方案,調降1,405項化學品關稅,於2002年將原料及藥品調整為零關稅,化學中間品降為5.5%,化學成品降為6.5%。
非關稅部分
取消汽車、機車自製率及地區限制,改採關稅配額方式開放各國汽車進口,配額內關稅由入會年起之30%,於第十年調降至17.5%,配額外關稅至入會第五年為60%,入會第六年30%。
此外,對進口產品所實施強制性之一致性評估程序和標準,將依國際規範制訂相關程序與標準以符合WTO技術性貿易障礙規定。
由於我國工業產品大部分已自由化,同時台灣最引以為傲的資訊產品早已撤除關稅障礙,國際關稅的下降對於台灣商品的競爭力是有力的因素,而且台灣以貿易立國,加入世貿對製造業整體而言應屬利大於弊。
(3)服務業承諾:
GATS(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服務業貿易總協定)將服務業貿易區分為四種型態,包括1、跨國提供服務,如透過電訊跨國提供理財顧問服務;2、國外消費,如赴海外旅遊或求學;3、商業據點呈現,如外國銀行設立在台分行提供金融服務;4、自然人呈現,如外國人在台教授英語。根據其規定,各會員需依據WTO秘書處就服務業所做之分類,分別提出承諾的行業,按四種貿易模式分別填列市場進入及國民待遇之限制,即所謂的服務業承諾表。
台灣即依照GATS之規定,提出服務業承諾表,內容共對十一大類服務業提出承諾,共約包括一百項之細分類行業或業務項目。承諾事項大部分都已實施,僅剩少數項目,或因法律修正案尚未通過,或因目前尚未到達所承諾開放的時程,而尚未實施。內容主要包括水平承諾,意指承諾內容普遍適用於國內各行業,個別行業承諾以及最惠國待遇豁免清單。
水平承諾
對外人在我國投資、外人在我國取得土地之權力與利益,以及進出我國境及短期停留等三項目,做有限的承諾。
投資部分,自2001年1月1日起,除了特定行業另有規定外,取消外人持股限制。例如基本電信服務業,日後上市上櫃,外人直接投資比率還是必須維持20%的上限,以及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總數不得超過60%的既有規定。
外國自然人入境及短期停留,商業訪客為90天,跨國企業職員三年,但可展延,本國企業雇員為三年以內,在國內無商業據點之外商雇員為90天。
特定行業承諾
依GATS之分類,對商業及專業人員、通訊、營建及工程、銷售、教育、環境保護、金融、健康及社會、觀光及旅遊、娛樂文化及運動、運輸等數大類服務業提出承諾,其中具體承諾較為重要者有:
1.電信服務業-開放加值型電信服務及行動電話、無線電叫人、行動數據通信及中斷式無線電話業務等四種基本電信服務,衛星行動通信業則將於今年底前開放。
2. 金融服務業-保險業開放直接保險、再保險及轉再保服務、同時附條件開放保險中介服務;銀行業除禁止「跨國提供服務」外,開放「國內填表,國外開戶」業務,放寬外國銀行來台設立辦事處及分行之設立標準及限制、取消外國銀行不得經營票券承銷及簽證業務之限制、取消外國銀行吸收新台幣存款倍數限制、開放外國人設立票券金融公司、放寬外國人投資外匯經紀商之限制、放寬外國證券商分支機構設置標準及條件、外國人持有本國證券商股權無任何限制、撤除僑外投資信託事業持股總數合計不得超過49%之限制等。
3. 運輸服務業-開放進出口海運貨櫃運輸業、空運服務之銷售及行銷、航空電腦定位系統、准許空陸複合、快遞業者以航空貨運承攬業者身份擁有自有車輛在國內運送其遞送之文件包裹等。
4. 營造服務業-合理承認外國營造業者外國之經營實績,並將取消營造業分級制度。
5. 一般商業服務-開放多項商業服務,包括開放不動產仲介服務,允許外國律師來我國提供其母國法律或該國採行之國際法事務之服務、放寬進口影片拷貝份數及外國電影放映家數之限制等。
最惠國待遇豁免清單
列於本清單的項目表示將不受最惠國待遇的規範;我國僅對土地一項要求免除遵守最惠國待遇。保留外國人取得土地、經營空運地勤業務、以及從事機坪裝貨服務之互惠規定。
台灣服務業承諾表之項目與措施中,除少數行業外,其絕大部分之承諾在入會前即已陸續實施,因此加入WTO的衝擊不大,但預料金融服務業,電信服務業以及運輸服務業面臨開放所帶來的衝擊與競爭會加劇。此外,由於證券投資的限制將完全取消,國際資金進出台灣的規模及頻率會增加,例如明年一月一日起將全面取消外人投資台灣股市比例的限制,為了穩定金融市場,台灣政府在貨幣政策上必須有所因應,同時可援用GATS審慎原則或國家安全條款以為因應。
3.台灣資訊業的發展及其影響
台灣資訊業在亞洲的投資
