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題
請 告 訴 我 台 灣 大 學 醫 學 院 生 平 簡 介
2005-03-06 07:58:12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西元1895年,日人在台北府城設立台灣病院(此即台大醫院的前身),1896年6月改稱台北病院,1897年台北病院設立醫學講習所開始招生授課,1899年正式成立「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19年改制為「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1922年改稱「台北醫學專門學校」。
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創校,創立之初並未設醫學部,後來以台北醫學專門學校為基礎,在1936年成立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並將原台北醫學專門學校改稱台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
1937年台北醫院(原台北病院)成為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
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接收台北帝國大學並更名為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部改稱醫學院,附屬醫院改稱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學專門部則不再招生。
本院於光復之初,除醫科外未設其他學系,1946年春,為收容留日返台之醫專學生,曾臨時成立醫學專修科,至1950年停辦。
嗣於42學年度增設藥學系,44學年度增設牙醫學系,45學年度增設護理學系及醫事技術學系,56學年度醫事技術學系分設醫事檢驗組及物理治療兩組,59學年度增設復健醫學系並分設物理治療組及職能治療組,同時將醫事技術學系物理治療組歸併復健醫學系,61學年度增設公共衛生學系,62學年度起奉教育部令將醫科更名為醫學系。
71學年度增設學士後醫學系,74學年度學士後醫學系奉准停止招生。81學年度復健醫學系撤銷,改設物理治療學系及職能治療學系。82學年度公共衛生學院成立,公共衛生學系改歸屬公共衛生學院。本院現有七個學系(其中醫學系包括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共27學科),其修業年限,藥學系、護理學系、醫事技術學系、物理治療學系及職能治療學系等為四年,畢業後分別授予藥學士、理學士之學位;醫學系為七年制,其最後一年為臨床實習,畢業後授予醫學士學位;牙醫學系為六年制,畢業後授予牙醫學士學位。
本院於光復之初自日人接收熱帶醫學研究所,當時並未招生,嗣於1951年予以改組另設公共衛生學研究所。36學年度增設生理學研究所、病理學研究所、結核病學研究所,其中結核病學研究所於38學年度併入理學院化學系。
51學年度將原有之生理學研究所分設為生理學研究所、藥理學研究所及生化學研究所。
54學年度增設微生物學研究所。
56學年度生化學研究所及藥理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58學年度增設解剖學研究所,病理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59學年度增設藥學研究所。
67學年度增設臨床醫學研究所,僅設置博士班。
72學年度藥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73學年度增設護理學研究所。
74學年度公共衛生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醫學系增設家庭醫學科。
75學年度微生物學研究所及解剖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76學年度增設醫事技術學研究所。
77學年度增設牙醫科學研究所。
78學年度生理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79學年度增設毒理學研究所。
81學年度增設分子醫學研究所。
82學年度增設毒理學研究所博士班及免疫學研究所,醫學系增設急診醫學科,公共衛生研究所改隸公共衛生學院。
87學年度牙醫科學研究所更名為臨床牙醫學研究所,85學年度免疫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85學年度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增設外科醫學組。
86學年度護理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並新成立口腔生物科學研究所碩士班及物理治療學系碩士班。
87學年度增設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班(與工學院合設)。目前本院共有16個研究所,其修業年限,碩士班一至四年,博士班二至七年。
本院另於1987年成立雷射醫學研究中心,於1990年成立實驗動物中心及醫學工程研究中心,進行相關領域之研究。
2005-03-06 08:04:1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2 · 0⤊ 0⤋
∮隼∮兄: "台大醫學院" 乃是單位, 而不是人, 只有發展沿革, 哪來的 "生平" 簡介? 請注意您的修辭.
