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拿破崙的戰爭思想是什麼?
請就重點和說明列出來 不要太冗長 謝謝
(找了很多地方 都找不到)

2005-03-08 19:37:07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2 個解答

拿破崙在戰爭思想, 軍事組織, 乃至於武器裝備上, 並無原創性, 但卻承繼了法國十八世紀以來各方面軍事革新之豐富遺產. 舉其大者, 要略如下:

1) 分進合擊的集中原則: 由兩到三個 "師 division" 組成一個 "軍 Corp", 各軍沿不同的行軍軸線前進, 彼此間相距一到兩天的路程. 如此一來, 可減少後勤壓力, 亦可困擾敵軍對我方目標的判斷. 一旦某軍遭遇敵人, 則其它各軍採向心包圍, 形成局部優勢兵力.

2) 機動及速度原則: 同樣是徒步行軍, 拿破崙手下的法軍硬是比別人走得快, 必要時一天可前進五十公里以上! 這一點, 常使敵軍在應變上措手不及.

3) 主動原則: 所謂主動, 並非一昧地進攻. 有時刻意以示弱或利誘等手段, 促使敵軍採取我軍所望之行動, 亦可謂主動也.

4) 法國大革命使得戰爭不在是貴族之間的遊戲, 而是兩國人民之間的決鬥. 此種民族性, 國民性的軍隊, 在人數上大增, 但訓練不如以往, 使得步兵無法使用需要嚴格紀律的傳統 "排槍" 戰術, 而改採 "散兵" 作戰. 也就是說, 步兵雖仍有縱隊行軍, 橫隊戰鬥等基本隊型, 但隊型分散, 自由射擊, 亦即我們今日習見的方式.

5) 法軍中配備較多的輕型野戰砲, 以馬匹拖運, 相當適合與步兵一同機動和作戰.

6) 因地取食, 以戰養戰, 以減輕補給縱列的負擔.

一時之間只想到上面幾點最重要的, 還請高手補充指正. Black Wings 有興趣的話, 個人推薦以下幾本讀物:

1) 指揮官拿破崙 ( 麥田出版 軍事叢書系列 )
2) 拿破崙: 我的雄心壯志 ( 時報出版 發現之旅系列口袋書 )
2) 尖端科技 第 27 期 ( 1986 年 11 月出版 ) 奧斯特立茲會戰

2005-03-09 00:04:3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Manstein 7 · 0 0

拿破崙的戰爭史可說是集西方古代和中古時期軍事思想的大成。他雖然沒有留下一部完整的著作,但後人因研究他的戰史,而形成西方近代軍事思想的主流。西方軍事思想大體都沿著同一條路線,具體言之,可以克勞塞維茨的思想為代表,其後的毛奇、史里芬、福煦、馬漢、魯登道夫、富勒、杜黑等名家的論點,甚至二次大戰後美國的新克勞塞維茨學派,事實上都沒有超出克勞塞維茨思想理論的範圍,後人唯一對克氏理論持不同看法的就是李德哈達。克、李兩氏的思想可說是西方軍事思想的精華,綜觀西方軍事思想之特質有:

  (一)在「史的發展」方面

    1.工技發展帶動軍事思想進步

       西方傳統的軍事學說主要產生於十九世紀,也就是拿破崙戰
     爭之後。隨著工藝技術的突破,西方軍事思想亦同步快速的躍
     進;尤以二次大戰後,高科技的武器裝備相繼出現,傳統的軍事
     理論莫不受科技影響而隨之調整。而西方軍事思想亦以西歐國家
     及美國為重心,帶動全世界的軍事思潮。

    2.專精軍事的軍事思想

       古代西方軍事家除亞歷山大外,幾乎所有的軍事思想家的軍
     事理論均侷限於戰爭或戰時的問題,研究的主題只限於軍事工具
     的使用。及至克勞塞維茨雖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註八十
     三)。」但其論著亦未詳述為政之道及軍略與政略間的關係。俟
     後以老毛奇為首的普德學派首創參謀本部,更將西方軍事思想帶
     入專業化的領域,而成為職業軍人的專利,這種情形一直到二次
     世界大戰後才有所轉變。

