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有人說拿破崙和希特勒蠻相似的?
為什麼呢?他們哪裡相同?戰役?背景?身高?
哪裡有不同?國籍?時代?

2005-03-03 17:20:32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5 個解答

簡言之, 兩人的共同點包括:

1) 發問人問到 "身高", Napolean 和 Hitler 都不算高, 以西方人標準而言, 應該都在平均身高以下. 日常生活方面, 兩人都嚴格遵守自己獨特的作息時間, 但 Napolean 講究皇室排場, 睡眠時間甚短; Hitler 私人生活相對儉樸, 長期吃素, 習慣夜間工作, 早上都睡得很晚. 此外, 兩人的感情生活都不算順利. Napolean 娶了奢華的約瑟芬, 當他最後失敗時, 她卻離他而去; Hitler 愛上自己的姪女伊娃, 據說是唯一可以安撫他狂躁不安的女人, 可惜卻是畸戀, 但伊娃最後倒是陪著 Hitler 走完最後一程.

2) 同樣不是本國人士, 或許因此才有翻天覆地的勇氣吧? Napolean 是科西嘉人, 此一地中海的大島曾爭取獨立, 但在 Napolean 出生前後被薩丁尼亞賣給法國, Napolean 後來從小學起, 讀的都是法國軍校, 極為用功, 最後是以砲科畢業. 畢業後, 早年還曾參與科西嘉的獨立運動, 後來發現事不可為, 才專心在法軍中求發展. Hitler 則是奧地利人, 而非德國人 ( 兩國同樣是日耳曼人 ), 一次大戰時就已加入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軍隊, 以下士官階參戰, 還兩度負傷.

3) 崛起過程同樣是時勢造英雄, 充份利用民心思變的巨大力量, 轉為己用, 成為自己權力的基石. 法國在 1779 年大革命後, 陷入民粹政府的恐怖統治, 人民亟思改變, 戰功赫赫的 Napolean 因而趁勢而起. Hitler 則充分利用一次大戰後, 德國人民苦於苛刻的凡耳賽和約所帶來的不滿情緒, 將宣傳矛頭指向猶太人及共產黨, 而令納粹黨得以在合法選舉中崛起.

4) 對內皆是獨裁政權, Napolean 是十八及十九世紀之交的法蘭西皇帝, Hitler 是 1933 至 1945 年間的德國元首 ( 總統兼總理 ), 同樣自視天才, 不能容人, 慣於直接指揮基層單位. 最接近身旁的多是庸碌之輩, 影響其進一步開創事業甚深.

5) 在內政方面都頗有建樹, 初期都頗能給一團混亂的國內情勢帶來安定, 相當程度地改善人民生活.

6) 對外方面, 都曾以一國之力, 接近統一歐陸全境. 也都曾經望英吉利海峽而興嘆, 無力挑戰英國海權. 亦都曾遠征俄國, 也同樣成為其政治生涯的致命傷. 最後, 更都敗在多國聯軍手下.

相異點主要包括:

1) Napolean 早期的崛起主要靠的是土倫戰役, 鎮壓菊月事變, 遠征義大利, 遠征埃及等戰功, 最後才決定介入政治, 發動霧月政變, 以武力從國會手中奪取政權, 數年後才又即位為皇帝. Hitler 自始就是政治動物, 早期慕尼黑啤酒館暴動失敗後, 在獄中口述 "我的鬥爭" 一書, 充分揭露其政治主張. 出獄後, 改走議會路線, 以合法手段使納粹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成為總理後, 才開始以合法掩飾非法, 進一步擴張權力, 終於達到全面獨裁的程度.

2) Napolean 乃是科班出身, 軍事素養遠優於 Hitler, 其歷次戰役過程, 雖然科技日新月異, 至今仍為各國軍校的教材, 影響陸戰藝術甚深. Hitler 在戰略上雖常有驚人的直覺, 及過人的毅力, 但缺乏完整的軍事訓練, 且過於情緒化, 時常造成決策失誤, 越後期越嚴重. 法國軍事上的成就, 幾乎是 Napolean 一己之力; 德國軍事上的成就, 靠的則是訓練有素的軍官團.

3) Napolean 雖將歐陸各國納入治下, 甚至為了在貿易上封鎖第一工業強國: 英國而發佈大陸封鎖令, 以致各國百姓生活日漸困難, 但受法國大革命 "自由, 平等, 博愛" 的精神所影響, Napolean 對於各國各族人民乃是平等看待. 然而, Hitler 深受基督教傳統反猶思想, 及人種優劣等學說所影響, 深信亞利安人一枝獨秀, 極端仇視猶太人.

4) Napolean 失敗後曾短暫復辟, 爾後勇敢地接受命運的安排, 被英國放逐到大西洋上的孤島, 抑鬱以終. 身後評價以正面居多. 藉由 Napolean 的力量, 法國大革命的精神傳遍歐洲, 各國民心雖然一度受到各國復辟君主的壓制, 最後仍帶來 1847 年的中產階級革命. 至於 Hitler, 卻在絕望中以自殺為結局, 身後幾乎全是負面評價. 他雖然也造成了歐洲面貌的巨大改變, 但那卻是德國的分裂, 歐洲勢力的進一步衰退 ( 美蘇崛起 ), 以及東西方陣營長達五十年的冷戰.

以上, 信手捻來, 殊不完整, 還請指正.

2005-03-06 00:24:43 補充:
性別? 不解?!

2005-03-04 01:22:1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Manstein 7 · 0 0

 命運使然,拿破崙於1769年8月15日誕生在阿佳修,剛巧,路易十五的軍隊佔據柯西嘉。未來皇帝的父親查理‧波那巴特是阿佳修一位具影響力的法律家,他於1764年娶了一位十四歲青少女蕾緹西亞‧拉摩利諾,她婚後連懷十三胎,直至1785年丈夫過世才中斷。查理傾法,為波那巴特家族的貴族血統取得認證,因此可享受貴族的優惠特權,讓小拿破崙進入布里安軍校及巴黎皇家軍校就讀。

  父親過世幾個月後,拿破崙開始軍人生涯,直至1815年6月18日夜晚慘遭滑鐵盧才終告結束。軍營單調的生活促使他把所有熱情與精力放在閱讀上。他求知慾極高,熱愛自然歷史,世界歷史和地理。四年間,從不浪費光陰,兢兢業業學習研讀各種書籍,從大帝國歷史,如希臘,羅馬和拜占庭,到偉大征服者的歷史,如亞歷山大大帝或哈尼巴。讀到英國領地一覽表,他只略過一眼「聖赫勒那,小島…」。

 大革命爆發初期,此事似乎不關拿破崙,他獲准一個接一個的長假,回家鄉省親。然而,他於1792年夏天剛好在巴黎,親眼目睹暴動民眾攻進杜勒麗宮,血腥場面在他腦海留下可怕的回憶。此際,在柯西嘉島,兩派情勢衝突,一派主張歸化法蘭西共和國,集聚在波那巴特家族陣線,另一派夢想柯西嘉獨立自由,以鮑力為首領,要求英人幫助。1793年,阿佳修的祖傳房子被鮑力黨人洗劫,波那巴特全家必須逃離柯西嘉,逃亡至法國南部馬賽。拿破崙立刻被迫前往土倫,圍攻被英軍佔領的土倫,他在此役中的傑出表現,為他贏得准將軍階(1793年12月)。但…他得了疥瘡,這種可怕的皮膚病害他膚色總是帶點黃褐,而且身材瘦削,這些特點可在他早期畫像中看到。

 激烈革命黨人羅貝斯比耶垮台(1794年7月27日)之後,擁護極端共和主義的拿破崙暫時身陷險境,但從1795年10月開始,他被推上政治臺前,應督政府要求,負責鎮壓王黨暴動。此時,他遇見了約瑟芬,瘋狂地愛上她。約瑟芬從此走進拿破崙的生活,也走進歷史。剛被任命為義大利軍團總司令的拿破崙,沒有告知家人,於1796年3月9日娶了約瑟芬,結婚兩天後就離開,帶軍攻打薩丁尼亞軍和在義大利的奧軍。

 此義大利戰役令當時的人對拿破崙另眼相看,崇拜有加。在十八天內,他打敗薩丁尼亞軍,然後緊接著轉向對付奧軍,在樓笛、阿爾柯、瑞弗利連連打敗奧軍,曼圖城於1797年2月2日投降,拿破崙前往維也納,逼奧皇投降,簽訂剛波-佛米歐條約(1797年10月17日)。

 這一次次驚人的成功不但讓法國從此成為歐洲列強,更讓拿破崙意識到自己天賦的力量,等待時機奪得政權。只剩一個頑強國家要屈服:英國。拿破崙的大野心計劃,並非直接攻打英國領土,而是,先遠征埃及,奪得土耳其,然後從那兒,前往印度,趕走英國人。對督政府來說,拿破崙太受歡迎,對他們威脅極大,所以很樂意看到這野心過大的將軍遠離。兩百八十艘船隻組成的艦隊及五萬四千士兵於1798年5月19日從土倫出發,前往埃及。金字塔戰役(1798年7月21日)勝利,為拿破崙打開埃及首都開羅之路,但同時,停泊在阿布基海岬的法艦隊被英將納爾遜摧毀(1798年8月1日)。打了勝仗,卻也被困住,拿破崙驅走強大的土耳其軍隊,平定埃及,並立刻重組國家。此次出征他帶了很多學者、繪圖師及藝術家,集聚各界菁英創立埃及學院,著手研究當地國家的地理、科學,尤其是考古學;之後在法國的出版,為探究現代埃及打開一條大道。