2005-03-06 08:25:2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Manstein 7 · 0⤊ 0⤋
希望能幫到你 台 灣 大 學 醫 學 院 的網站是 http://www.mc.ntu.edu.tw/ 趕快上去看一下吧 下面資料也是重網站上抓下來的喔
西元1895年,日人在台北府城設立台灣病院(此即台大醫院的前身),1896年6月改稱台北病院,1897年台北病院設立醫學講習所開始招生授課,1899年正式成立「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19年改制為「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1922年改稱「台北醫學專門學校」。
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創校,創立之初並未設醫學部,後來以台北醫學專門學校為基礎,在1936年成立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並將原台北醫學專門學校改稱台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
1937年台北醫院(原台北病院)成為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
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接收台北帝國大學並更名為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部改稱醫學院,附屬醫院改稱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學專門部則不再招生。
本院於光復之初,除醫科外未設其他學系,1946年春,為收容留日返台之醫專學生,曾臨時成立醫學專修科,至1950年停辦。
嗣於42學年度增設藥學系,44學年度增設牙醫學系,45學年度增設護理學系及醫事技術學系,56學年度醫事技術學系分設醫事檢驗組及物理治療兩組,59學年度增設復健醫學系並分設物理治療組及職能治療組,同時將醫事技術學系物理治療組歸併復健醫學系,61學年度增設公共衛生學系,62學年度起奉教育部令將醫科更名為醫學系。
71學年度增設學士後醫學系,74學年度學士後醫學系奉准停止招生。81學年度復健醫學系撤銷,改設物理治療學系及職能治療學系。82學年度公共衛生學院成立,公共衛生學系改歸屬公共衛生學院。本院現有七個學系(其中醫學系包括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共27學科),其修業年限,藥學系、護理學系、醫事技術學系、物理治療學系及職能治療學系等為四年,畢業後分別授予藥學士、理學士之學位;醫學系為七年制,其最後一年為臨床實習,畢業後授予醫學士學位;牙醫學系為六年制,畢業後授予牙醫學士學位。
本院於光復之初自日人接收熱帶醫學研究所,當時並未招生,嗣於1951年予以改組另設公共衛生學研究所。36學年度增設生理學研究所、病理學研究所、結核病學研究所,其中結核病學研究所於38學年度併入理學院化學系。
51學年度將原有之生理學研究所分設為生理學研究所、藥理學研究所及生化學研究所。
54學年度增設微生物學研究所。
56學年度生化學研究所及藥理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58學年度增設解剖學研究所,病理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59學年度增設藥學研究所。
67學年度增設臨床醫學研究所,僅設置博士班。
72學年度藥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73學年度增設護理學研究所。
74學年度公共衛生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醫學系增設家庭醫學科。
75學年度微生物學研究所及解剖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76學年度增設醫事技術學研究所。
77學年度增設牙醫科學研究所。
78學年度生理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79學年度增設毒理學研究所。
81學年度增設分子醫學研究所。
82學年度增設毒理學研究所博士班及免疫學研究所,醫學系增設急診醫學科,公共衛生研究所改隸公共衛生學院。
87學年度牙醫科學研究所更名為臨床牙醫學研究所,85學年度免疫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85學年度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增設外科醫學組。
86學年度護理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並新成立口腔生物科學研究所碩士班及物理治療學系碩士班。
87學年度增設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班(與工學院合設)。目前本院共有16個研究所,其修業年限,碩士班一至四年,博士班二至七年。
本院另於1987年成立雷射醫學研究中心,於1990年成立實驗動物中心及醫學工程研究中心,進行相關領域之研究。
1.培養醫師人才,授予現代之醫學知識與觀念,以改進人類健康。
2.培養醫學專才及科學家,使之成為醫學及衛生科學師資及研究者。
3.推動生物醫學及衛生科學之研究,以解決本國之衛生問題及增進生物醫學的基本知識。
台灣光復後,台大醫學院歷經十二位院長的經營而有今日之規模,茲簡述其略歷如下:
--------------------------------------------------------------------------------
.第一任暨第三任院長杜聰明(1945.12-1947.3;1948.7-1953.7)
1922年京都帝國大學授與醫學博士,是日本帝大首次得到醫學博士的外籍人士,亦首開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時人以「北有杜聰明」來稱頌這位青年俊彥。
