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什麼是"五四運動"?

跟哪些人有關係?

2005-03-01 17:25:45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雞兒 4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3 個解答

五四運動的由來
在1915年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1919年〈原因〉巴黎和會偏袒日本,作出山東決議案,把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交給日本,作為戰勝國的北洋政府竟然準備在割下中國的「和約」上簽字。消息傳來,引起中國民眾高漲的愛國心不反抗列強不平等條約的強烈情緒,中國學生和新起的思想領袖們到了民眾的支持,發起了一連串愛國行動,「內懲國賊,外拒強權」。中國現代史序幕的「五四運動」就開始了。 在五四運動爆動之前,陳獨秀和一些知識分子已經展開了新文化運動,反對封建文化和舊禮教、舊道德,提倡「科學與民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鼓勵學術自由,使學校成為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搖籃。新文化運動對五四運動起了促進的作用,五四運動又把新文化運動推向高峰。   人物: 李大釗─提倡新中有影響力的人 胡適─知識分子思想的領導人 蔡元培─1917年初任北京大學校長 陳獨秀─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領導人

五四運動的過程
在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二十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舉行示威遊行。他們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拒絕和約簽字」,「取消『二十一條』」,「抵制日貨」等口號,一致要求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簽訂「二十一條」時的外交次長,當時任交通總長)、陸宗輿(簽言「二十一條」時的中國駐日公使,當時任幣制局總裁)、章宗祥(當時的駐日公使)。遊行隊伍到達趙家樓,衝進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躲藏起來。民眾痛打正在曹家的章宗祥,並放火燒了曹宅。不久,北洋政府抓了大批學生。就從這一天開始,運動快速從北京向全國發展,天津、上海、長沙、濟南、武漢、廣州等地的學生,也紛紛聲援,舉行示威。 新起的商人、工業家和城市工人,隨即都對這項大規模的愛國行動表示同情和支持。北洋軍鎮壓學生,中國工商界實行不做工罷市。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發動大罷工,參加的各業工人六、七萬人,加上手工業工人、店員等,連十多萬人。6月10日,罷工達到高潮。滬寧、滬杭、淞滬等鐵路工人,舉行總罷工。上海水陸交通全部斷絕。接看,唐山、長辛店、天津、長沙、濟南、南京、武漢、杭州等地工人,也相繼舉行遊行和罷工。在工人、學生的推動下,上海和全國各重要城市商人,也舉行罷市。這終於迫使北洋軍閥政府讓步,只好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了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並在1919年6月28日宣佈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2005-03-01 17:26:4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不朽的精神 偉大的起點--五四運動簡介
---中央黨史研究室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群眾運動,革命浪潮迅速席捲全國,各界民眾同仇敵愾,共同奏起一曲浩氣長存的時代壯歌。
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了戰後和平會議。會上,中國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強某些特權的七項希望條件及廢除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的要求均被無理否決,最後和會竟將原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轉由日本接管。
消息傳入國內,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幾所學校3000餘名學生聚集天安門廣場,喊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遊行隊伍到東交民巷使館區請願未果,就前往趙家樓衚同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是北洋政府與日本具體交涉的親日派官僚。當時,曹已嚇得躲了起來,憤怒的學生就將在曹宅的章宗祥痛打一頓,並放火焚燒了曹宅。這時,大批軍警趕到,當場逮捕了32名學生。在廣大學生針鋒相對的鬥爭下,在各界的強烈聲援下,被捕學生很快被釋放了,但運動的目的並未實現。5月19日,北京大中學校2.5萬多人舉行總罷課,並進行大規模的愛國運動。6月3、4、5日,更多的學生走向街頭,抗議軍閥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學生被捕入獄,當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臨時監獄來關押學生。
駭人聽聞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國各地更強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群起響應,正義凜然、不畏強暴的愛國鬥爭從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據統計,全國有20多個省區,100多個大中城市捲入到這場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發的六三運動規模最大。6月5日,上海工人自動舉行罷工,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鬥爭。以日商內外棉第三、四、五紗廠工人帶頭,全市六七萬工人罷工。同時,上海商人也舉行了罷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積極響應,推動了鬥爭的發展。迅猛擴大的鬥爭形勢給反動當局以極大壓力。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下令撤銷了曹、章、陸的職務。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電令中國代表,同意在和約上簽字。為此,又引發了新的一輪抗爭,拒絕和約簽字的呼聲如潮,全國各地發往巴黎抗議簽字的電報就達7000餘份,中國代表終於沒有出席和約簽字儀式。
賣國賊被罷黜,和約被拒簽,這場反帝愛國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偉大鬥爭。
五四運動也是一次高揚"民主"與"科學"旗幟的思想啟蒙運動,其持續的時間更長,影響也更深廣。
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第二年改名為《新青年》)為標誌,新文化運動開始興起。1917年,陳獨秀到北大任教,編輯部也遷往北京。蔡元培、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都積極參與到運動之中來,特別是採用白話文後,每期雜誌的發行量從1000餘份激增到一萬五六千份,影響迅速擴大。新文化運動其基本的口號是"德先生"和"賽先生",即民主和科學,"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這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使大批知識分子特別是青年學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為後來爆發的群眾愛國運動作了充分的思想、輿論準備;五四愛國運動,則又極大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向縱深發展,為其開拓了新的空間,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之後一年內,全國各地新創辦的鼓吹新思潮的期刊達400餘種,新成立的進步社團達三四百個,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
五四愛國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講,五四運動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起點而載入史冊。