 來自法國的消息顯示國內情勢愈來愈危急,拿破崙於1799年8月23日秘密登船回法,於10月9日抵達。在巴黎,奪權的時刻到了,1799年11月9日深夜他掌控住聖克廬宮(霧月十八政變)。新政府決定提名三位執政,第一執政為拿破崙,是實際掌權人。

 他立即展開行動,改革國內行政與司法體制。由政府遴選的省長擔任各省最高行政官員。他創立一家法蘭西銀行,讓它專營紙幣的發行,並創立新的貨幣制度:「法郎」,之後穩定持續了一個世紀多。但奧國和英國拒絕接受拿破崙提出的和平。拿破崙因此計劃在義大利北方採取攻勢。他大膽地帶軍跨越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隘道,這驚人的舉動,出奇的戰略,讓他成功地快速抵達波河平原,在馬蘭果擊潰奧軍(1800年6月14日)。皇帝簽下倫內維爾條約(1801年2月9日)。歐洲大陸總算和平。

 再來的重要之務就是重建國內的和平安樂,利用精明的政策消除敵對。拿破崙於是親近羅馬教廷,意圖結束自大革命以來教會分立的混亂局面,經過艱難的溝通後,政教協議於1801年7月15日簽訂。他繼續改革,建議大赦移民王黨(1802年4月),接下來的一個月,又建立中等學校,改革公立教育制度。同時期,拿破崙建立榮譽勛章,獎勵軍民功勳。但拿破崙最偉大的傑作還是實現法國民法,之後被稱作拿破崙法典,法典集合各種法規,訂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法,特別是關乎家庭的條款。

 1802年8月2日公民投票,全國一致承認拿破崙為終身執政。共和國政府其實只是個戴著共和面具的君主政體。拿破崙與英簽訂亞眠和約(1802年3月25日)更穩固了拿破崙對內對外的威權。

 不過,此際,真正的危險來自保皇黨,他們不願承認新政權,希望第一執政讓路易十八重回王位。希望幻滅,於是他們多次密謀,企圖直接暗殺拿破崙,但沒有成功。據說謀反份子在等待一位法國王子到來,沒想到安涵公爵恰巧出現在巴登地區,拿破崙以為就是指他,令人逮捕他,荒謬不合理的判決後,在萬森壕溝中槍決他。拿破崙與王黨人士的關係從此決裂。1804年5月18日,共和國政府正式交付給拿破崙‧波那巴特,銜稱法國皇帝。

 皇帝與皇后週圍於是建立起宮廷生活。拿破崙一切都要最豪華闊氣的,分配大額薪俸給自己的家族成員,宮廷的日常生活極其豪華,花費奢侈,支持藝術與工業。拿破崙要住進王宮,但王宮在大革命後空無一物,於是他派人重新裝修,添置傢俱,讓王宮找回往昔豪華的面貌。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舉辦拿破崙的加冕禮,排場之大,前所未見。順從的教皇被請到巴黎為新君王加冕。數月後,1805年5月26日,在米蘭,拿破崙被擁立為義大利王,在頭頂戴上倫巴第王者的鐵冠。

 皇帝要重現君主制度的社交禮儀,效法波旁王室前任君王路易十六和瑪麗盎突瓦納特的方式去建立皇帝和皇后身側的豪華宮廷。他們每日的生活都遵循皇宮該有的禮節,而且兩位君皇都當得很稱職,約瑟芬過人的優雅氣質和精明靈敏確保皇后一職,大家欣然承認。拿破崙在大眾宮廷生活之外,內心還是保持以前的他,一貫的作風,同樣的工作習慣。他追求光榮,偉大,對他來說,壯大就是美。他影響了當時的藝術風格,因為他要求藝術家以他輝煌的功績為主題來表現。拿破崙希望其統治期的榮耀能在巴黎留下回憶,美化巴黎,可惜在位時間過短,只建了卡魯榭凱旋門、汪多姆圓柱、證券交易廳和瑞弗利路等。

 拿破崙非出身自王室血統,只能以一次次的勝仗來持續他的統治皇朝。很多歐洲政府無法忍受,在1803年10月英國中止亞眠和約後,各國不停地聯合起來對抗法國。法國艦隊在特拉費加被摧毀(1805年10月21日),使拿破崙無法帶軍登陸英國國土,於是他計劃在大陸攻克敵人。自1805年夏天,他得不斷打仗對抗英、奧、俄、瑞典及那不勒斯。歐斯特里茲輝煌大勝(1805年12月2日)讓拿破崙得以和交戰國訂立條款。才剛被打敗,俄國、英國和普魯士再度形成第四次聯盟,對抗法國。法軍在耶拿及歐葉斯達勝利(1806年10月),艾洛一戰又勝利(1807年2月),普魯士國王及沙皇不得不屈服,與拿破崙簽訂和平條約。拿破崙可隨心所欲重畫歐洲版圖,將王國分給家族成員:約瑟統治那不勒斯,路易成為荷蘭王,之後,拿破崙又把西發利亞交給傑羅,那不勒斯交給穆拉,西班牙交給約瑟。1811年,大帝國的疆域廣至一百三十省。拿破崙的附庸國,巴伐利亞、威敦堡及薩克斯(今日的德國)選帝侯全被升為國王。

 拿破崙無法以武力征服英國,於是,1806年11月,他改以經濟戰對付英國,下令大陸封鎖,企圖藉此令英國窒息。為了確保歐陸各國嚴格遵守此政策,必然會導致新的征服,皇帝不得不馴服波羅的海各港口、葡萄牙,甚至西班牙。而,西班牙人民激抗,大軍陷入可怕的游擊戰,拿破崙徒然動用三十萬最優秀的士兵,直至1814年。

 趁法軍在馬德里受挫之際,奧國與英國組成第五次聯軍,於1809年4月再度開戰。瓦格朗姆的勝利為拿破崙再度打開維也納之門,奧國再度被迫割地。

 拿破崙意識到皇朝的脆弱,於是他想跟不能再生育的約瑟芬離婚,為了確保皇朝的恒久,他需要繼承人,決心與約瑟芬分離後,他接受奧皇法蘭西斯一世親手送上的公主瑪利露易絲。與哈伯斯堡王室結了親,皇帝實現希望,翌年生下繼承人羅馬王(1811年3月20日)。帝國似乎正值巔峰,但眾敵國事實上只是暫時屈服,並非完全被打敗。

 敵意來自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不滿拿破崙協助建立華沙大公國,而拿破崙也責備亞歷山大不徹底執行大陸封鎖。1812年6月22日終於宣戰,拿破崙似乎居壓倒性優勢,以六十萬大軍對抗沙皇的二十五萬士兵。但俄將故意避免面對面決戰,一直往後退,將拿破崙的軍隊引入俄國內部。9月14日,拿破崙進入首都莫斯科,但莫斯科卻籠罩在熊熊大火中。拿破崙終於明白亞歷山大不會要求和平,於是下令撤軍。大軍受飢寒折磨,到1812年11月29日只剩十萬人成功渡過別列西納河。皇帝趕回巴黎。但所謂的大軍幾乎已不存在。

 敵國不放棄希望,普魯士王與俄國沙皇又計劃結盟對抗拿破崙。第六次聯盟集合了俄國、普魯士、英國、奧國。拿破崙於萊比錫一役(1813年10月15日,被稱作諸國之戰)被擊敗,大家相繼變節背叛,巴伐利亞及威敦堡王,穆拉及貝爾納多只想保住自己的王國。1813年底,拿破崙又失去西班牙,日耳曼地區,荷蘭,之後連義大利也掉進奧軍手中(1814年4月)。

 十年來第一次把戰場帶到法國本土,帝國身陷危機。自此必須捍衛國土,阻止敵軍侵略,拯救巴黎。儘管於法國戰役中,拿破崙再度發揮波那巴特將軍的軍事天才,打了勝仗,但盟軍還是於1814年3月31日攻佔了巴黎,當天晚上馬蒙向盟軍投降。拿破崙在楓丹白露宮,受元帥們逼迫,於4月6日宣布退位,前往放逐地。

 成為厄爾巴島的統治君王,拿破崙把此任務看得很認真,重組他這個一萬兩千臣民的小王國。他在一齊前來的母親及妹妹寶琳身側建立一個有模有樣的小宮廷,但皇后瑪利露易絲帶著兒子留在維也納。拿破崙得知自他離開後,法國人民憂心忡忡,加上波旁王室不孚人望,於是,他想再度向命運挑戰,於1815年2月26日登船回法。在七百位士兵的伴隨下,他登陸法國南部,並於1815年3月20日抵達杜勒麗宮,路易十八已匆忙棄宮逃逸。雖然拿破崙受到農工民眾的支持擁護,但中產階級與貴族很敵視他。他採取較自由中庸的作法,以平撫厭惡連連戰爭的人心。但此次復辟只持續了百日,集聚在維也納的盟國要將他逐出歐洲,決定打到他徹底屈服。