於1922年10月,自京都返臺任醫事教授,是臺灣蛇毒、鴉片癮者的統計及中藥研究的權威。
臺灣光復後,杜博士兩度受聘為臺大醫學院院長,在臺灣大學增設藥學系及牙醫學系,以培養醫藥人才貢獻卓著。秉著其一貫精神,以「藥學至上,研究第一」的態度專心致力醫學教育工作,擬定臺灣醫學教育制度,並認為學人應抱有樂學至上,研究第一的求知精神。對學生除採取嚴格管理外,更極力愛護,儘量與學生接觸,聽取意見,給予幫助。
在師資延聘方面,盡量留用優秀的教授,並創設慰靈公祭表示對遺體捐贈者的追悼及感謝。杜博士對醫界有深厚的期望,希望醫界同仁以醫學的學習為快樂,認識史懷哲先生主張的「生命之畏敬,生命之尊嚴」,對任何生命都要敬重,不管貧富、地位高低及送禮之有無,以同樣的仁心,盡其所能來治療其病苦,對醫學的研究以真摯的治學態度,發揮專長來促進醫學之進步及增進人類之健康。
--------------------------------------------------------------------------------
.第二任院長嚴智鍾(1947.4-1948.6)
1915年日本東京帝大醫學士畢業,曾任北京傳染病院院長,軍政部軍醫校校長,於1947年起任台大醫學院細菌學科教授,同年接任醫學院院長,其任內醫科定為六年制,並增設生理學科研究所及病理研究所。
--------------------------------------------------------------------------------
.第四任院長魏火曜(1953.8-1972.7)
1942年榮獲東京帝大醫學博士學位,1953年繼杜聰明接掌臺大醫學院。在職19年間,臺灣醫學教育由全然襲自日制開始脫胎換骨,大力培植人才,以美援聘外籍顧問協助革新,並選送教授赴美進修,積極改善教學設備,提升教學品質。
為因應醫療人才人力的貧乏,陸續增設護理、醫事技術、復健醫學等科系,並著手進行各科系研究室興建,設立八個研究所、三個博士班。為了提高臨床醫師的水準,及爭取國內醫界在國際舞台上的學術地位,首創小兒科醫學會,並於醫學會任內以理事長身份,力薦當局引進小兒麻痺沙賓疫苗。
由於從臨床到學術成績卓然,於1968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2年卸下院長職務後,轉任台灣大學教務長7年餘,致力校務現代化,直至1979年退休。由於其任內的努力,使國內醫學教育從萌芽到茁壯,由殖民過渡到本土化,奠定了基礎醫學的根基,確立了臨床制度的完整,並一手推動醫療相關公益事業。
--------------------------------------------------------------------------------
.第五任院長李鎮源(1972.8-1978.7)
1945年榮獲台北帝大醫學博士學位。其致力藥理學研究三十年,因臺灣實際需要,對於蛇毒神經毒素之藥理研究,成就特巨,所領導之台灣大學藥理學研究所已列為國際蛇毒研究主要中心之一,故於1970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生物組院士。
1972年接任醫學院院長,上任後為了改革兼差、開業、收受紅包等積弊,除了全力推動「專勤制度」外,還聘請資深教授組成「醫學院改革委員會」,希望能對台大醫學院各種積弊大刀闊斧改革。除此之外,在每年新生訓練時,一定告訴醫學院學生「醫生的天賦是為了幫助病人,不是為了賺錢,如果有人為了賺錢,應該轉到其他學系」,令醫學院學生印象深刻。
1976年榮獲國際毒素學會「Redi」獎。1986年自台大醫學院退休,任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李鎮源在求學時代酷愛閱讀課外讀物,在一本中學時代讀過的日本小說中,有一段話令其永誌難忘:「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把理想實現出來,在地球上留下足跡」,這句話後來成為他的座右銘。
--------------------------------------------------------------------------------
.第六任院長彭明聰(1978.8-1983.7)
1945年獲台北帝國大學醫學士,於1951年起任台大醫學院藥理學教授。
長期研究生殖生童;對於新生鼠之下視丘, 腦下生殖器機能方面,研究其分化及老化之因,貢獻甚多;所發表之研究成果,陸續受英美學者証實,故於197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78年接任醫學院院長,任內增設臨床醫學研究所;取消臨床醫學課整合教學制度,恢復各科獨立教學;成立學士後醫學系。
--------------------------------------------------------------------------------
.第七任院長楊思標(1983.8-1985.7)
1953年榮膺日本新瀉大學醫學博士,為國內胸腔內科知名權威學者,尤專長肺部X光片判讀,對肺結核及肺癌研究、診斷與治療,有獨特的技巧與貢獻。
於1983年接掌醫院院長,在附設醫院實施專勤制度(1984年8月),完成編輯《楓城四十年》,於1989年榮退,但服務杏林之精神仍不滅當年,貢獻其所學及數十年之醫務行政經驗,遠赴花蓮接掌佛教慈濟護專,主持校務,培植護理新軍。
--------------------------------------------------------------------------------
.第八任院長楊照雄(1985.8-1987.7)
1960年榮膺日本松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1982年因「裸鼠繼代之鼻咽癌細胞內的EB病毒基因之表現」的研究,獲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
楊教授每天帶兩個飯盒,研究至夜晚,是杜聰明老院長的「研究第一,樂學至上」的奉行者。
其座右銘為: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盡量奉獻而不求回報。任台大醫學院院長以後,特別重視基礎醫學的研究,並想盡辦法為其籌款,自許為醫學院發展鋪路。
--------------------------------------------------------------------------------