誠如前面提到,台灣自1980年代末期開始積極對外投資活動,1990年代台商更如火如荼地投入中國市場,迄今台灣已成為亞洲的第四大對外投資國家。早期外移的台灣產業集中在勞力密集產業,例如製鞋、食品製造及成衣業,這些在台灣不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傳統產業逐漸外移,台灣的產業技術也跟著調整升級,由過去十幾年來出口結構的轉變可以看出調整的軌跡。1989年台灣的出口中,超過半數都是非高科技產品,約66%,但是1999年高科技產品占出口的比例已超過50%。同樣地,台灣對外投資業別亦有所演變,累計對外直接投資金額219億美元中,有17%左右是集中在電子及電器產品製造業,其次是化學品製造業,約佔6%。以上金額並不包括台灣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在內。台商在中國投資的累計金額,根據台灣經濟部的資料,達145億美元,同樣集中在電子及電器產品製造業,約佔台商對中國投資總額的23%。
由於產業結構的快速調整,台灣已成功地發展為全球高科技產品製造重鎮,資訊工業更是創造台灣經濟在1990年代持續成長的主要動力,佔製造業生產總值的20%以及總出口的40%。資訊工業硬體產品國內產值於1999年為212億美元,僅次於美國與日本,而2000年國內外產值預計可達450億美元以上。至於台灣的積體電路(IC)生產亦領先全球,僅次於美、日、韓。台灣優異的製造能力,加上完整的上下游電腦相關產業體系,使台灣有許多項資訊產品的生產量獨步全球,包括手提電腦、監視器、主機板與CD-ROM等在內,都擁有世界最大的市場佔有率。
由於電腦及其周邊產品的邊際毛利日益下降,台灣也不斷地朝生產技術更為密集的方向發展,例如晶圓製造代工、晶片及TFT-LCD等的製造。此外,在通信設備產品,如手機製造,台灣近年也急起直追,估計2000年會有十家左右手機生產商,產量超過一千八百萬支以上,佔全球市場佔有率至少5%以上。
知識經濟與台灣
台灣即將以WTO會員的身份邁入二十一世紀,面對國內市場全面開放與全球化所帶來的激烈競爭與挑戰,台灣新政府也努力構思新世紀的經濟願景,力求在電子化的時代,使台灣能保持領先地位,讓經濟永續發展。
21世紀的競爭優勢與上一世紀相較,差異毋寧地十分明顯。在數位化的時代,一切標榜創新與速度,科技的日新月異縮短了資訊流通的時間,壓縮了傳統生產要素的競爭優勢,未來唯有掌握新的生產要素,即知識,才能確保國際競爭力。以美國為例,美國能夠維持1992年迄今的景氣,主要在於知識經濟的驅動,因善於運用資訊與電腦科技,而大幅提高了生產力,不僅使經濟持續成長,也因生產成本的降低,有效地抑制了通貨膨脹。而新世紀裡,微電子、電信、生物科技等新科技的迅速發展,不僅開啟了一個嶄新的經濟時代,也將對傳統的生活形態與生產方式造成革命性的影響。
台灣面對新經濟的時代,究竟有哪些相對優勢呢?無疑地,台灣的天然資源缺乏,與美國的地大物博相去甚遠,但是,台灣也擁有可觀的資源,包括高等教育普及,就業人口大專以上比例為26.2%;專業人才眾多;創業資金豐富;技術密集產業比重高;並且擁有大量經營靈活的企業家與海外台商等,這些都是台灣發展知識產業的利基。
若以資訊科技的應用為例,根據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 2000年的調查,台灣運用新資訊科技的能力排名全球第16名,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在台灣,行動電話普及率排名全球第九,在亞洲僅次於香港。台灣上網的人口超過四百萬人,約占總人口的20%,每萬人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數目在亞洲也排名第三,十分接近新加坡與香港;而台灣網際網路主機的絕對數目亦高居全球第九名,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台灣擁有電腦的家庭數目估計35%,遠超過日本的20%。因此,整體而言,台灣是一個十分能掌握運用新科技的社會,社會大眾對於資訊時代的適應能力很強。
不過,在整體及產業創新能力上,台灣仍有待加強。以R&D為例,其佔台灣GDP的比例不及2%,遠低於瑞典的3.9%及美國的2.8%,甚至日、韓的2.9%,而且民間投入R&D的比例更是稀少,顯示台灣創新能力有待加強,以提高自創品牌的能力。此外,政府部門在發展知識經濟的基礎建設仍不足,必須加強法治建制,資訊與網路社會相關的規範仍十分欠缺,與電子時代配合的財經法規,如電子簽章法,內容仍有待建立或修訂。