 既然必須戰鬥,拿破崙就採取攻勢,進入比利時,希望打垮威靈頓的英普聯軍。但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一役毀滅了他的希望,造成無法收拾的殘局,皇軍潰退。拿破崙回到巴黎,6月22日在艾麗絲宮宣布讓位給羅馬王,但王位很快就被從比利時根特回來的路易十八搶走。被所有人放棄的拿破崙,先到瑪爾梅莊與家人告別,然後前往拉羅榭勒外海的艾克斯島,打算在此上船前往美國。但,1815年7月13日,他終於決定要求英國政府庇護,希望在敵國受尊敬地渡完餘生。英人先將他帶到普利茅斯,才告知他,他將被放逐到南大西洋非洲海上的火山小荒島,此監禁地是威靈頓自己提議的。將近兩個月半的旅程,拿破崙在幾位忠心將僕的伴隨下登陸聖赫勒那島(1815年10月16日),英雄生命的最後旅站。

 聖赫勒那島大約跟巴黎一樣大,該島距離最近的非洲海岸長達兩千五百多公里遠,讓英國人覺得比較放心。拿破崙將在此渡過五年多,遠離世人,住在樸素的長林別墅,身邊圍繞著只承認他將軍頭銜的敵人。為了向英國人證明無論如何他永遠是拿破崙皇帝,他在長林規定了一套嚴格的禮儀,好像他還在杜勒麗宮當皇帝。英國派來的總督哈德森羅,既愚蠢又小心眼,讓拿破崙的日子愈來愈難過。

 拿破崙一天中花很多時間與忠僕們談話,他們總是急著記錄下來,編成回憶錄,將來一回歐洲就可付梓出版。但長林這個狹隘的生活空間造成了皇帝難友間一些無法避免的誤解爭執,有些人陸續回歐洲,長林漸漸人去樓空,皇帝的健康狀況也是每下愈況。剛到的安多馬其醫生回天乏術,醫治不了拿破崙。1821年1月1日皇帝向大家宣布說他活不過這一年。拿破崙知道自己病情嚴重,集聚所剩的丁點氣力向將軍莽道朗口述他的遺囑,也藉此回報身邊忠心耿耿的人。1821年5月5日下午五點四十九分,二十多年來動搖全世界的人嚥下最後一口氣。

 5月9日葬禮在天竺葵谷舉行(自此被稱為陵墓谷),英國駐軍只把他當成一名普通的將軍級人物致敬…陵墓留在島上十九年後,法國才給拿破崙一個得體的葬禮。直到1840年10月15日法國海軍才駛著美婦號前往聖赫勒那島,把皇帝遺體運回巴黎。同年12月15日,棺墓在眾多人潮陪伴下,沿香榭里榭大道,進入傷兵院,依拿破崙心願,安葬在塞納河畔,與他如此深愛的法國人民為伍。
 命運使然,拿破崙於1769年8月15日誕生在阿佳修,剛巧,路易十五的軍隊佔據柯西嘉。未來皇帝的父親查理‧波那巴特是阿佳修一位具影響力的法律家,他於1764年娶了一位十四歲青少女蕾緹西亞‧拉摩利諾,她婚後連懷十三胎,直至1785年丈夫過世才中斷。查理傾法,為波那巴特家族的貴族血統取得認證,因此可享受貴族的優惠特權,讓小拿破崙進入布里安軍校及巴黎皇家軍校就讀。

  父親過世幾個月後,拿破崙開始軍人生涯,直至1815年6月18日夜晚慘遭滑鐵盧才終告結束。軍營單調的生活促使他把所有熱情與精力放在閱讀上。他求知慾極高,熱愛自然歷史,世界歷史和地理。四年間,從不浪費光陰,兢兢業業學習研讀各種書籍,從大帝國歷史,如希臘,羅馬和拜占庭,到偉大征服者的歷史,如亞歷山大大帝或哈尼巴。讀到英國領地一覽表,他只略過一眼「聖赫勒那,小島…」。

 大革命爆發初期,此事似乎不關拿破崙,他獲准一個接一個的長假,回家鄉省親。然而,他於1792年夏天剛好在巴黎,親眼目睹暴動民眾攻進杜勒麗宮,血腥場面在他腦海留下可怕的回憶。此際,在柯西嘉島,兩派情勢衝突,一派主張歸化法蘭西共和國,集聚在波那巴特家族陣線,另一派夢想柯西嘉獨立自由,以鮑力為首領,要求英人幫助。1793年,阿佳修的祖傳房子被鮑力黨人洗劫,波那巴特全家必須逃離柯西嘉,逃亡至法國南部馬賽。拿破崙立刻被迫前往土倫,圍攻被英軍佔領的土倫,他在此役中的傑出表現,為他贏得准將軍階(1793年12月)。但…他得了疥瘡,這種可怕的皮膚病害他膚色總是帶點黃褐,而且身材瘦削,這些特點可在他早期畫像中看到。

 激烈革命黨人羅貝斯比耶垮台(1794年7月27日)之後,擁護極端共和主義的拿破崙暫時身陷險境,但從1795年10月開始,他被推上政治臺前,應督政府要求,負責鎮壓王黨暴動。此時,他遇見了約瑟芬,瘋狂地愛上她。約瑟芬從此走進拿破崙的生活,也走進歷史。剛被任命為義大利軍團總司令的拿破崙,沒有告知家人,於1796年3月9日娶了約瑟芬,結婚兩天後就離開,帶軍攻打薩丁尼亞軍和在義大利的奧軍。

 此義大利戰役令當時的人對拿破崙另眼相看,崇拜有加。在十八天內,他打敗薩丁尼亞軍,然後緊接著轉向對付奧軍,在樓笛、阿爾柯、瑞弗利連連打敗奧軍,曼圖城於1797年2月2日投降,拿破崙前往維也納,逼奧皇投降,簽訂剛波-佛米歐條約(1797年10月17日)。

 這一次次驚人的成功不但讓法國從此成為歐洲列強,更讓拿破崙意識到自己天賦的力量,等待時機奪得政權。只剩一個頑強國家要屈服:英國。拿破崙的大野心計劃,並非直接攻打英國領土,而是,先遠征埃及,奪得土耳其,然後從那兒,前往印度,趕走英國人。對督政府來說,拿破崙太受歡迎,對他們威脅極大,所以很樂意看到這野心過大的將軍遠離。兩百八十艘船隻組成的艦隊及五萬四千士兵於1798年5月19日從土倫出發,前往埃及。金字塔戰役(1798年7月21日)勝利,為拿破崙打開埃及首都開羅之路,但同時,停泊在阿布基海岬的法艦隊被英將納爾遜摧毀(1798年8月1日)。打了勝仗,卻也被困住,拿破崙驅走強大的土耳其軍隊,平定埃及,並立刻重組國家。此次出征他帶了很多學者、繪圖師及藝術家,集聚各界菁英創立埃及學院,著手研究當地國家的地理、科學,尤其是考古學;之後在法國的出版,為探究現代埃及打開一條大道。

 來自法國的消息顯示國內情勢愈來愈危急,拿破崙於1799年8月23日秘密登船回法,於10月9日抵達。在巴黎,奪權的時刻到了,1799年11月9日深夜他掌控住聖克廬宮(霧月十八政變)。新政府決定提名三位執政,第一執政為拿破崙,是實際掌權人。

 他立即展開行動,改革國內行政與司法體制。由政府遴選的省長擔任各省最高行政官員。他創立一家法蘭西銀行,讓它專營紙幣的發行,並創立新的貨幣制度:「法郎」,之後穩定持續了一個世紀多。但奧國和英國拒絕接受拿破崙提出的和平。拿破崙因此計劃在義大利北方採取攻勢。他大膽地帶軍跨越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隘道,這驚人的舉動,出奇的戰略,讓他成功地快速抵達波河平原,在馬蘭果擊潰奧軍(1800年6月14日)。皇帝簽下倫內維爾條約(1801年2月9日)。歐洲大陸總算和平。

 再來的重要之務就是重建國內的和平安樂,利用精明的政策消除敵對。拿破崙於是親近羅馬教廷,意圖結束自大革命以來教會分立的混亂局面,經過艱難的溝通後,政教協議於1801年7月15日簽訂。他繼續改革,建議大赦移民王黨(1802年4月),接下來的一個月,又建立中等學校,改革公立教育制度。同時期,拿破崙建立榮譽勛章,獎勵軍民功勳。但拿破崙最偉大的傑作還是實現法國民法,之後被稱作拿破崙法典,法典集合各種法規,訂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法,特別是關乎家庭的條款。

 1802年8月2日公民投票,全國一致承認拿破崙為終身執政。共和國政府其實只是個戴著共和面具的君主政體。拿破崙與英簽訂亞眠和約(1802年3月25日)更穩固了拿破崙對內對外的威權。

