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提供我 過秦論 <賈誼寫的>的翻譯~我給他10點呀~
請快點給我哩~謝謝囉~
2005-03-02 15:14:42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蚊子☆ 1 in 社會與文化 ➔ 語言
我要的是整篇文章的翻譯的說~真是感激哩~
2005-03-02 16:14:52 · update #1
秦孝公憑著殽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坐擁雍州肥沃的土地,君臣上下一同伺機謀奪周朝的政權;有奪取天下,征服各國,統一四海的志向,併吞八方的野心。在這個時侯,商鞅輔佐他,在內政上,建立法律制度,專力發展農耕和紡織,整修攻守的裝備;在外交上,採用聯橫政策,使諸侯自相格鬥。於是,秦人輕易的取得了西河以外的土地。
秦孝公死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繼承故舊的基業,遵照前人的策略,向南兼并了漢中,向西攻佔巴蜀,東邊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北邊占有險要的州郡。諸侯們都感到恐懼,會商聯盟,準備削弱秦國。不惜用珍奇的器物、貴重的財寶和肥美的土地,來招攬天下賢才,締結合縱的盟約,合成一體,聯合抗秦。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這四位公子,都是聰明睿智而且忠誠信實,寬容厚道而且愛護人民,又能尊敬賢士,他們約定合縱,來拆散連橫,會同韓、魏、燕、趙、齊、楚、宋、衛、中山九國的軍隊。那時,六國的賢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這些人替各國謀劃;有齊明、周最、陳軫、昭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這些人溝通各國的意見;有吳起、孫臏、帶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這些人統率各國的軍隊。曾經以十倍於秦的土地,上百萬的兵力,進擊函谷關,攻打秦國。秦國的軍隊開關迎戰,九國的軍隊,都疑懼退卻,爭相逃亡而不敢前進。秦國沒有耗費一矢一鏃,天下的諸侯卻已經疲勞困頓了。於是合從的盟約解散了,各國爭相割地來賄賂秦國。秦國因此而有餘力制服疲憊的諸侯們,追逐那些逃亡敗北的軍隊,橫在地上的死屍多到百萬,流的血可以漂起盾牌。秦國藉著這有利的形勢,良好的時機,宰割天下諸侯,分裂諸侯的土地,於是強國請求降服,弱國入朝稱臣,傳到孝文王、莊襄王,在位當權的日子短,國家沒有什麼大事。
到了秦始皇,發揮了六世累積下來的功業,揮動長鞭以駕御天下,併吞東西二周,滅亡各國諸侯,登上皇帝的寶座,控制了上下四方,拿著刀杖,奴役天下人民,威風震動四海。向南佔領百越的土地,改為桂林、象郡。百越的君主都俯首稱臣,投降請罪,把生命交給獄吏處置。又派蒙恬到北方修築長城,防衛邊疆,擊退匈奴七百多里,讓胡人不敢南下來侵略,胡兵也不敢拉弓放箭來報仇。於是廢除先王的聖道,燒燬百家的書籍,來實施愚民政策。毀壞名城,殺戮天下英雄豪傑,沒收天下的兵器,聚集在咸陽,溶化刀茅箭頭,鑄造成十二個金人,以削弱民間的武力。然後以華山做城墎,把黃河當做護城河,憑據這樣的億丈高城,臨靠如此不測的深水,作為堅固的屏障。再加上優秀的將帥,強勁的弓弩,防守在險要的地方;親信的臣子,精銳的士卒,擺出鋒利的武器,又有誰敢怎麼樣呢?天下已經平定,秦始皇的心中,自以為關中的堅固,真像圍繞千里的金城,可以作為子孫萬世做皇帝的基業了。
秦始皇死後,遺留的聲威還可以使遠方的蠻夷震懼。然而陳涉,只不過是一個用破甕做窗、用草繩繫門軸的窮苦弟子,是個替人種田的僕役,是個被配發充軍的人,才能還比不上中等之人,沒有孔子、墨子的賢能,也沒有陶朱、猗頓的富裕。置身在軍隊之間,興起於田野之中,率領著疲憊散亂的士卒,帶領著數百人馬,反過來攻打秦國。砍伐樹木做兵器,高舉竹竿做旗誌,天下人像雲一樣聚集,應聲而起,挑著糧食,如影隨形般跟著他,殽山以東的英雄豪傑,就一齊起來將秦國消滅了。
再說秦國的天下,既不小,也不弱。雍州肥沃的土地,殽山、函谷關的險固,還是和以前一樣。陳涉的地位,沒有比從前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各國國君尊貴;鋤柄木杖,比不上鉤戟長矛的銳利;被流放充軍的士兵,也比不上九國的正規軍隊;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昔日那些謀士將領。但是成敗不同,功業恰恰相反。假使把從前殽山之東的各國,來和陳涉比較長短大小,較量權勢力量,那簡直不可相提並論了。想當年秦國以小小的地方,千乘之國的力量,取得天下八州,使同等地位諸侯都向他稱臣,經過一百多年,然後才能把天下合併為一家,把殽山函谷關當作宮室;不料只有一個人起來發難,竟然宗廟被毀,君主死在敵人手中,為天下人所譏笑,這是什麼緣故呢?只因為今秦以武力取得天下,亦欲以武力治天下,而不施行仁義,不知天下和守天下的形勢是完全不同的啊!(指取天下用武力,而治天下需用仁義。)
請去參考資料那裡看一下
資料更詳細喔!