台灣的R&D和日本、德國一樣,集中在製造業,尤其是高科技囊括了57%的R&D,高居世界之冠。其中台灣1998年的R&D總支出有37.5%是集中在電子與電信產品,僅次於芬蘭的39.8%。台灣也逐漸重視對知識產業的投資,1998年台灣的R&D有81%是投入知識製造業,而德國與日本分別為86%及83%。但是相對於先進國家知識密集產業產值佔GDP比重都已超過50%,台灣今年初估為43%,顯然仍落後一段距離,需加強使知識與技術轉化為企業生產力的機制。
經建會的知識經濟發展方案、綠色矽島構想
台灣的經建會最近通過「知識經濟發展草案」,確定建立蓬勃的創新與創業機制,藉以扶植新創事業發展,預期在十年內使台灣達到先進知識經濟國家的水準,包括全國研發經費佔GNP的3%,知識密集產業產值佔GDP的60%以上,技術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達75%以上。此方案從六大方向建構產業發展的基礎環境,即網路環境、應用推廣、創新機制、政府、人才及社會。這將攸關台灣在下一世紀知識經濟發展方向,不僅涵蓋高科技產業,同時扶植傳統產業,有助於加速知識與產業結合,應用知識和資訊促進新興產業發展,使所有產業提升生產效率。尤其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結構,政府推動知識經濟不能獨厚大企業,有鑑於中小企業資金及人才的欠缺,為使中小企業人力可以接觸知識經濟,政府將扶持一些服務業,包括資訊、研發、全球運籌管理、物流運輸、人才派遣等,使中小企業可以利用知識經濟。
而新政府也提出21世紀新經濟發展藍圖,最終目標是要達到綠色矽島的願景,將台灣在發展成為高科技島的同時,也要改善生活環境,兼顧生態保護及永續發展。在「綠色矽島經濟發展藍圖初步構想」中,台灣經濟的建設方向基本上是延續了過去十多年來自由化、制度化與國際化的努力,但加上了長遠發展所應考量的知識化、公義化與永續化三個方向。未來21世紀台灣經濟的發展將依循七大方向。(一)、應利用知識和資訊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維護目前主力產業的成長,並協助傳統產業調整。(二)、積極培植及吸引人才,協助國內投資、善用土地、自然資源及人民冒險精神。(三)、要以改善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與策略。(四)、原則尊重市場機能來提昇效率並追求合公義的分配,而在明顯市場失靈的情況採取必要的政策干預。(五)、發揮地區特色,由點而面、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六)、強化國內外合作管道機制,擴大我國產業的基礎,及管道的靈活性。(七)、全面開拓國際經貿合作,特別加強與先進國家的經貿關係。以上藍圖能否有效推動,對於台灣在21世紀的競爭力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台灣扮演的角色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之前,一般都認為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因為亞洲各國經濟成長速度,明顯較世界其他地區為高,所以21世紀世界經濟的發展有賴亞洲國家的推動,因此,又稱亞洲是全球未來經濟成長的火車頭。特別是亞洲經濟龍頭的日本在1980年代經濟成長的傑出表現,更強化了亞洲經濟在21世紀全球經濟的重要地位。但不幸地,1997年在亞洲所發生的金融危機加上日本經濟在1990年代以來令人失望的表現,使全球對過去亞洲抱以很高期望的想法完全破滅了,甚至對亞洲經濟過去之快速成長認為只是勞力投入增加而非技術進步的結果,而抱著悲觀的看法。
金融危機後,亞洲受創國家已紛紛恢復到以前的快速成長,但是由於這些國家受創之嚴重程度,至今經濟結構仍然未能完全復原,尤其是金融體系不健全所引起的問題仍未解決,例如部份韓國大企業的債務至今未能處理;生金融危機的許多問題如公司監理(corporate governance),匯率制度等等仍未能妥善處理;而做為亞洲經濟龍頭的日本經濟,雖然已經有從谷底回昇的跡象,但是否能夠持續復甦,還未有一致的看法,因為日本經濟衰退的若干結構性因素還未能排除。而台灣是這次亞洲金融危機受創較小的少數國家,因此,過去兩年來的經濟成長,不斷的提昇,從1998年的4.57%及1999年的5.67%,今年預測可達到6.5%左右,其原因除了經濟基本面良好之外,政府採取的因應措施也是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台灣產業已轉形為技術密集,特別是資訊產品使出口市場的分散到歐美,因而能夠減輕東南亞國家大幅貶值的衝擊。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台灣經濟1990年代的表現在亞洲國家中可說相當突出,其原因歸納起來是在快速全球化及高科技化的世界發展潮流中能夠因應得宜所致。因此,在進入21世紀之際,到底台灣在亞洲經濟圈能夠扮演什麼角色呢?這是本節所要探討的重點。