 不過,此際,真正的危險來自保皇黨,他們不願承認新政權,希望第一執政讓路易十八重回王位。希望幻滅,於是他們多次密謀,企圖直接暗殺拿破崙,但沒有成功。據說謀反份子在等待一位法國王子到來,沒想到安涵公爵恰巧出現在巴登地區,拿破崙以為就是指他,令人逮捕他,荒謬不合理的判決後,在萬森壕溝中槍決他。拿破崙與王黨人士的關係從此決裂。1804年5月18日,共和國政府正式交付給拿破崙‧波那巴特,銜稱法國皇帝。

 皇帝與皇后週圍於是建立起宮廷生活。拿破崙一切都要最豪華闊氣的,分配大額薪俸給自己的家族成員,宮廷的日常生活極其豪華,花費奢侈,支持藝術與工業。拿破崙要住進王宮,但王宮在大革命後空無一物,於是他派人重新裝修,添置傢俱,讓王宮找回往昔豪華的面貌。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舉辦拿破崙的加冕禮,排場之大,前所未見。順從的教皇被請到巴黎為新君王加冕。數月後,1805年5月26日,在米蘭,拿破崙被擁立為義大利王,在頭頂戴上倫巴第王者的鐵冠。

 皇帝要重現君主制度的社交禮儀,效法波旁王室前任君王路易十六和瑪麗盎突瓦納特的方式去建立皇帝和皇后身側的豪華宮廷。他們每日的生活都遵循皇宮該有的禮節,而且兩位君皇都當得很稱職,約瑟芬過人的優雅氣質和精明靈敏確保皇后一職,大家欣然承認。拿破崙在大眾宮廷生活之外,內心還是保持以前的他,一貫的作風,同樣的工作習慣。他追求光榮,偉大,對他來說,壯大就是美。他影響了當時的藝術風格,因為他要求藝術家以他輝煌的功績為主題來表現。拿破崙希望其統治期的榮耀能在巴黎留下回憶,美化巴黎,可惜在位時間過短,只建了卡魯榭凱旋門、汪多姆圓柱、證券交易廳和瑞弗利路等。

 拿破崙非出身自王室血統,只能以一次次的勝仗來持續他的統治皇朝。很多歐洲政府無法忍受,在1803年10月英國中止亞眠和約後,各國不停地聯合起來對抗法國。法國艦隊在特拉費加被摧毀(1805年10月21日),使拿破崙無法帶軍登陸英國國土,於是他計劃在大陸攻克敵人。自1805年夏天,他得不斷打仗對抗英、奧、俄、瑞典及那不勒斯。歐斯特里茲輝煌大勝(1805年12月2日)讓拿破崙得以和交戰國訂立條款。才剛被打敗,俄國、英國和普魯士再度形成第四次聯盟,對抗法國。法軍在耶拿及歐葉斯達勝利(1806年10月),艾洛一戰又勝利(1807年2月),普魯士國王及沙皇不得不屈服,與拿破崙簽訂和平條約。拿破崙可隨心所欲重畫歐洲版圖,將王國分給家族成員:約瑟統治那不勒斯,路易成為荷蘭王,之後,拿破崙又把西發利亞交給傑羅,那不勒斯交給穆拉,西班牙交給約瑟。1811年,大帝國的疆域廣至一百三十省。拿破崙的附庸國,巴伐利亞、威敦堡及薩克斯(今日的德國)選帝侯全被升為國王。

 拿破崙無法以武力征服英國,於是,1806年11月,他改以經濟戰對付英國,下令大陸封鎖,企圖藉此令英國窒息。為了確保歐陸各國嚴格遵守此政策,必然會導致新的征服,皇帝不得不馴服波羅的海各港口、葡萄牙,甚至西班牙。而,西班牙人民激抗,大軍陷入可怕的游擊戰,拿破崙徒然動用三十萬最優秀的士兵,直至1814年。

 趁法軍在馬德里受挫之際,奧國與英國組成第五次聯軍,於1809年4月再度開戰。瓦格朗姆的勝利為拿破崙再度打開維也納之門,奧國再度被迫割地。

 拿破崙意識到皇朝的脆弱,於是他想跟不能再生育的約瑟芬離婚,為了確保皇朝的恒久,他需要繼承人,決心與約瑟芬分離後,他接受奧皇法蘭西斯一世親手送上的公主瑪利露易絲。與哈伯斯堡王室結了親,皇帝實現希望,翌年生下繼承人羅馬王(1811年3月20日)。帝國似乎正值巔峰,但眾敵國事實上只是暫時屈服,並非完全被打敗。

 敵意來自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不滿拿破崙協助建立華沙大公國,而拿破崙也責備亞歷山大不徹底執行大陸封鎖。1812年6月22日終於宣戰,拿破崙似乎居壓倒性優勢,以六十萬大軍對抗沙皇的二十五萬士兵。但俄將故意避免面對面決戰,一直往後退,將拿破崙的軍隊引入俄國內部。9月14日,拿破崙進入首都莫斯科,但莫斯科卻籠罩在熊熊大火中。拿破崙終於明白亞歷山大不會要求和平,於是下令撤軍。大軍受飢寒折磨,到1812年11月29日只剩十萬人成功渡過別列西納河。皇帝趕回巴黎。但所謂的大軍幾乎已不存在。

 敵國不放棄希望,普魯士王與俄國沙皇又計劃結盟對抗拿破崙。第六次聯盟集合了俄國、普魯士、英國、奧國。拿破崙於萊比錫一役(1813年10月15日,被稱作諸國之戰)被擊敗,大家相繼變節背叛,巴伐利亞及威敦堡王,穆拉及貝爾納多只想保住自己的王國。1813年底,拿破崙又失去西班牙,日耳曼地區,荷蘭,之後連義大利也掉進奧軍手中(1814年4月)。

 十年來第一次把戰場帶到法國本土,帝國身陷危機。自此必須捍衛國土,阻止敵軍侵略,拯救巴黎。儘管於法國戰役中,拿破崙再度發揮波那巴特將軍的軍事天才,打了勝仗,但盟軍還是於1814年3月31日攻佔了巴黎,當天晚上馬蒙向盟軍投降。拿破崙在楓丹白露宮,受元帥們逼迫,於4月6日宣布退位,前往放逐地。

 成為厄爾巴島的統治君王,拿破崙把此任務看得很認真,重組他這個一萬兩千臣民的小王國。他在一齊前來的母親及妹妹寶琳身側建立一個有模有樣的小宮廷,但皇后瑪利露易絲帶著兒子留在維也納。拿破崙得知自他離開後,法國人民憂心忡忡,加上波旁王室不孚人望,於是,他想再度向命運挑戰,於1815年2月26日登船回法。在七百位士兵的伴隨下,他登陸法國南部,並於1815年3月20日抵達杜勒麗宮,路易十八已匆忙棄宮逃逸。雖然拿破崙受到農工民眾的支持擁護,但中產階級與貴族很敵視他。他採取較自由中庸的作法,以平撫厭惡連連戰爭的人心。但此次復辟只持續了百日,集聚在維也納的盟國要將他逐出歐洲,決定打到他徹底屈服。

 既然必須戰鬥,拿破崙就採取攻勢,進入比利時,希望打垮威靈頓的英普聯軍。但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一役毀滅了他的希望,造成無法收拾的殘局,皇軍潰退。拿破崙回到巴黎,6月22日在艾麗絲宮宣布讓位給羅馬王,但王位很快就被從比利時根特回來的路易十八搶走。被所有人放棄的拿破崙,先到瑪爾梅莊與家人告別,然後前往拉羅榭勒外海的艾克斯島,打算在此上船前往美國。但,1815年7月13日,他終於決定要求英國政府庇護,希望在敵國受尊敬地渡完餘生。英人先將他帶到普利茅斯,才告知他,他將被放逐到南大西洋非洲海上的火山小荒島,此監禁地是威靈頓自己提議的。將近兩個月半的旅程,拿破崙在幾位忠心將僕的伴隨下登陸聖赫勒那島(1815年10月16日),英雄生命的最後旅站。

 聖赫勒那島大約跟巴黎一樣大,該島距離最近的非洲海岸長達兩千五百多公里遠,讓英國人覺得比較放心。拿破崙將在此渡過五年多,遠離世人,住在樸素的長林別墅,身邊圍繞著只承認他將軍頭銜的敵人。為了向英國人證明無論如何他永遠是拿破崙皇帝,他在長林規定了一套嚴格的禮儀,好像他還在杜勒麗宮當皇帝。英國派來的總督哈德森羅,既愚蠢又小心眼,讓拿破崙的日子愈來愈難過。

 拿破崙一天中花很多時間與忠僕們談話,他們總是急著記錄下來,編成回憶錄,將來一回歐洲就可付梓出版。但長林這個狹隘的生活空間造成了皇帝難友間一些無法避免的誤解爭執,有些人陸續回歐洲,長林漸漸人去樓空,皇帝的健康狀況也是每下愈況。剛到的安多馬其醫生回天乏術,醫治不了拿破崙。1821年1月1日皇帝向大家宣布說他活不過這一年。拿破崙知道自己病情嚴重,集聚所剩的丁點氣力向將軍莽道朗口述他的遺囑,也藉此回報身邊忠心耿耿的人。1821年5月5日下午五點四十九分,二十多年來動搖全世界的人嚥下最後一口氣。