2005-03-06 06:17:3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秦孝公佔據殽山、函谷關的險要地形,領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嚴密地防守著,以窺伺周朝的政權,有奪取天下,佔領海內,統一全中國的意向,併呑八方荒遠之地的野心。這時商鞅幫助他,對內制定法律制度,致力於農作紡織,整頓進攻、防守的裝備;對外採連橫政策,使諸侯自相鬥爭。於是秦國很輕易地便取得了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繼承前代的基業,遵循孝公所遺下的政策,向南攻取漢中,向西攻下巴蜀,向東割取肥沃的土地,向北佔領了戰略上重要的郡縣。諸侯各國害怕了,大家聚會結盟計劃削弱秦國,不惜用珍貴的玉器、黃金寶物和肥沃的土地,來招募天下的謀士,聯合起來,締結聯盟,造成一個抗秦集團。在這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公子都很賢明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敬賢者,重用人才;主張結盟各國聯合抗秦,以離散秦的連橫政策,聯合韓、魏、燕、趙、齊、楚、宋、衛、中山各國的軍隊。於是六國所羅致的賢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等人,為他們定計劃;有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等人,溝通各或的意見;有吳起、孫臏、帶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等人,指揮他們的軍隊。他們曾經用比秦國大十倍的土地,百萬的軍隊,襲擊函谷關而進攻秦國。秦人打開關門,迎敵接戰,九國的軍隊竟害怕退卻,逃走不敢再前進。秦國沒有耗費掉一箭一鏃,而天下的諸侯已經疲困了。於是六國的合縱盟約解散,秦國就有多餘的力量去制服疲敗的諸侯,追擊敗北的士兵,地上屍體有百萬之多,所流的血可使大盾漂流。秦便乘此有利機會,支配天下,分割各國的土地,於是較強的國家請求順服,較弱的國家只好向秦稱臣朝貢了。這種局勢延續到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由於他們在位的日子很短,國家沒有什麼大事。
到了始皇,奮發自秦孝公至秦莊襄王六代以來的餘威,揮動著長鞭來控制天下,併吞了東西二周,滅亡了各國諸侯,登上了帝位,而統治天下。他拿著刑杖去指揮天下的人,其威風震動四海。向南奪取了百越地方,建立桂林、象郡;百越的國君,都投降被俘,把他們性命交給獄官下吏;又派蒙恬到北方修築長城防守邊疆,使匈奴後退七百多里;胡人 因此不敢在南下騷擾,士兵也不敢動用武器想報仇。於是廢除古代聖王傳統的思想制度,燒掉諸子的書籍,而實施愚民政策,毀滅各國都城,殺戮各地英雄豪傑,沒收天下的兵器,聚集在咸陽,銷燬鎔鑄成十二個金人,來削弱民間的武力。然後藉華山為城,依黃河為池,佔據著有萬丈高的山城,下臨無法測量的深溪,作為堅固的防禦工程。再派出優秀的將士,強勁有力的弓箭,防守險要的地方;親信的臣子,精銳的士邱,陳列著銳利的武器,在此強盛的情勢下,誰敢把我怎麼樣?天下已經平定,在秦始皇的心中,自以為關中的堅固,就像圍繞千里的金城,可作子子孫孫萬世繼承帝王的基業了。
始皇死後,生前所遺留下的聲威,還能使遠方的蠻夷震懼。可是陳涉,他只是一個貧家的子弟,一個農夫徒役,更是被放逐到邊疆充軍的人,才能比不上中等人,又不是像孔子、墨子那樣的具有才能,也沒有陶朱、猗頓那樣的財富,他出身於軍隊中,倔起於田野間,率領著一些疲憊渙散的士兵,指揮著幾百個人,反過來打秦國;他們砍伐樹木當武器,高舉竹竿作旗幟,天下的人都雲湧似地群起響應,挑著糧食如影隨形般的跟從他們,華山以東的英雄豪傑,於是一起起義把秦族滅掉了。
談到秦朝的天下,既非小,也非弱,雍州地方、殽山和函谷關的堅固,依然如故;陳涉的地位遠不如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各國國君之高;鋤柄和棘杖,並不比鉤戟長矛來得銳利;那些有罪發配邊疆充軍的人,更比不上九國的正規軍隊;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方法,也遠不及從前那些策士;然而成功與失敗不同,功業也完全相反。假使把以前的華山以東各國,和陳涉來比較長短大小,比較權勢與力量,那陳涉根本不能與他們相提並論啊!然而秦國以小小的土地,取得了天子的權威,攻取其餘八州,使六國諸侯都來朝見秦王,已經有一百年了;然後才把天下統一為一家,以殽山、函谷關為宮室。不料陳涉一人起義秦朝的宗廟便被毀而亡國,以致身死敵手,而為天下人所譏笑,這是什麼原因?只因為不行仁義,而攻守的情勢也和以前不同了啊!
2005-03-02 16:24:5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5 · 0⤊ 0⤋
你需要那一段,我是有上篇的翻憶,只是太長了可能要打很久
2005-03-02 15:26:1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富毓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