4.1台灣發展的經驗
由於全球化的加速進展,使各國市場逐漸開放,資訊商品、資本及人員在國際間的流通也不斷增加,因此,各國如何促進經濟發展成為政府努力的主要目標,換言之,由於國際間的開放,人民生活水準高低成為各國競爭的主要標準,也就是各國經濟發展程度的競爭。在亞洲各國之中,除了日本已經進入先進國家之林以外,台灣、韓國、香港及新加坡經濟發展的成就已經早被公認為亞洲四小龍。其中香港及新加坡之發展程度最高,但兩者發展僅屬城市經濟,港口轉運是其重要經濟活動,人口不多,分別只有6.7及3.8百萬人,經濟情況與一般國家經濟不同。再來就是台灣及南韓平均每人所得1999年分別達到13,060及10,550美元。對於大部份亞洲開發中國家而言,南韓及台灣經濟發展經驗均有特別值得借鏡的地方。特別是台灣在這次亞洲金融危機的表現,與南韓比較起來,有顯著的不同,值得加以探討,以供亞洲其他開發中國家參考。
決定一個國家經濟能否持續成長的因素十分複雜,但是有兩項特別值得提出來討論的。第一是政府的產業發展政策是否能夠隨著經濟發展程度及經濟環境的改變而快速調整。第二是經濟制度的因素,是否能夠讓民間活力充分發揮。
就第一項來看,台灣在發展早期,政府採取的是進口替代及出口擴張同時進行的發展政策,一方面可以增加工業生產及創造就業,二方面可以解決經濟發展早期國內市場不足的問題,三方面讓廠商有機會進入國際市場,以培養其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可說是一舉數得的發展政策。
後來,從技術密集產業等產業別之租稅的獎勵,改為研究發展等功能性獎勵(如獎勵投資條例,後來改為促進產業升級條例(1991)),也帶動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成長。
其次是建立經濟制度,採取以市場開放及競爭的政策來讓民間活力充分發揮的制度。因為企業只有在激烈競爭情況下才能發揮其效率。
在發展早期,政府的管制比較多,尤其是為推動進口替代工業化策略,利用進口管制及高關稅,來達到保護國內產業的目的。在一方面促進出口(即出口擴張工業化策略),一方面保護國內產業(即進口替代工業化策略)之下,長期以來貿易入超的情形逐漸改善。1970年代末期開始產生小額貿易出超,到1980年代,貿易出超逐年擴大,到1986年達到高峰(即貿易出超占當年GNP的比例高達20.3%的空前記錄)。因此,政府政策開始放鬆各種管制,「自由化及國際化」逐漸成為經濟政策的中心思想。特別是1987年隨著「戒嚴法」的解除,「外匯管理條例」的修正,外匯管制逐年放寬,對於台灣市場的開放及自由競爭都有重要的貢獻。
雖然政策從推出到執行需要時間及法令規章的修正來加以配合,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認為,台灣自1984年開始推動「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貿易政策以來,自由化與國際化的經濟政策已逐漸主宰了主流想法。到了九○年代初期又具體的提出政府經濟政策以競爭政策為主,產業政策為輔,都是政府財經政策漸漸從管制及干預逐漸走向自由化及國際化的具體作法。
此外,1987年解嚴之後,逐漸取消過去內戰時期所制訂的種種限制法令,諸如「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制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使兩岸的經貿關係逐漸法制化,尤其是1990年政府同意兩岸間接貿易及投資,使1980年代下半台幣升值及工資上漲所引起的台商大量將海外投資移轉到中國,到目前台商赴中國投資金額估計達440億美元以上,出口中國之商品亦大幅增加,1999年達213億美元,占台灣出口總額的17.5%,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
此外,台灣以先進國家身分申請加入WTO,預計今年年底可以達到入會目的。事實上,為準備入會,台灣已經大幅度降低關稅及放寬管制,在加入WTO之後,預期市場會進一步開放至為明顯。