 5月9日葬禮在天竺葵谷舉行(自此被稱為陵墓谷),英國駐軍只把他當成一名普通的將軍級人物致敬…陵墓留在島上十九年後,法國才給拿破崙一個得體的葬禮。直到1840年10月15日法國海軍才駛著美婦號前往聖赫勒那島,把皇帝遺體運回巴黎。同年12月15日,棺墓在眾多人潮陪伴下,沿香榭里榭大道,進入傷兵院,依拿破崙心願,安葬在塞納河畔,與他如此深愛的法國人民為伍。


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 1769,8,5-1821,5,5)。

法國將軍,法國第一執政和法蘭西皇帝。
拿破崙曾這樣談過自己的身世:
「一七六九年八月十五日,我出生於科西嘉島阿修克斯。父母名我為拿破崙。數百年以來,我家皆稱第二個兒子為拿破崙。」
「拿破崙」這個詞的意思是:「林中之獅。」
「我出生之日正是祖國垂亡之時。三萬名法國人像潮水一樣湧上了我們的海岸,把自由之殿淹沒在血泊之中:這就是初次印入我眼簾的恐怖情景。垂死者的呼叫聲,被壓迫者的呻吟聲和絕望者的哭泣聲環繞著我的搖籃。」

這個名字,這段描述,定下了拿破崙一生的基調。
從襁褓時期到棄世長眠,拿破崙歷經風雨,度過了不平凡的一生。他有如雄獅,用火與劍,用智慧和韜略,把歐洲攪得天翻地覆。


他是歷史上最驚人的奇才之一。在近四分之一的世紀裡,他馳聘戰場,親自指揮和參加了六十多次大戰役,其中四十次獲勝。革命的浪潮把他推向權力的最高峰,他給尚未定型的法國一整套行政機構,顯示出他的統治天才。他刻意摧毀歐洲的舊制度,深刻地改變了歐洲的面貌。
他像檢察官一樣熟悉法律,其天文知識不下於天文學家;他的談吐妙趣橫生,人們嘆為觀止:他日理萬機,常常每天工作近二十個小時:他制訂法典:他創造歷史,也譜寫歷史。他的戰報猶如詩篇;他有卓越的想像和構思能力。十五年裡,他平均每天口授十五項命令和諭示,邏輯嚴密,條理分明,很多是言簡意骸的哲理小品,他建立中央集權的軍事官僚國家機構,頒布了《拿破崙法典》,把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但是,自信和野心終於導致了他的失敗。他曾下令在攻下莫斯科
後要鑄造紀念章,上面鎢刻:「天上有上帝, 地下有拿破崙。」這兩行字!
一八二一年五月拿破崙去世後,瑞典國王卡爾十四世 (即貝爾納多特) 發表評論說:「拿破崙不是為他人所征服的。在我們所有這些人當中,他是最偉大的。由於他只依賴自己的智力,所以上帝才懲罰他。」但法國人民是偏愛拿破崙的,認為:「 他當然有污點,有疏失,甚至有罪惡,就是說,他是一個人。但是他在疏失中仍是莊嚴的,在污點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惡中也還是雄才大略的。」
拿破崙將永遠立於人類歷史上千古不朽者的最前列。

1769 生於科西嘉島。
1779 在法國布里埃納軍官幼校學習五年。十五歲時被保送到巴黎軍官學校。
1786 一月,被委任為正式軍官。不久,父親去世。拿破崙以每年折合一百廿六美元的薪餉,接濟家庭。
1793 十二月,拿破崙在攻克土倫的戰役中,初露頭角。
1795 十月(葡月),廿六歲的拿破崙又成功地實行巷戰,鎮壓了巴黎王黨分子的叛亂,因而人稱「葡月將軍」。此後,他的才幹日益引起人們的注意
1796 三月二日,榮膺意大利軍團總司令。三月九日,與貴族遺孀約瑟芬結婚。兩天後開拔去意大利。
1796 意大利戰役是拿破崙生平第一次指揮的大會戰。他無堅不摧,節節勝利,贏得了不朽的榮譽。人們以繪畫、雕塑、詩篇,競相謳歌拿破崙的這一光輝業績。
1798 五月十九日,他仿效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埃及,並召集許多學者隨行。中途占領馬耳他島。金字塔一戰後占領開羅。
1799 遠征敘利亞。一年多的殖民戰爭,動搖了馬穆魯克的愚昧統治,為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廓清了道路。
1799 八月,拿破崙偶然從報上獲悉督政府統治下的法國國內四分五裂,政局動盪。他即刻把軍隊交克萊貝爾指揮,帶了幾個親信登船,棄軍而去。
1799 十月九日在弗雷居斯登岸。返回巴黎後,經過一個月的緊張活動,於十一月九日發動霧月政變,奪取了政權,並迅速平定叛亂,建立起國內和平。
1800 再次進軍意大利。在馬倫哥戰役中,顯示出驚人的軍事才能。頌揚、榮譽,如雨注般向他傾瀉。

1802 法國議會作出「全民決定」,宣布拿破崙為終身執政。

1804 月廿八日,拿破崙這個「法國大革命的兒子」,成了「法蘭西人的皇帝」。元老院宣稱:「這個人如被舉於萬眾之上,必能捍衛公眾自由,維護平等權利,並將服從尊他為王的人民的最高主權。」十二月二日,在巴黎聖母院舉行了加冕典禮。
1805 十二月二日的奧斯特里茨戰役大捷,不僅是拿破崙的軍事傑作,也是他外交活動中的一大勝利。

1806 八月一日,拿破崙一個通告,使歷時千載的神聖羅馬帝國不得不宣告解散。耶拿戰役、弗里德蘭之戰、艾勞會戰、瓦格拉姆勝利……,都是拿破崙軍事生涯中光輝的里程碑。

1809 拿破崙帝國最大的遺憾是後繼無人。一八零九年底,他與生育無望的約瑟芬離婚。
1810 三月與奧地利公主路易絲結婚。
1811 三月喜獲太子--羅馬王。

1807 十月,為推行大陸封鎖政策,拿破崙令朱諾率法軍經西班牙入侵葡萄牙。
1808 三月,繆拉又奉令入侵西班牙,遭到該國人民頑強抵抗,從此法國深陷泥潭。
1812 拿破崙不惜兩線作戰,以五十萬大軍入侵俄國。僅僅半年,落得個全軍覆沒。拿破崙在俄羅斯的慘敗,激起了德意志境內的民族解放熱情。在萊比錫民族之戰中,法國失敗。反法同盟軍鋪天蓋地進入法國境內
1814 四月拿破崙的第一次退位,被放逐厄爾巴島。
1815 二月廿六日,失敗者創造了奇蹟。拿破崙逃出放逐地,不放一槍,在群眾的一路歡呼聲中回到巴黎,演出了驚心動魄的最後一幕。

1815 執政百日,第七次反法聯盟的軍隊會攻法軍。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滑鐵盧一役,法軍敗北。六月廿二日拿破崙第二次退位,被放逐到遠離歐洲、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島上陰森的懸崖峭壁,形成天然的囚場。拿破崙以口授回憶錄和騎馬消磨時光。

1821 一八二一年五月五日,這個曾經震驚世界的靈魂,昏迷中語不連貫地說了:「軍隊……軍隊首腦……衝鋒‧‧」後,與世長辭。 1889年4月20日黃昏6時30分,一個小孩出生在德國巴伐利亞邊境對面,萊茵河畔的勃瑙小鎮內的小客棧里,小客棧的名字稱為波麥旅館,誕生的的地點是在德國與奧地利的邊境之間,他應算是德國人還是奧國人呢?這一點對於這個小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也是他的思想發端的 開始,這種怪異的心態,只是一個開始,誰也沒想到這個小孩日後境能繼承霍亨索倫皇朝、俾斯麥、興登堡的衣鉢,第三帝國使德國人感到,光榮與驕傲、痛苦與悲衰,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拉家世是非混亂和複雜,希特 勒這個名字的由來,應由他的祖父說起,這位德國未來元首的先祖,世居在瓦爾德維特爾,這位於多瑙河和波希米亞,摩拉維亞邊境之間奧地利的一個縣城,此處屬森林茂盛的丘陵地區,也算是奧國的窮鄉僻壤,此處有如捷克農民般的近親通婚,而後來阿道夫.希特拉的父母便是,他們的私生子女很多,阿道夫.希特拉的祖父本名叫做約翰‧格奧爾格‧希德勒,希特勒(Hitler)這個姓氏是阿道夫的祖父把原本的姓氏希德 勒,


