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Kimo是誰創立的?

我所說的Kimo是尚未被Yahoo並購之前的Kimo

2005-02-13 05:27:43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電腦與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 其他:網際網路

2 個解答

曾經是台灣最大搜尋網站奇摩站(Kimo)的代表創業家,卅六歲的盧大為,現在有一個拗口的職稱頭銜 ── 雅虎奇摩北亞區資深總監。

在dot com 冰風暴中,他的事業成功地賣給了雅虎(Yahoo!)因而躲過一場既艱辛又難熬的經營考驗,去年,又順利完成終身大事,跨入人生另一個階段。這一路,他有任何懊惱與不捨嗎?他如何看待網絡世界由雲端到人間的過程?

由一個創業者,變成一個單純的股東或受僱者,盧大為的人生到底起了多大的變化?

「家庭方面很不錯,去年才結婚嘛!工作角色上則有很大變化,以前要讓整個公司股票上市,至於現在,工作量跟以前也差不多,只是心態上比較輕鬆,由於Yahoo!組織是矩陣式,各地都有總經理,所以我現在負責的是顧客服務(consumer service),也就是任何跟顧客有關的,都跟我有關,比如說付費服務、線上交易等。」

盧大為表示,過去網絡過熱,大家一窩蜂在做,有的甚至沒有什么營運模式,造成好的時候更好,壞的時候就更糟糕,「我相信在 Kimo 後面成立的公司,現在一定都很慘,因為他們比我們起步晚太多了,當然,我知道現在有很多人把網絡棄如敝屣,投資人看到網絡股就怕,可是我覺得現在是一個整理期,經過這一波能活下來的公司,未來都會有很多機會。」

他自言比較幸運的是,後來能跟Yahoo!合併,由於 Kimo和 Yahoo! 的性質都是搜尋網站(portal),他們可以依憑 Yahoo!繼續生存下去。

「如果現在 Kimo 要獨撐大局,一定比我剛創立 Kimo 時艱難,不管是籌集資金,還是一般大眾的認同感,都會困難許多。所以我反而覺得現在比較輕鬆,不用負責扛下整家公司。」

他說,其實網友不知道他們要的是什么,而是要他們先推出服務來引導網友,比如說,Kimo在一九九七年推出股市即時報價,那時候很多人不看好,但是如你不做,網友不知道可以有這個服務。

這個產業不是由外而內的發展模式,而是由領導公司主導。網友需要什么?「網友的需要千奇百怪,我們要先去發明 application,再讓網友來跟進,至於能不能受歡迎,其實沒有人可以保證。」

除了有「貴人」相助,到底盧大為是怎麼克服職務調整時的心理平衡呢?

他笑說:「調適當然有,我並不是業務導向、賣產品的人,我比較能發揮的,還是在消費者市場這一塊。做 Netscape 的軟體代理時,我比較有機會接觸消費產品,也親身體驗到矽谷這些軟體公司,像 Oracle 等如何定位自己的產品,如何行銷產品,這跟賣電腦、賣電話是不一樣的。」

過程中盧大為有很多機會和 IBM、HP 等大公司打交道,也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行銷概念,因為軟體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產品,要如何透過包裝和行銷,讓消費者接受,他覺得是一門大學問。

「譬如我學到的幾點幾的版本行銷術,用到 Kimo 上就變成一種版本制度,一直出到第十個版本,這是其他搜尋網站沒有的。這種行銷手法就是我們獨創,有時候改版,不見得有很大的東西改變,像微軟每次改版,好像沒有變太多,可是它會造成一個話題,讓消費者期待的一個新東西。改版也好,增加新功能也好,我們把Kimo當成軟體來行銷,用戶會期待下次的新東西。」

後記: 他對於 dot com 的趨勢見解是:大家認清網絡廣告並非不可行,而是公司要找其他出路,像台灣的博客來書店、美國的 eBay 也是 dot com,可是他們從來不是靠廣告起來,也就是說 dot com 的生態、公司種類已經有很多變化了。他認為只有變通,才會加強競爭本錢。

Kimo 與 Yahoo! 合併.對股東有個好交代

一九九九年 Nasdaq 的 IPO大門關上,Kimo 也順利的賣給 Yahoo! 或者有人認為,那是盧大為人生歷程中最戲劇性的轉折點。

「其實並不是,畢竟在經營位置上,要做對公司最好的安排,倒是提早結束我在 Kimo 的 career,有點意外。說實話,IPO大門關上,我並不是很在意,以 Kimo 當時的規模,我有信心可以繼續經營下去,找錢不是很困難,只是看你要賣多貴,那時候季報表已經損益平衡,就看未來我們是要在香港上市,還是台灣。」

盧大為表示後來跟 Yahoo! 的合併,是他們另外一個選擇,他覺得可以保障原來的股東。「你想想看,如果 Yahoo! 只有十五塊新台幣,Kimo 值多少錢?跟 Yahoo! 的股票一交換,你還是搜尋網站,沒有任何改變,Yahoo! 好,你就跟著好。Kimo 做得好,自己去上市,如果 Yahoo! 只有十五塊錢新台幣,我們的價值還是不高。」

「所以董事長決定,把股票換成 Yahoo! 這個策略想對股東有一個好的交代。我們從來沒有把路阻斷,當時 Kimo 像到香港的發展還是照樣發展,沒有停止,一面觀察和 Yahoo!合併的可能性,後來依照情勢選擇了後者,我希望這是一個對大家都好的決定,當然,對 Kimo 不捨的情感還是有。」」

2005-02-13 05:31:5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小龍 2 · 0 0

==>盧大為先生

盧大為先生畢業於東海大學,在精業公司任職八年,歷任精業公司技術部門、市場部門、業務部門主管。他擁有豐富的高科技軟體行銷經驗,在網路萌芽期即積極投入網路拓荒的工作。自奇摩站於1997年創立,三年多以來,他不僅成功打開奇摩站的品牌知名度,並積極推動網站生活化服務,使奇摩站廣受網友喜愛,已成功帶領奇摩站成為全球華文流量第一大入口網站,在2000年11月Yahoo!宣布購併奇摩站後,盧大為先生以超過11年在高科技產業與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擔任Yahoo!區域性的管理職務,發揮其網站經營、企業發展與策略領導的長才,監督Yahoo!在北亞區的內容製作服務及其它中文相關內容之製作。


相關報導:http://tw.promo.yahoo.com/aboutcompany/news/1221/1221.html
http://www.books.com.tw/magazine/item/esky/esky0205.htm
http://www.bnext.com.tw/mag/1999_08/1999_08_295.html
     http://www.bnext.com.tw/mag/2000_08/2000_08_892.html
http://magazines.sina.com.tw/ebw/contents/017/017-007_1.html
     http://taiwan.cnet.com/investor/news/story/0%2C2000021784%2C11013564%2C00.htm
     

2005-02-15 15:32:04 補充:
恭禧小龍..但個人僅是依照問題回答..且附上之相關報導應不少於小龍之內容..若提問者有耐心去看的話..個人過去數年..每月至少看近十本雜誌..亦有在大型外商公司公關部工作經歷..工作內容是閱讀並整理每日所有國內發行之十餘份中英文報紙..將市場脈動呈交各部門主管..所以對於奇摩的演進與了解並不陌生..因唯恐離您發問的主題過多..所以將較主要的發展與盧先生被雜誌的深度採訪內容..以網路連結方式陳述

2005-02-13 05:41:3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