  (二)在「內涵」方面

    1.對戰爭的認識

     a.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可說是克勞塞維茨思想中最重要的
      論點,也是戰爭的最高指導原則。戰爭既然是由國家的兵力來
      執行的,所以也是「國家政策用其他手段的延續」是政治的一
      部分,須接受政治的指導。此種觀點可說是深植全世界的軍事
      家及政治家的心中,如麥克阿瑟將軍在韓戰中,未聽從白宮的
      意見,終於免去軍職。

     b.戰爭的本質 ── 暴力

        西方軍事思想家受克勞塞維茨理論的影響,咸認為戰爭是
      一種暴力行為,其行使並無任何界限(註八十四)。意即在戰
      爭中不必考慮道德的問題,目的在殲滅敵人。因此,武器彈藥
      的威力越大越好,速度愈快愈好,命中率愈準確愈好。這就形
      成了今天西方國家在核子武器與其投射系統方面激烈競爭的主
      要理論依據。

     c.戰爭的目的 ── 打倒敵人

        克勞塞維茨說:「戰爭的唯一目的,當為打倒敵人,使其
      喪失作戰意志,毀其軍隊,掠其土地,迫敵投降(註八十
      五)。」

    2.建軍思想

       西方軍事作戰講求組織,注重編制,運用國家財力,發揮整
     體戰力制敵的作為,始於普國的腓特烈大帝。拿破崙初期征戰,
     其部將亦非國家徵募,傭兵盛行,軍隊制度無一定常軌,軍隊只
     是國王征戰的工具而已。到了拿破崙當上皇帝,普國北部統一直
     後,普法奧俄諸強國已有建軍的制度與組織,揆諸當時的建軍思
     想概有:

     a.全國皆兵的軍國主義思想

        法國鐵蹄歐洲,各國為抗拒列強入侵,無不以民族主義、
      民族意識,號召同類民族團結禦敵,在農業時代,只有全民組
      織起來,始能應戰。

     b.步騎合一的機動作戰思想

        歐陸除了橫亙的阿爾卑斯山之外,餘均是廣闊無際的平 
      原,適合騎兵征戰,十八世紀中期以後,騎兵作戰已替代步兵
      方陣作戰,講求機動快速,就誠如老毛奇說:「作戰敵情不
      明,惟向砲聲前進(註八十六)。」

     c.培養軍人專業,領軍作戰

        軍事作戰致勝關鍵在於將才培養,西方各國領悟到領兵作
      戰必須有專業軍人。作戰有一套兵學理論與治軍法則,較出色
      的有普國的軍隊管理與參謀制度建立(註八十七),及俄法奧
      國的軍事院校建立等。

    3.用兵思想

       西方在用兵思想上與我國相似,同樣強調奇襲、攻勢、機
     動、速決、安全、主動與精神力的發揮,但在運用上區分為兩
     派:

     a.殲滅主義

        把決戰當作主宰戰爭命運的王牌,以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
      為代表,認為在戰爭中,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還是透過會
      戰,藉決戰去殲滅敵人的戰鬥力,主張絕對優勢主義,重視戰
      略中的戰術面。從普奧戰爭、普法戰爭,第一、二世界大戰,
      一直到韓戰和越戰所造成的殺傷和破壞,乃至戰後美、蘇雙方
      均不斷發展核子武器,擴張軍備,可以說都是受了克勞塞維茨
      所強調的「戰爭是暴力行為」、「戰爭所追求的諸目的,常以
      擊滅敵戰鬥力的手段,居於最高原則地位。」此種論點的影
      響。

     b.柔性主義

        力求避免決戰的行使,以李德哈達的戰略論為代表;認為
      威脅牽制陷敵於混亂之後,輕輕一擊以打倒敵人,才是最好方
      法,因而重視戰略中的政略面。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由於核子恐怖的威脅,儘管在全球各地,曾經先後發生過若干
      次足以導致爆發戰爭的事件,特別是一九六二年十月發生的所
      謂「古巴危機」,由於美、蘇雙方均適可而止,而沒有發生進
      一步的正面衝突。同時美、蘇又以所謂「裁軍」及「限武」等
      談判,來緩和軍備競爭,減少刺激。多年來,西方國家均採用
      了間接路線的戰略,希望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戰後由於核子武器的出現與嚇阻戰略發展,以及非傳統戰
      爭、恐怖活動、有限及不宣而戰的戰爭,這些軍事或非軍事行
      動,往往並非以純軍事的勝利為著眼,而僅是製造一些政治方
      面的有利條件,使得戰爭與和平的界限趨向模糊。西方軍事思
      想遂逐漸脫出軍事戰略的狹小範圍,而向大戰略方面去尋求戰
      爭過渡到和平的真理。就純粹戰略觀點而論,今日西方軍事思
      想,雖然沒有完全拋棄以唯物為主的殲滅戰;但在趨勢上,軍
      事思想的範圍正擴大到統合力量,以鬥力不如鬥智為方針,著
      眼於間接路線的探求。

2005-03-08 19:42:5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howie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