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使用星期一到星期日來過日子
2005-03-05 06:20:19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優子 3 in 遊戲與休閒活動 ➔ 其他:遊戲與休閒活動
早期,台灣庶民對和西曆相關的「星期天」概念是抗拒的,民眾認為:「禮拜天不能工作,損失許多工錢」。對他們而言,「禮拜日」祇是日曆上以紅紙印刷的那一天。
早期,台灣庶民對和西曆相關的「星期天」概念是抗拒的,民眾認為:「禮拜天不能工作,損失許多工錢」。對他們而言,「禮拜日」祇是日曆上以紅紙印刷的那一天。
總統府前的跨年晚會倒數上,麥克風大聲地傳來主持人的祝福,「猴年行大運!」很誠心地呼喊,卻也令人迷惑;當天是2004年的新曆元旦,農曆年可還沒過,猴年也還沒來。
早些年,台灣的「過年」祇狹義指過農曆年。曾幾何時,學習西方的跨年倒數晚會和元旦升旗,壯大了新曆元旦的氣勢,以致台灣現在已經明顯有兩個年。
台灣信史四百年,貫穿中國明清兩朝至今。明清朝代除年號外,都以農曆甲子來記錄日子。毫無疑問,台灣社會早期均用農曆記日。最早西曆的引入,則循歐洲傳教士來台宣教的管道。
一六二六年,荷蘭在台南建城統治台灣南部兩年後,西班牙探險隊也在台灣北部登陸,一個叫馬地涅的天主教神父和五名會士跟隨上岸開始宣教。九年後,西班牙決定棄守台灣。但遲至一六四二年,荷蘭軍隊在基隆迫使西班牙守軍投降,神父才完全離開四千五百名皈依的教徒。西班牙占領台灣北部十幾年間,除了留下神父被原住民砍頭砍手砍腳的恐怖歷史,以及「三貂角」即是西班牙所建「聖地牙哥」城外,還留下使用西曆的足跡。
《天主教在臺開教記》書中記載,十九世紀後半,天主教重返台灣傳播福音,一八六五年,良方濟神父寫信說道,北部有位部落首領去拜訪他,希望他前往傳教。他們聊到十七世紀西班牙人曾落腳當地,許多人成為天主教友。這位部落首領「點頭同意並指出,當地民眾所使用的年曆比漢人早一個月,也是從西方的元月開始。我認為這是基督徒遺留下的習俗。」
一八九五年日本統治台灣以前,北部小區域台灣人曾使用西曆外,南部的基督教長老教會卻似順應台灣人的傳統曆法來和台灣人互動。像一八八五年,巴克禮牧師印刷出台灣第一份教會刊物「臺灣府城教會報」,登載日期選擇清朝農曆的「光緒十一年六月」。
同年九月二十一日,台灣的第一所中學「長老教會中學」(現今台南私立長榮中學前身)誕生。當時教會報上卻不是記成西元的九月二十一日。教會報第二期報導,長老教會中學「訂於八月初六要開學;入學的學生要在初四到府城。」後來拖延了一個禮拜,終於在八月十三日開學。這個八月十三日是農曆記日,也就是西曆的九月二十一日。
一九一二年起
殖民地台灣人開始過兩個年
日本統治後,因日本採行新曆,台灣正式部門的政府機關和學校全面使用西元記日,一改以往清治時代的農曆。日本自古一直襲用中國曆制,但明治政府標舉「文明開化」,全面「脫亞入歐」,日本由天皇帶頭,從上而下進行一波又一波對歐美的學習與模仿。
一八七○年(明治三年),天皇開始穿西裝,隔兩年,開始吃牛肉,再一年,剪成西式頭髮。一八七一年,官廳改用西式桌椅辦公。如此徹底西化,急於甩開亞洲舊衣舊鞋,放棄中國「太陰曆」,改採西方「太陽曆」,也就不足為奇了。一八七二年,明治天皇下詔,命太政官宣布改曆令,把當年農曆十二月三日改為明治六年一月一日。