>>>偉人的青春期
---文/ 陳明洋
五四時期,一批自覺擔當天下的新青年成長起來了。
他們是一個結果,更是一個新的萌芽。
這批人大致出生於上個世紀的末期,他們享受了康梁變法和清末新政以及中華民國的積極成果:受到新式教育,民主共和政體提供了畢竟是前所未有的自由。不過,這種"成果"少被提及,就像意識不到空氣的存在,他們充滿了不滿和憤怒。西方不僅是敵人,更是老師。
思想革命的策源地,是被蔡元培刷新過的北京大學。《新青年》、《新潮》發出時代的最強音,在全國捲起解放的狂潮,神聖的偶像被打倒,傳統的價值被重估。
鄉村的青年奔向城市,城市的青年又奔向京、滬,已經在京、滬讀書的要出國留學。
那些敏感的、青春期的年輕人,自己解放了自己。最激進的是無政府主義者,他們決定拋棄一切對自由的束縛,不要國家,不要家庭,甚至不要姓。他們力求對被視為惡性的傳統具有免疫力。
1919年秋,浙江一師的同學集體拒絕參加祭孔儀式,用行動向中國幾千年的偶像孔夫子宣戰(此舉得到無政府主義者的精神贊助),學監夏尊聽了學生的要求,只是微笑著說:"牛痘苗發作了!"
這是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那微笑的表情,也值得玩味。
這時,中國已經"民國"一些時候了,但它使新的人和舊的人都大搖其頭。李大釗曾描繪過這個過渡時代,他說,光看北京的大街上的車,就是古今中外的一個大雜燴,中國充滿了矛盾和病態。
這個時代的青年,除了切膚之痛的生存壓力,更要面對一個可能不是屬於他們的問題:救國。
中國的"問題"明擺著,國外的"主義"輸入著。什麼"主義"能夠解決中國的"問題"?一戰的結束使中國人對一種"西方"失望,另一種"西方"---布爾什維克革命--似乎提示了救國的"捷徑"。
這個時代一個特別的新氣像是:解放的新青年尋求精神上的結合,讓自己生活在被組織起來的社團裏,社團按照他們所理解的民主樣式運作。所有的社團都刻意地看重會員的操行,這也許是傳統的一個烙印。
這些社團活動得並不長久。後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黨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並刷新了中國國民黨。這兩大黨都有大量活躍的五四青年。他們改寫了中國的未來。
現在我們知道,因為有這樣的青春期,因為有這種奮鬥,一批當初的五四青年,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偉人。

>>>>>毛澤東1893-1976
湖南湘潭人。1918年夏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17年,學校開展"人物互選",毛得票為全校之冠。1918年4月,毛和蔡和森等發起組織新民學會,毛當選為幹事。後來確定學會的宗旨是"改造中國與世界"。
1918年6月,毛第一次到北京,經北京大學教授、原一師老師楊昌濟的介紹,認識了北大圖書館主任李大釗,被安排在圖書館當助理員,得以廣泛接觸新思潮和新人物。
1919年4月,毛回到長沙,在修業小學任歷史教員。在長沙的五四運動中,毛是極為活躍的人物,他主編省學聯週刊《湘江評論》,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毛的手筆,李大釗、胡適都給予極高的評價。隨後又接手主編《新湖南》週刊。兩份週刊先後被省長張敬堯查封,毛於是赴京、赴滬,極力運動驅張,終獲成功。
驅張成功後,毛又發起了湖南自治運動,他當時相信通過人民制憲,湖南人民自決自治,建立湖南人民共和國,進而聯省自治,從而能夠建立真正共和的民國。這一失敗的嘗試,卻有全國的影響。
同一時期,通過與在法國勤工儉學的蔡和森的通信交流,而主要是通過與陳獨秀的接觸,毛確立了他的共產主義信念。而後,他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