.第九任院長黃伯超(1987.8-1991.7)
於1958年榮獲日本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博士,1968年起任台大醫學院生化學系教授。1979年因有關國人蛋白質需要量、一般營養狀態及中國特有食品營養價值之研究,獲頒教育部學術獎金。
於1987年接任醫學院院長,為期全面提昇本院專任教師教學、研究、服務之水準,建立教師再評估及續聘制度,特設「教師評估委員會」,凡教授、副教授、講師自任現職之日起滿四年,應即進行評估,其後每二年再評估一次。
各項綜合表現不佳者,促其限於二年內改進,期滿仍未見改進者,經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同意,可建請校方不予續聘。另外任內促成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系學生之交流,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
--------------------------------------------------------------------------------
.第十任院長陳維昭(1991.8-1993.6)
1973年獲日本國立東北大學醫學博士,1989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碩士,1983年起任台大醫學院教授。
1979年因坐骨連體男嬰分割手術之成功,廣受國內外矚目。
1991年接任醫學院院長,為健全本院體整發展,促進院務改善,協助院長推動院務,特設立「院務諮詢委員會」。另為整合並改進各科系所學生及附設醫院醫事人員之教學,特組成各科系所教育小組,並遴聘造詣高深之學者專家擔任「講座」。1993年6月榮升國立台灣大學校長。
--------------------------------------------------------------------------------
.第十一任院長謝貴雄(1993.11-1994.7)
1965年台大醫學系畢業,1968年至1971年擔任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研究員,1982年起任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為國內小兒過敏氣喘研究的先驅,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並多次擔任國際學會主席,亦曾經擔任多個學術團體的理事長。1991年任國科會生物處處長,負責推動全國生命科學研究,在各大醫院大力整合中西醫研究合作。
1993年經院長推選委員會遴選為第十一任醫學院院長,任內為保障教師權益,增進和諧,擬設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辦理醫學院教師申訴案件之評議。於1996年轉任長庚兒童醫院院及長庚中醫院籌備主任,致力於中西醫學整合和中醫藥教育。
--------------------------------------------------------------------------------
.第十二任院長謝博生 ( 1995.8-2001.7)
1967年台大醫學系畢業,1974年獲日本東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1983年起任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1992年任本院教務分處主任暨附設醫院教學副院長,負責規劃並推動本院教育改革,
於1993年八月至十月及1994年八月至1995年七月擔任本院代理院長,於1995年八月經院長推選委員會遴選為第十二任院長,
謝院長上任後致力於改善教學制度,美化校園,整合學術研究,提昇教育品質,提振人文精神,保存修復二號館,規劃籌建「會議中心暨醫學研究中心」大樓及「藥學暨護理大樓」等,促本院朝更具醫學科學與人文結合之教育搖籃發展。
--------------------------------------------------------------------------------
現任院長簡介
陳院長定信係1968年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1975年於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研究所從事肝癌及肝炎研究,1979年至1980年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肝炎病毒組擔任客座研究員(Visiting Scientist),1983年起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1987年至2001年任本院附設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起兼任附設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對於肝炎及肝癌研究蜚聲國際,1992年當選中研院院士,2004年任世界肝臟醫學會理事長(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IASL)。
2001年8月經院長遴選委員會遴選為本院第十三任院長,就任後致力繼續提昇醫學教育品質,培育優質醫療人員,期能服務社會,並盼畢業生能領導醫界,造福人類。同時也努力提昇本院之醫學研究水準,為使同仁能順利從事與基因體相關之研究,於2003年成立台大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用心良苦。
國 內 醫 療 學 術 單 位
衛生署
中華民國台灣醫學會
中華民國醫療資訊學會
中國醫藥研究所
財團法人預防醫學基金會
台北醫學院
高雄醫學院
中山醫學院
中國醫藥學院
台北護理學院
長庚醫學院
慈濟醫學院
2005-03-06 08:06:5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Jimmy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