(Hiedler)改掉而來,阿道夫的父親本從母姓這是因為阿道夫的父親阿洛伊斯‧希特 勒也是私生子,他出生於1837年6月7日,在39歲之前一直襲用母親姓氏施克爾格魯勃,因此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這個名字伴隨了阿道夫的父親大半生,雖然人們沒有証據証明約翰‧格奧爾格‧希德 勒便是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的父親,但後來約翰‧格奧爾格‧希德 勒在銷聲匿跡30年後在瓦爾德維特爾、威特納鎮出現,為阿道夫的父親阿洛伊斯認祖歸宗,在公證上承認父子關係,此時他們的姓氏希德 勒已改成希特勒,此時約翰‧格奧爾格‧希特 勒已經84歲了。

阿道夫6歲那年,父親阿洛伊斯送他到一間林 坎公立學校上學,同年父親在政府海關工作己屆滿而退休,阿道夫從小個性便非常頑固,阿道夫的父親本想兒子走自己的路長大後去當公務員,但卻做兒子的阿道夫視作最不想做的事!然而阿道夫的志願也非常多,他在家附近的修道院學習了兩年,在環境的渲染下,曾對人們說過日後要成為一位牧師,另外他還有一個至死不渝的志願,便是要當一個藝術家,但是受到他父親堅決的反對,藝術家之夢或許是阿道夫一生最堅定的志向,由於重要養成乖淚的奮世疾俗,或許是由他的藝術家之夢開始,他對身邊的人們產生了莫視的態度,時常把善意教導他的教師嘲笑,視他們是書呆子,但他卻對歷史課教師奧波德‧波伊契搏士非常尊敬,波伊契搏士是位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這算得上阿道夫的思想上的啟蒙,也是他一生唯一稱譖的老師,並形容為去蕪存菁的歷史教師。

1903年1月3日,阿道夫的父親因肺出血溘然長逝,父親的死對兒子來說,無凝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但13歲的阿道夫‧希特 勒,依然沒有遵循父親遺命,放案藝術家的理想,在他的父親去世之後就只有他的母親克拉拉‧波爾茲爾,但年青的希特 勒,很少為減輕的體弱多病的母親的負擔,而往外尋找工作幫補家計,原因是他一心一意實現他的藝術家之夢,後來他參加了林嗣成年教育圖書館和博物館學會,希特拉開闊了他的眼界。1906年17歲的希特 勒開始把視野投放到林坎這個小城以外的地方----維也納,在這藝術之都去尋找他藝術家的美夢,然而卻在一年後在美術學院的入學試中落第,後來投考建築學校,結果也沒法得嘗所願,藝術家的也就徹底破滅,但是這還不算是最壞的事,他的母親証實患上惡性乳腺腫瘤,並於1908年12月21日去世,在雙重的打擊不,希特 勒不得不承認,母親去世使他的宏願不能實現,殘酷的現實環境迫使希特勒開面對謀生的問題,而希特勒也走上了他人生的征途,這年他已經19歲了。

1903年至1909年希特拉展開了他的流浪生涯,他還是選擇到維也納去碰碰他的機遇,但是無情的現實,迫使希特 勒明白得到,要居住在維也納,並非如想像般容易的事!甚至連生計也成了問題,因此他不能不向現實低頭,無奈地當上了雜務工人,白天在街上掃雪,或在車站外為旅客搬動行李,晚上流蕩在街上,在公園的長椅上,或在 別人家的門口外露宿,最後希特 勒只好典當身上的衣服,把換來的錢用作買食物充飢,隨著時間過去,衣服也一天比一天少,飢寒交迫的希特勒只好跑到流浪者的麥德林收容所,在當時社會人們的價值觀看來,要算是市民階層中最為低賤的境地,後來希特 勒回顧他過去這段歲月時,有這樣的回憶"`飢餓"是我的忠實的伴侶,形影不離也揮之不去,是我生活中最無情面的友人,常常要與他進行搏鬥‧後來 希特勒卻想了個謀生的好辨法,在市場上出售他自己繪製的畫片,大多是維也納的著名景點建築,有部份是風景的水彩和掃描,由於售價便宜,卻有一定銷量,這點微薄的收入,至少可以他能有兩餐充飢不至於捱飢抵餓,但也他一生中最為自嗚得意的一點回憶,他認為自己利用其天賦藝術才華取得了自己生存。

希特 勒在維也納的歲月,他認為是在他生命中最困難艱苦時期,人生從沒有如斯卑賤過,同時也是使也「覺醒」所需附的代價,也是他人生中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時光,這些或許都是希特 勒走向一極的開端,漸漸形成了他的日耳曼民族主義的狂熱,從維也納生活的歲月裏,他自以為是的觀察中,走上了極端歪變的心態,希特勒認為世上沒有比猶太人更可恥、更低下,他更認為上帝在創造人類的過程裏,在道德上存在了一些點,造就了如猶太人這一類的渣滓,任何放蕩淫穢的事情,如賣淫和販賣婦儒,很大部份都是醜惡的猶太人所為!希特 勒這種錯誤而可悲的見解,也為日後種族滅絕猶太人,留下了可怕的伏線!1913年的春天希特 勒離開了維也納,當時行年24歲的希特 勒,並沒有當上畫家或成為建築師,而成了一名滿腦子都充滿仇恨的流浪漢,他離開維也納並非要逃避軍役,實際上是他不想與他視為低等的猶太人、斯拉夫人一起軍中服役,根據他自己所說,他的心過去一直都是向往著德國。

1913年的春季希特 勒到達了德國的慕尼黑,如同在維也納一樣,希特勒也只是一貧如洗的流浪漢,沒有親朋,也沒有職業,然而歷史的發展往往是戲劇性地發展。1914年戰爭爆發,同年8月3日希特 勒上書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申請參加巴伐利亞兵團,這次申請獲準,也就是希特 勒人生舞台的關鍵,正如他日後所說這仿佛是把他從年輕時代厭在他身上的窮困不拯救出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使希特勒以從軍作戰開始,繼而為他登上政治舞台,走進了他的第一步。

1918年11月10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己接近尾聲,希特 勒正在醫院休養,他在伊普萊斯中了英國的毒氣而雙目暫時失明,一位牧師到醫院宣布一個令希特勒不能相信的消息,德皇威廉二世已經退位,並且逃往荷蘭,柏林己經宣布成立共和國,並將在法國的貢比臬簽訂停戰協定,德國己經戰敗!希特 勒心裡想一切努力都白費了,二百萬陣亡將士的犧牲也是沒有任何意義!德國的戰敗使希特勒的極端仇恨感發展到無以復加,他和許多德國人一樣認為德國"背後中了暗箭",對新成立魏瑪共和政府卻沒有任何好感,希特 勒滿腦子想著,只要傻子、騙子、罪人才希望自己的敵人會大發慈悲!希特勒認為看清了自己的前途,他決定投身政治。
1919年在德國慕尼黑,收成員只有七人的德國國邦社會主義工人黨組成,國邦社會主義便是納粹黨的信條,當時希特 勒被軍政府派往調查監視,豈料同年希特 勒境加入了德意志工人黨(次年改名爲德意志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簡稱納粹黨),1921年成爲該黨黨魁。



1923年發動"啤酒店暴動"失敗,被捕入獄,鼓吹反動種族論,主張爲德意志這一“主宰民族"以武力奪取生存空間",仇視共産主義。1924年,希特勒出獄。次年重建納粹黨及其武裝組織衝鋒隊,另建黨衛軍。在反對《凡爾賽和約》和魏瑪共和國的幌子下,煽起沙文主義情緒,企圖顛覆共和政體。1928年草擬文件,闡述納粹黨的對外政策,力主聯合義大利法西斯,主張"首先在東歐奪取生存空間"。1932年被任命爲布倫 瑞克政府參事後取得德國國籍,並參加總統競選,失敗後利用納粹黨獲得選票最多的有利時機,在大資本家、地主、軍國主義者的扶助下,於1933年1月30日被興登堡任命爲德國總理。

這時希特勒宣稱他將要為德國,取回應得的一切,並且重建德意志惜日的光輝,他指出第一帝國是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第二帝國是普路士擊敗法國後,俾斯麥在1871年建立的帝國,而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成立的魏瑪和國則是玷污了德國的令名,他要帶領德國人重振雄風,視為第三帝國,以亞利安優等種族在世上統治,並高唱今日德國,明日世界!