從以上分析可知台灣採取自由化,降低政府管制及干預,促進市場競爭的經驗,可以說是因應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所做的調整,這些調整顯示台灣能夠因應全球化的潮流而作適當的反應,因此台灣才能維持國際競爭力,保持出口的快速成長及經濟的穩定發展。
4.2適當技術
前面提到,亞洲國家除了日本已經擠進先進國家以外,其餘的都是屬於新興工業化或經濟落後國家,其中以進入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台灣與南韓表現最為傑出,而南韓的經濟發展經驗,與台灣比較起來,雖然有見人見智的看法,但是最基本的差異在於台灣經濟基本上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政府的政策也是依據市場經濟及民間活力,而南韓則是以政府力量扶持大企業(chaebol)的發展為主。為支持大企業的發展,南韓政府採取強力輔導及干預政策,因此,在金融危機之前,南韓列名前十大的企業之產值占全國GDP的比例高達一半以上。南韓的發展經驗在面對21世紀國際市場開放的競爭及全球化的潮流之下,是否能夠適應,仍有待觀察。但是台灣之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組織及以市場經濟的發展政策卻有非常好的表現,而且可能更能符合未來21世紀全球化的發展潮流。
相對於南韓輔助大企業的發展政策,台灣則發展勞力密集的中小企業,不但能夠吸收大量勞工,創造數量很多的就業機會,而且採用勞力密集生產技術,對於資金需求較小,符合開發中國家經濟條件的需求(即勞力供給豐富,資金不足),以較少的資金就能夠生產並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以解決開發中國家高失業率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適當技術」。
這種適合勞力供給豐富,資金缺乏的開發中國家發展之技術,透過台灣的對外投資,已經把這些技術輸出到開發中國家,對於這些開發中家之經濟發展貢獻很大。因為台商對外投資,尤其是對亞洲國家的投資,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他們之所以赴海外投資是因為台灣的經濟環境的變化,使他們無法維持國際競爭力而必須轉移生產基地,到其他亞洲開發中國家,以利用其勞力供給豐富、工資低廉、土地取得容易的條件,來改善其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這些台商的投資不但為地主國帶來就業機會,引進技術及管理技術及技術訓練,而且更透過出口創造外匯收入等等。
台商海外投資主要以中國為主,在中國台商已成為其第二大投資資金來源,但是台商在東南亞投資也不少。以馬來西亞為例,台商近年在當地的累計投資佔全體外人投資的7.8%,排名第三大。在泰國,台商是僅次於日本、美國與新加坡的第四大投資國,佔泰國所吸引的外人直接投資總額比重9%,而在印尼與菲律賓的投資分別佔這些國家的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的6.3%及3.3%,排名都是第五大投資國。近年來,台灣對越南的投資活動也越來越頻繁,台灣已成為越南的第二大投資國。
這些台商投資多數為出口,這一方面是與地主國鼓勵出口政策有關,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台商國內生產原以出口為主,較熟悉勞力密集的出口產業。這些台商在亞洲開發中國家的投資,正符合當地發展發展的需要,對於該國在技術及資金的引進,出口市場的開拓及外匯的收入及就業的創造的貢獻,具有特別的意義。因此,我們認為這就是台灣經濟對亞洲經濟的貢獻。實際上,台商能夠提供資金、技術(包括生產、管理及銷售),利用當地的生產要素(主要為勞工及土地)生產具國際競爭力的產品銷售國外,就代表這種技術是具有競爭力的技術,為了生產這些具競爭力產品需要從台灣或其他國家進口機器及中間原料,促使亞洲國家彼此之間更加密切整合形成了亞洲經濟圈。