日本一直到大正年間(一九一二到一九二五年),本土四大島祇剩部分鄉下人還在過舊曆年。殖民地台灣的人民則開始過兩個年。農曆年依舊放鞭砲、賭博、到廟裡拜拜、「行春」。對新來的西曆元旦,台灣的上層階級則學日本人的文化,在過新年時,門外掛日本國旗,並「往來投剌」,到親友家遞祝賀新年的「[pp1]名剌」(名片)。整個日本時代台灣人民非武力抗日的代表人物││豪族霧峰林家的富紳林獻堂,在一九二九年一月一日的日記述有早餐後,其子女向他夫婦「行元旦祝賀禮」,繼之去公學校參加「祝賀式」,再由子侄陪同,「到八處投恭賀新年名剌」。可見抗日派所抗並不包括由日本間接傳入的西方文明,甚至日本的文化。
二十世紀初,東方新菁英的主流思想就是西化。孫文推翻清朝,開建中華民國時,即明令以陽曆為正朔。一九二八年底,「臺灣民報」報導來自北平(北京)的消息,中國內政部努力要廢除舊曆,研擬八條過渡辦法,其中有「舊曆節令,一律不准循俗放假」、「將一切舊曆年節之娛樂、賓會、及習俗上點綴品、銷售品,一律加以指導改良,按照國曆日期舉行。」
一九一九年開始
台灣官方宣布不准再用舊曆
在台灣,總督府初期放任民間續用農曆,但不斷有士紳鼓吹改曆。出身台北樹林的漢紳地主黃純青(一八七五年生,一九二七年起曾任總督府評議員)一九一六年曾在「台灣日日新報」發表「改曆之必要」,主張世界大勢所趨,陽曆又較農曆方便。黃純青說,農曆的月份大小不一,遇到閏七月,要普渡兩次,遇閏五月,要再綁粽子,比較不便。
他還認為,實施新曆,「可以打破擇日之迷信」。一九一九年開始,台灣官方宣布不准再用舊曆。此後,報紙不斷宣導實行新曆的好處。有人說,真不知道台灣人民猶豫不用新曆有什麼道理;兩個過年那麼接近,「瞬間一正月。轉瞬復一正月。吾不知依依不忍去此舊曆者。又有何趣味也。」
和西曆相關的「星期」概念,台灣究竟何時開始有此認知?中國在明清以前,官衙有所謂「旬休」,每月十、二十及最後一天放假,但明清完全廢掉,民國才設星期天為假日。
台灣人有西方的星期概念,最早應與宗教傳入有關。至少在日治前,一八九○年外籍神父李嘉祿寫信記錄了一段生動的對話,反應早期台灣庶民對「星期」的初識和對「星期天」的抗拒。神父勸村民上教堂:「做基督徒並不需花錢,來聽道理不必付錢。」民眾答說:「是不要花什麼錢,但做教友,禮拜天和假日都不能工作,損失許多工錢。」神父反問:「你們拜拜、迎神和酬神演戲不也浪費賺錢機會?」村民回辯:「這個損失不大,因為不是每星期拜拜迎神……為什麼每年要浪費六十天不賺錢?」
日本時代,循學校教育的系統,台灣人生活自然逐漸有了星期的概念,從星期日到星期六分別記做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不過,學生需要星期的作息周期,工農商人並不需要,因為天天都是工作天。。黃武東牧師(一九○九年生,曾任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回憶錄說,他七歲時,小地主的父親想去教堂做禮拜,一位虔誠教徒「乃詳細告訴家父,禮拜堂在牛桃灣,從這裡步行要走六里路。做禮拜是在每個禮拜的禮拜日,就是日曆上以紅紙印刷的那一天。」可見一般民眾距離「星期」有多遠,對他們的作息意義不大。
從曆法變化看,年暮之際,不妨常念祖恩。還好祖先不捨舊曆年,台灣人才有兩個年可過;瞬間一正月,轉瞬又一正月,何等有趣也!
2005-03-05 06:33:1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HRM 6 · 0⤊ 0⤋
這是從日制時期開始
日制時期日本人把星期制和標準時間制引進來台灣
2005-03-05 06:28:5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