希特勒執政後,利用戈林和戈培爾策劃的國會縱火案嫁禍於德國共產黨,在全國大搞白色恐怖,通過授權法取得爲期4年的獨裁大權,從此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隨後又取締除納粹黨外的一切政黨,解散一切工會組織,大肆搜捕、迫害和屠殺共產黨人、猶太人和一切反法西斯主義者,排除異己勢力。1934年8月興登堡死後,通過德國元首法集總統和總理兩職於一身,獨攬立法和行政大權,大力推進重整軍備,加速國民經濟軍事化,對外實行侵略政策,1933年10月退出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1935年從法國收回薩爾州。接著恢復兵役制,與英國簽訂海軍條約,重建海軍。


1936年,希特勒同義大利建立柏林-羅馬軸心,進軍萊茵非軍事區,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1937年與義大利結成軍事同盟。1938年自任最高統帥獨掌海陸空三軍指揮權。1938年3月,希特勒將奧地利併入德國,再占領捷克部分領土。英法二國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以容忍態度對待侵略行徑。1939年4月,義大利派兵進佔非洲的阿爾巴尼亞。1939年8月23日,德國與蘇聯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兩國密謀瓜分波蘭。1939年9 月1日,德國聲稱受波蘭攻擊,向波蘭發動進攻。兩日後,英、法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德國空軍一開始便進行突擊,波蘭空軍大部分衰沒有起飛便被殲滅在機場上。9月27日,首都華沙失守,28日,蘇聯亦從東面出兵,9月30日,莫德林失守,10月2日,最後的抵抗亦遭瓦解,德國與蘇聯瓜分割了波蘭。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對美宣戰。他命令黨衛軍頭子希姆萊在歐洲建立起許多集中營,在德軍佔領區及德國本土有約 有超過600萬猶太人在他的指使下被殺,其他各族人民死於其屠刀下的不計其數。
1941年6月,希特勒撕毀和約,揮軍進攻蘇聯。初時的進攻極為順利,攻佔了蘇聯西面很多土地,且直逼蘇聯首都莫斯科。


但一到了冬季,德軍便抵受不住蘇聯嚴寒的冬天,士兵沒有預備禦寒衣物,凍死的凍死、冷病的冷病,大炮、坦克都因塞滿雪而效率大為降低,這時蘇聯從西伯利亞來的軍隊已陸續開抵,德軍馬上陷於苦戰。1942年底至1943年初史達林格勒戰役後德軍節節敗退。並在1943年中德軍發動的庫斯克戰役上失利後開始在蘇聯戰場上展開一連串的退敗崩潰。1944年7月20日德國國內策動暗殺希特勒事件,但僅受輕傷,希特勒為此極度憤怒下清算處死國內所有相關異端份子(隆美爾元帥也死於此次清算中)。1944年底蘇軍收復全境,且向德國進行反攻。同年9月盟軍攻入德國本土,希特勒在第三帝國的末日裡,仍起用納粹官員任軍事要職,嚴禁軍隊投降,下令實行焦土政策。1945年4月,蘇軍攻入柏林。1945年4月29日下午,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彈室與其愛人愛娃.勃勞恩舉行婚禮,結婚後的第二天兩人同時自殺,希特 勒用毒藥毒死了兩頭愛犬後,來試驗毒藥的毒性,他拿出兩支裝有氰化鉀的小瓶子,分給他的兩位秘書用作自殺之用,4月30日上午,希特勒命令燒毀所有文件,然後命令所有人等候通知,在總理公署內的人們,看來都非常明白和清楚,希特勒與大家告別的時間到了。午膳過後,希特勒把結婚了一天的妻子叫到自己身邊,與她一起向他的客人告別,一一向同在場人士握手,嘴裏喃喃地說話,但誰也沒有聽清這位未路梟雄的最後遺囑。然後,他和愛娃.勃勞恩回到寢室。希特 勒與愛娃.勃勞恩同時舉起手槍,槍聲過後一切歸於平靜。對於一般人來說希特 勒的生與死並不重要,反正他的第三帝國最終祗有12年的壽命,而且不再存在。第一篇 希特勒的全盛時期

1939年﹐德軍征服了波蘭﹐1940年﹐接著蹂躪了整個西歐。這在軍事史上有著 重大的意義﹐對於高速度機械化戰爭的理論來說﹐確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證。這種 理論發源于英國﹐但是將其付諸實行的卻是德國人﹐而且主要的功勞應該歸于古德 利安將軍﹐即這位德國裝甲坦克部隊的創建人。盡管德軍的高級將領對于新技術曾 抱著某種懷疑審慎的態度﹐並且為其發展所提供的資金也有較多限制﹐未能滿足新 技術支持者所提出的要求﹐但是﹐新技術發展的結果﹐仍然使人感到吃驚。這種新 技術不僅使戰爭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而且改變了世界歷史的整個進程。這是因為﹐ 希特勒的勝利對于西歐的形勢及其前途的影響﹐即使在他完全失敗以後﹐也是無法 消除的。此外﹐由於英國在打敗希特勒的事業中付出了巨大的力量﹐其結果便使世 界權力中心開始轉移到了西半球。俄國對於歐洲大陸的控制﹐則是另外一個危險的 結果﹐同樣具有時代的意義。

這次戰爭的結果﹐出現了兩個革命﹕一個是作戰方法的改變﹔一個是世界權力 中心的轉移。在各次戰役當中﹐也出現了使用間接路線戰略的一些極有價值的例證。 只要對西線的各次戰役進行一番分析﹐便可明顯地看出﹐如果不採取新的作戰方法﹐ 那麼新型的機械化部隊未必能夠取得勝利。然而﹐效果總是相輔相成的。機械化部 隊的快速性和靈活性﹐正好又使間接路線具有了更大的威力。

說來很是不幸﹐波蘭恰好就是顯示上述作用的一個理想地點。它同德國之間有 著2千公裡的邊界線﹐而在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以後﹐又新增加了8百公裡。這樣 一來﹐波蘭的南面冀側﹐也和面對東普魯士的北面翼側一樣﹐完全處於暴露的地位。 于是﹐波蘭的整個西部地區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突出部﹐三面都被德國領土所包圍。 對于波蘭來說﹐由于軍隊部署得不夠正確﹐把大部分力量都擺在突出部的前沿 部位﹐因而更加增添了它的危險性。其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他們具有一種天然的願 望﹐想要掩護自己最主要的工業區﹐即維斯瓦河以西的地區﹔另一方面﹐則是出於 民族驕傲的心理﹐而且對自己的軍事力量過於自信。

波蘭陸軍在和平時期的兵力﹐同法軍一樣多﹐比德軍略為少一點。它擁有30個 步兵師和12個騎兵旅。可是﹐國家的工業資源不足﹐不能讓它的人力充分加以使用﹐ 甚至不能給它的現役部隊提供足夠的武器裝備。待到動員時候﹐他們的師數只能增 加三分之一﹐而在德國方面﹐除了坦克師和摩托化師以外﹐其他的師數可以增加一 倍以上。而且﹐波蘭幾乎完全沒有象坦克這類現代化斗爭兵器﹐所以﹐德國在擴大 裝甲部隊方面的弱點是不起多大作用的。

波蘭平原的地形平坦﹐便於敵人的機械化部隊進行活動﹐因而形勢就更加復雜 化了。不過﹐總的說來還是沒有法國那樣便利﹐因為波蘭缺乏良好的道路﹐缺少沙 質土壤﹐而在某些地區還有很多的沼澤和森林。然而﹐德國人所選擇的入侵時間﹐ 正好可以使上述弱點的危害減到最小程度。

鑒于波蘭已經處在德國的三面包圍之中﹐德國人很自然地採取了─種物理性質 的間接路線戰略。由於他們使用這種方法﹐間接路線的效果顯得更加增大。 在北面﹐侵入軍的主力為波克集團軍群﹐其編成內有兩個集團軍﹐即庫赫勒的 第3集團軍和克魯格的第4集團軍。前者從東普魯士向南進攻﹔後者則越過波蘭走廊 向東推進﹐前去與庫赫勒集團軍匯合﹐對波軍北方集團的右翼進行合圍。

在南面實施進攻的是隆德斯特集團軍群﹐它擔負著比較重要的任務。它的實力﹐ 在步兵數量上要比北方集團軍群幾乎多一倍﹐而坦克則多一倍以上。這個集團軍群 的編成為三個集團軍﹕布拉斯柯維茨的第8集團軍﹐萊希瑙的第10集團軍和李斯特的 第14集團軍。布拉斯柯維茨集團軍為該集團軍群的左翼﹐其任務是向羅茲這個大工 業中心挺進﹐參與合圍波茲南突出部的波軍﹐同時對萊希瑙集團軍的翼側進行掩護。 李斯特集團軍充當集團軍群的右翼﹐其任務是向克拉科夫實施進攻﹐在喀爾巴阡山 區迂回波軍的翼側﹐同時派出一個坦克軍穿過山地內的隘路。萊希瑙集團軍處於中 央位置﹐負責實施決定性的突擊﹐因此﹐該集團軍獲得了大量坦克的加強。

1939年9月1日﹐德軍開始入侵波蘭。9月3日﹐當英法兩國根據它們對波蘭所作 的保證而宣布參戰時﹐克魯格已經切斷了波蘭走廊﹐到達了維斯瓦河的下游。與此 同時﹐庫赫勒已從東普魯士開出﹐繼續向前逼進﹐抵近了那累夫河。而意義更加重 大的是﹒萊希瑙集團軍的裝甲部隊已經到達了瓦爾塔河﹐並且強渡過去了。當時﹐ 李斯特集團軍則從兩個方間進攻克拉科夫。9月4日﹐萊希瑙的先頭部隊已經渡過皮 利察河﹐進到了距離國境線50公裡的地方。兩天以後﹐他的左翼即遠遠地越過了托 馬舒夫﹐而右翼則進到凱爾採。