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尤其值得特別加以說明。1985年台灣政府放寬與中國貿易往來,同意間接貿易,因此對中國出口開始快速成長,尤其是1987年宣佈解嚴及放寬外匯管制後,台商赴中國投資大量增加。這些台商的投資由於受到中國法令的限制,基本上以出口為主,所以從台灣進口大量的機器及中間原料,在中國加工出口。1987年台灣對中國出口只有12億美元,但是到發生金融危機的1997年卻高達224億美元,平均年成長率超過30%以上,這些台灣的出口主要是為加工出口之用。台商投資件數超過40,000件,金額也達440億美元,實際資料可能超出許多。如估計每件投資雇用300位員工,則台商投資中國所創造的機會就超過1,200萬人以上,對中國就業機會的貢獻良多。至於對中國出口的貢獻也同樣卓著,尤其是台商把其長年以來建立的國際市場網路,透過移轉生產基地到中國,是中國出口能夠短期內快速成長的關鍵因素。一個經濟落後國家,如果不是因為外人投資所帶來的產品外銷,本地生產之工業產品要在國際市場銷售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台商在中國投資等於替中國產品打開國際市場,也是促成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
5.結語
亞洲經濟能否在21世紀重振雄風就要看許多情況來決定,作為亞洲經濟龍頭的日本,能否快速恢復1980年代的經濟活力,以帶領亞洲經濟的快速成長,恐怕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此外,亞洲國家能否在全球知識經濟的發展潮流中充方掌握機會,佔有一席之地,也關係未來21世紀亞洲經濟在全球經濟的地位。就目前資訊電子產業的生產國情況而言,日本是僅次於美國占全球第二位,而台灣及韓國則分別佔第三位及第四位,可以說是IT生產的世界重鎮。但是到21世紀是否仍能維持競爭力?恐怕仍有待在研發的投入與創新的加強能否持續而定。此外,至於決定國際競爭力的的諸多因素之中,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將會有很大的影響。日本在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尤其是生產技術,在全球的地位僅次於美國,同時也是亞洲國家的龍頭。台灣在這方面正在急起直追,目前台灣在生產方面,仍然有相當的競爭力,但在技術研發方面,仍落後日本許多,這是台灣在進入21世紀之際所需要特別著力的地方,也是台灣進入21世紀所必須面臨的挑戰。
台灣電子業在海外投資不少,尤其是台商在適當技術方面,有相當的優勢,但是在先進技術研發方面仍落後日本很多,必須從日本引進,因此,如果台商能與日商共同合作,共同赴中國及東南亞國家投資,不但能夠增加亞洲國家在資訊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而且對於發展當地的經濟,特別是創造就業機會以解決這些國家的失業問題,將會有很大的幫助。這些國家的出口競爭力的提高,也能改善他們的國際收支。當然,也由於資訊技術的運用,而能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提高整體經濟的競爭力,共同帶領亞洲國家邁向21世紀知識經濟的時代。
參考資料
Dr. Rong-I Wu,吳榮義
2005-03-14 17:16:2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5 · 0⤊ 0⤋
下面的網址能回答你的問題
▶▶http://*****
2014-03-28 09:46:1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台灣首家合法娛樂城開幕囉!
體育博彩、真人對戰、現場遊戲、彩球
投注高賠率,歡迎您來體驗!
官方網站 aa777.net
2013-12-05 00:19:1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小弟本人為台南人,常駐上海,專業處理台灣大陸二岸雙向快遞海運業務(代收代墊款),如有需要歡迎加入MSN: liyang3355@hotmail.com 或SKYPE : OPOPLKLK555 或 QQ : 1325638567 大陸手機: 15801898199 台灣手機: 0927876239 上海公司電話:021-64599667 昆山公司電話:0512-55277133 台灣公司電話:06-2899033 敝姓卓 希望可以成為你的運輸顧問 www.ly-exp.com
2013-03-19 11:04:3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你ㄉ資料好長喔~~~
看ㄌ10分鐘才看完ㄟ
2005-12-18 06:51:5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