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突然很想知道~

馬友友...是哪裡人呀!

2005-03-06 11:29:50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知識.無限 7 in 新聞與活動 最新活動

2 個解答

馬友友祖籍浙江,一九五五年出生于法國巴黎。

2005-03-06 11:37:1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best795 2 · 0 0

母親眼中馬友友的音樂家之路葉舟     馬友友是20世紀國際樂壇一個閃亮的名字。   1955年,馬友友出生在海外一個華裔音樂家庭,在中、法、美三種文化的陶冶下,他漸漸步入國際音樂的主流社會,他的成功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在馬友友的父親去世前不久,與馬家過往甚密的美國學者約翰·艾·拉洛博士造訪了馬家並請馬友友的母親馬盧雅文女士談了馬友友的成長歷程。這段漫長的談話被拉洛博士用英文整理成書———《MYSONYO YO》,之后又由香港中文大學的陳善偉博士翻氤芍形腦詰鋇爻靄妗O忠延扇嗣褚衾殖靄嬪緋靄媼爍檬櫚鬧形募蛺遄職嬖諛詰胤?小?   《我的兒子馬友友》以一位普通母親的視角,多方位地展示了一個音樂家的成長歷程,通過錯綜紛繁的日常生活情節,折射出良好的社會和家庭環境,適當得體的教育對青少年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全書以馬家生活若干引人注目的經歷和有趣的故事為章節的題目,再以時間順序為復線,串聯成音樂家成長的軌跡,引發讀者循著這條軌跡去更多的思考。   該書以馬盧雅文女士的口述為基本素材,拉洛博士用精美的英文撰寫。陳善偉博士的“英譯中”又以嚴謹的態度,旁征博引、推敲詞句。   馬友友生性機靈活躍、馬孝駿(馬友友之父)的學者風范,馬盧雅文的賢惠善良,馬友乘(馬友友之姐姐)的溫情友愛,以及馬盧雅文對馬孝駿萌生好感的少女情懷,馬家初到法國的拮據生活,馬友友為陪姐姐練琴與父親斗智,馬友友手臂扎傷后母親焦急的心情,如此等等情景,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記憶。   《我的兒子馬友友》全然可以在小憩時當作一本小小說一讀。然而它又畢竟是一本談論音樂的書,其音樂方面的價值就越發應該加以重視。首先,它提供了一份有關馬友友藝術與生活可靠的背景資料。再者提供了與馬友友相關的音樂家的情況,如卡薩爾斯、伯恩斯坦、羅斯特羅維奇鮮為人知的故事。馬考駿為女兒所寫的不為人知的小提琴曲刊印在插頁,這首樂曲不但運用了知名的中國民歌素材,而且體現了豐富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展現了一位音樂家的塵封的藝術風採。   該書是母親寫兒子,順理成章地要談到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當然這其中包括做人與學琴兩個方面。書中提到馬家夫婦為決定幼年的友友學習音樂引起的爭論,馬孝駿對於3歲的馬友友要求學習大提琴意見的尊重,馬孝駿對兒子學習上嚴格的要求,馬家夫婦對於馬友友15歲時染上酗酒的習慣一事循循善誘又卓有成效的教育方式,一幕幕似曾相識,無疑會對現在眾多的琴童及其家長們有所啟迪。   陳善偉博士在“譯者序”中寫道:“《我的兒子馬友友》……確是一本音樂界的朋友、關心兒女教育的父母、立志宏遠人士不可多得的讀物。”    中華讀書報 日期: 2004年12月15日(責任編輯:文鬆輝)

2005-03-06 11:35:2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