>>>>>周恩來1898-1976   
江蘇淮安人。五四時期,周恩來是天津的主要青年領袖。1917年6月,他以文科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這裡有教會背景的南開中學。在校期間,周的演講、戲劇表演天賦已經充分表現出來了。他是《新青年》的熱心讀者。
1917年9月,週到日本留學。在日本的19個月間,他從河上肇教授那裏第一次接觸到馬克思主義,還從朋友那裏看到《資本論》。這深深影響了周對如何拯救中國的思考。
1919年5月,由於爆發五四運動,周迫不及待地回國。他成了新成立的南開大學的註冊生,並擔任學校《天津學生聯合會報》主編。他撰寫了大量文章,宣傳反抗和犧牲,組織學生運動。
1919年9月16日,通過組織覺悟社,周把天津愛國的男女學生組織起來,並創辦了由他建議的白話文不定期小冊子《覺悟》。鄧穎超也是社員。成立不幾天,周即請李大釗來給社員演講。
年底,因為抵制日貨,周與另外3名學生領袖被捕,失去自由6個多月。在公審中,周對法官連連發出質問。他們的出獄是一次英雄式的凱旋。不久,周即赴法留學,他以及很多學友成了中國歷史的巨人。

>>>>>王光祈1892-1937
四川溫江縣人。畢業於四川高等學堂分設中學堂、北京中國大學,在《京華日報》任編輯。1918年6月,王開始積極地組建"少年中國學會",任籌備組主任兼會計,並由他草擬了會規。王多次著文,闡述"少年中國學會"的宗旨,號召會員進行教育活動、創建工讀互助團,用此局部的"新社會",逐步改造中國,在當時的知識青年中很有影響力。
五四運動的消息能及時傳到成都並在那裏掀起狂瀾,應歸功於王光祈發給成都《川報》的通信和電稿。
1920年3月,王往法國留學,後又由法入德,醉心於研究中國古樂,並主張"音樂救國",認為中國的唯一齣路就是音樂。這讓王的早期的崇拜者感到荒謬。以後執教並病逝於波恩。

>>>>>傅斯年1896-1951
江西永豐人,生於山東聊城。
1913年,傅進北大預科,1919年畢業於北大中國文學系。1918年下半年,以傅為主的北大同學,組成新潮社,請胡適作顧問,以傅任實際主編的《新潮》雜誌也於1919年元旦問世,這是繼《新青年》後主張白話文學運動和思想革命的第二份刊物,銷量在15000份左右,影響極大。
在五四運動中,傅是北京大學學生領袖,為5月4日北大集會時主席,為遊行示威總領隊。5月5日,北大學生集會,因有一人與傅言語不合乃至動手,傅負氣不再參加學生會工作,但盡力支援繼任的段錫朋(1897-1948,江西永新人)的工作。
同年秋天,傅通過了山東官費留學英國的考試,少數試官以傅是五四要角,係激進分子,不擬錄取,由於省教育廳科長陳豫堅持以考試成績為準,得以上榜。傅在英、德之時,學習的是心理學、哲學、物理學等。回國後主持中央研究院,用科學的方法整理國故,獲得巨大的成就。

2005-03-01 18:02:4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Penny Hu 5 · 0 0

五四運動,起源於民國八年五月四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藉巴黎和會簽約過程中,與英法勾結訂定密約,欲獨佔德國在山東權力。並迫使我北洋政府代表簽字。消息傳來,舉國輿論譁然。愛國學生群起抗議,風潮擴及全國。終於在國內強烈的輿論壓力下,中國代表拒絕簽字,並且改變列強心態,驚覺中國不能在任人予取予求。為此次運動,本質上原為一民族主義之愛國運動,但他激起中國人求新求變的意志,加以知識份子趁此時機,建立學說,試圖為青年學生引介新知,從知識的層面上開始,謀求中國適存於世界的方法。於是如胡適、陳獨秀等人紛紛辦報、辦雜誌,成為青年學生的「精神導師」。因此五四運動由一愛國運動搖身一變成為所謂的「中國的文藝復興」。影響所及,包括傳統價值與文化之論戰、民主與科學之介紹,最後是引進馬克斯主義進入中國。有關書籍,可參閱周策縱著作。書名一時熊熊忘記,不過可在央圖的網路上書目索引下查詢作者,三民書局歷史類也有。

2005-03-01 17:26:4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