德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曾經下達命令﹐要求繼續往東進攻﹐直逼維斯瓦河﹐ 並且渡河東進。可是﹐隆德斯特和他的參謀長曼斯坦﹐卻主動地修改了他的計劃。 他們作了正確的判斷﹐認為波軍的主力仍然留在維斯瓦河以西﹐所以應該在那裡設 置陷阱﹐捕捉波軍。他們的估計一點不錯。於是﹐萊希瑙奉命以其左翼兵力向北折 轉﹐用一個坦克軍作先導﹐向羅茲地區挺進﹐插到一個巨大波軍集團的後方﹐而後﹐ 在羅茲與華沙之間的地段上﹐沿著布祖臘河搶佔有利地形。德軍這個突然轉向北進 的機動﹐沒有遭遇波軍多大的抵抗﹐因為事出預料之外﹐以致大批波軍部隊被隔斷﹐ 無法通過維斯瓦河。

德軍由於沿著抵抗力最弱的方向實施深遠的戰略突破﹐取得了優勢﹐隨後則因 轉入戰術防御﹐又加強了這個優勢。此後﹐他們為了鞏固勝利﹐只須堅守已經奪得 的地盤就可以了。他們不斷地擊退了波軍部隊匆匆組織起來的反突擊。這些波軍部 隊是剛剛從戰線上下來的﹐已與自己的基地失去聯系﹐因而補給日益短缺﹐而且其 側翼和後方還有布拉斯柯維茨和克魯格兩個集團軍在追擊﹐以致面臨的壓力日益嚴 重。盡管波蘭人戰斗得非常頑強和英勇﹐但給德國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終于突圍 出去與華沙守備部隊會師的﹐畢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

9月10日﹐波軍總司令斯米格萊‧裡茲元帥給所有殘存部隊下達命令﹐要求他們 往波蘭的東南部實施總退卻。他指望在一個比較狹小的地段上組織防御﹐以便進行 長期抵抗。但是﹐他的打算是否正確﹐並未能獲得證實﹐因為德軍從維斯瓦河向西 壓縮的包圍圈已經愈來愈緊了﹐而在此同時﹐一部分德軍已在某些地段渡過了維斯 瓦河﹐正向河東地區深入﹐進行著更大規模的合圍機動﹐把波軍在桑河與布格河之 間可能建立的防御陣地的翼側也包圍起來了。

德國人採取一條很明顯的間接路線﹐即直接抵達和迂回到了布格河。這是波蘭 最遠的﹑也是最東邊的地界。入侵開始時﹐古德利安的坦克軍擔任克魯格第4集團軍 的先頭部隊﹐穿越波蘭走廊以後﹐該軍沿西北方向實施進攻﹐進入到了德國自己的 東普魯士省。爾後﹐這個軍迅速穿過德國的領土﹐前出到了最左邊上﹐也即是庫赫 勒第3集團軍的東面側翼上。這個集團軍當時是向南進攻的。9月9日﹐古德利安坦克 軍渡過了那累夫河﹐一直向南挺進。到14日時﹐該軍已經前進160公裡﹐進入布列斯 特-利托夫斯克地區﹐抵達了布格河岸﹐也就是說﹐到達了波蘭這個突出部的底邊。 此後﹐他的部隊繼續向南挺進﹐再走65公裡﹐到達了符沃達城﹐在那裡同南面攻來 的克萊斯特坦克軍會師﹐共同封死了整個合圍圈的口子。這樣一著的結果是﹐早在 俄軍於9月17日跨進波蘭東部國界以前﹐波軍部隊已經被擊毀了。

波蘭的軍事行動結束以後﹐過了9個月﹐德軍又在西線獲得了輝煌的勝利。這次 取勝的特點是﹐純軍事上的間接路線雖然不太明顯﹐而心理方面的間接路線卻比較 突出。它的原則是力圖破壞敵人的穩定性。以這個思想作為基礎﹐預先採取欺騙性 的措施﹐用以誘惑敵人﹐力求在作戰的方向﹑時間和方法上達到突然性﹐這樣沿著 抵抗力最弱的路線最迅速地擴張戰果﹐並盡量往縱深發展。

早在1939年10月初﹐剛剛征服波蘭以後﹐希特勒即發出了關於在西線准備進攻 的第一批指令。他在這些指令中強調說明﹐如果英法兩國都不同意結束戰爭﹐那他 就要盡可能提前採取行動﹐因為長期延宕下去會使敵人的軍事實力不斷增長﹐並有 可能使一些中立國家也倒向同盟國方面。按照希特勒的看法﹐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說﹐ 時間對於德國總是不利。因此﹐他曾表示擔心﹐如果採納他那些軍事顧問的意見﹐ 繼續等待下去﹐那麼﹐同盟國方面軍事力量的增長﹐有可能超過德國﹔而這樣﹐就 將要打一場長期的消耗戰﹐會把德國現有數量有限的資源消耗干淨。同時﹐德國還 有可能在背後受到俄國的致命打擊﹐因為希特勒已經感覺到﹐盡管他同斯大林締結 了條約﹐但斯大林的中立保證是不會太長久的﹐一旦他認為有利於自己的時機已經 成熟﹐那**上就會動手。這種恐懼心理促使希特勒力求提早發動進攻﹐想用武力 強迫法國人求和。他認為﹐只要法國退出了戰爭﹐英國人必步後塵﹐也會隨之而就 范。

按照希特勒的看法﹐他當時已有足夠的兵力把法國打敗﹐因為在新式兵器方面 他擁有很大的優勢﹐而這正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他說﹕“我們的裝甲坦克部隊和 空軍﹐不僅僅是進攻的工具﹐而且也是防御的工具。他們的技術﹐就當今現有的水 平來說﹐都已達到了很完善的程度﹐這是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他們的軍事 行動﹐已有適當的組織和經驗豐富的領導來作保證﹐可以發揮出戰略上的潛在威力﹐ 這也是其他任何國家所沒有的。”當然﹐希特勒也不能不承認﹐法軍在舊式的傳統 武器方面﹐特別是在重型火炮方面﹐仍是擁有優勢的。但他卻又指出﹐在現代的機 動性戰爭中﹐這些舊式武器已不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了。因為他在新式武器方向佔 有技術上的優勢﹐所以﹐即令法軍在兵力動員數字方面可能擁有優勢﹐也是不必去 考慮的。

德軍的領導者們﹐贊同希特勒對於持久戰的擔心﹐但並不同意他發動“閃擊戰” 以迅速取勝的打算。那些軍事領袖人物感到﹐要擊毀法軍﹐力量仍嫌不足﹐因此建 議希特勒採取防御行動﹐以等待法英兩國“自動求和”﹐或者促使他們開始發動進 攻。只要他們發動進攻﹐德軍就抓到了徹底反擊的機會﹐並能進而轉入反攻。 希特勒壓制住了這些反對的意見﹐最後終于決定﹐要在1939年11月的第2周開始 發起進攻。但是﹐後來因為氣象條件有所變化﹐天氣預報不利﹐加上鐵路運輸也發 生了故障﹐所以順延了3天。接著﹐由於種種類似的原因﹐又不斷地進行短期的順延﹐ 總共推延了11次﹐直到次年1月中旬為止。到後來竟把這個問題長期擱置了。於是到 了5月﹐才又下達預先號令﹐把開始進攻的日期真正確定下來。然而在此期間﹐作戰 計劃已經進行了根本性的修改。

德軍的作戰計劃是由哈爾德領導的總參謀部負責擬建的。原來計劃規定﹐主要 突擊要穿過比利時中部地區來進行﹐這和1914年的情況完全一樣。這樣﹐由波克統 率的“B”集團軍群將擔任主攻任務。而隆德斯特率領的“A”集團軍群﹐則配置在 左翼方面﹐預計穿越阿登山脈的山谷地和森林地﹐在次要方向上實施進攻。當時﹐ 對於阿登山方面的獲勝希望﹐完全是一種幻想﹐因為所有的坦克師都轉隸給波克的 “B”集團軍群了。德軍總參謀部認為﹐阿登山區的地形完全不適宜于坦克的行動。 然而﹐隆德斯特的參謀長曼斯坦認為﹐這個計劃過於墨守成規了﹐幾乎是盲

2005-03-04 08:41:4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料理達人BOSS 7 · 0 0

性別

2005-03-03 21:49:1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donabomm 3 · 0 0

1.拿破崙是歐洲最偉大的軍事家而希特勒擁有號稱「橫掃歐洲、天下無敵」的軍隊~他們都在軍事上有極高的評價~但是在征俄戰爭中卻同樣無功而返,檢討其戰敗之原因,主要都是由於後勤準備不週,後勤未能充份支援作戰而導致失敗。
2.採取過封鎖政策,企圖扼殺某些海權國家的生機,但最後都歸於失敗
3.拿破崙、希特勒都是經由公投來樹立自己的權威。(民粹主義)
4.同樣擁有邊緣性格,他們都不是在自己的國家成長, 因此對於自己的國家認同,有過度補償的心理

2005-03-03 18:11:4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蔚藍晴空 2 · 0 0

呵呵
這個問題就像張飛與岳飛有何異同一般
不但充滿了創意
正反面答案也都可以裝滿一籮筐

2005-03-03 17:46:2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