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時會在報章雜誌上看見“極光”這ㄍ東西,但我對他ㄅ是說很了解,請知道ㄉ人多多幫我解答吧~!! Thanx.
2005-01-21 16:07:34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科學 ➔ 天文與太空
一、極光的分類
甲、依照出現位置分類
極光如同天使頭上的光環(圖)般套在地球的南北極。故又稱為極光橢圓圈(圖)。位在北極的稱為「北極光」。位在南極的稱為「南極光」。北極光與南極光有時可如同鏡中的影像(圖)一般成對出現。
乙、依照性質分類
極光依其性質可分為連續一片的「擴散極光」,以及不連續的「分立極光」。「擴散極光」如同氣輝般,光度暗淡且均勻的分布在中、高緯度的夜空中。「分立極光」則由許多極光弧,如皇冠般戴在高緯區的夜空電離層上。
--------------------------------------------------------------------------------
二、極光的形成原因
極光的產生過程與霓虹燈管發光的原理相似。
霓虹燈管內,藉著兩極的電壓差將電子加速,然後將管內稀薄氣體撞擊而發光。
來自上空的高速電子撞擊電離層中的原子、分子、或離子,把它們打成激發態(通常必須是一個高能階的準穩定態),等一段時間後(【生命期】),它們會自動的跳回基礎態(或較低能階的準穩定態),放出一定波長的光,這就是極光。
造成極光的的高速電子,打哪兒來的呢?
(圖:早期錯誤的看法,以為直接來自太陽的電子束!)
造成擴散極光的高速電子來自內磁層:
內磁層中,原來沿磁場線來回彈跳(圖)的高能電子,被擾動的電場與磁場散射後,無法繼續來回彈跳而落入電離層中,並與電離層中的氫原子碰撞發出紅光。由於這些電子一個一個落下來,好像下毛毛雨一般。因此所產生的極光也像毛毛雨弄溼地面一般,呈現相當均勻的分布。
造成分立極光的高速電子來自磁尾電漿片或磁層頂:
造成分立極光的高速電子成因可能不只一種,以下只是提出其中一種,做詳細的說明。
磁副暴是一種強烈的磁場擾動。主要的擾動發生在磁尾、以及高緯的電離層與地表。當磁副暴發生時,磁尾的磁場發生變形,會將電漿片中的熱電漿擠出來,灌入電離層(圖)。
當來自磁尾電漿片的熱電漿,到達電離層上空時,會自行形成一組U型的等電位分布(圖),其中,越內層的U型等電位面,電位越低。也就是說:
在U型結構的中央處,形成了一個沿磁場方向,方向向上的「場向電場」。
在U型結構的兩側,形成了一個垂直磁場方向輻合形式的電場分布。
因此,位在U型結構中央處的電漿中的電子,就會被此向上的「場向電場」所加速,高速的打入電離層。
當地球磁層外面太陽風中的磁場方向,具有南向分量時(與地球磁場方向相反時),地球的磁層頂,也成了一個帶有很強電流的電漿片。這樣的磁場與電流分布,很不穩定,也會造成強烈的磁場擾動(例如:「磁場線重聯(圖)」)。當來自磁層頂電漿片的熱電漿,到達電離層上空時,也會造成「場向電場」,並加速電子。
--------------------------------------------------------------------------------
三、極光弧的運動
分立極光為什麼會盤旋飛舞呢?原來在極光兩側不發光的電漿,會沿著E×B的方向運動。(至於詳細原因,只要學過電磁學的同學,就可以從帶電粒子在電場與磁場中的運動軌跡中,看出來!)
什麼是E×B的方向呢?
在U型電位兩側,各有一個朝向極光的輻合電場。
假想有個玩偶,頭頂沿著電場方向。眼睛向前正視,沿著磁場方向,則E×B的方向,就是左手方向。
由於極光兩側的電場反向,所以兩側的電漿流也反向運動,柔搓的結果,逐漸形成渦流。這就是分立極光會盤旋飛舞的主因(圖)。
科學家可以根據這項原則,分辨出地面或太空梭上所拍攝的極光照片,是南極光還是北極光!
研究一下,看看以下這張太空梭上所拍到的極光,是南極光還是北極光?
太空梭上所拍攝到的極光上部的結構(圖)。
--------------------------------------------------------------------------------
四、極光的光譜(圖)
極光光譜可由紫外線到紅外線。在可見光範圍的極光的成因,可由打入之電子能量及大氣成分(重的沈在下,輕的浮在上)而得。
當打入之電子能量不太高時,可將高層氧原子打成激發態氧原子O(1S)。此激發態氧原子O(1S)回到基礎態氧原子O(3P)便發出白綠色的光(波長5577A),此即最常見的白綠色彩帶般的極光。(圖)
當一般強度的磁層副暴發生時,打入電離層的電子能量較高,可將較下層氮分子打至不穩定的游離態氮分子離子。當此激發態氮分子離子回到基礎態氮分子離子便放出青藍色的光,波長4278A。因此在一般強度的磁層副暴時,可見北極光如青龍般在極區(約北緯70-80度左右)夜空盤旋飛舞。(圖)
當打入的電子能量非常高時(少有之超強磁副暴),電子得以深入低層電離層,將下層之氧分子打成兩個激態的氧原子,其中一個O(1D)可放出紅光6300A而另一激態的氧原子可為O(1D)或O(1S),故可放出紅光或綠光。因此在超強磁副暴時,可能見到血紅色的極光(圖)或紅綠相間的極光(圖)。
太空梭由上往下所拍攝的極光,多呈淺紅色,這是氫所發的紅光。地面上不容易看到此種氫所發出來的紅光極光弧,是因為氫所發出的紅光,相對應的【生命期】較長之故。在較低空的大氣中,空氣不夠稀薄,碰撞太頻繁,如果高能階激發態的【生命期】太長,往往來不及大家一同由高能階跳回低能階發光,就個別與另一個粒子發生碰撞,把光給放出來了。所以只能產生類似擴散極光的現象,無法造成明亮的極光弧!
--------------------------------------------------------------------------------
五、極光照片欣賞
圖一、地面上所見的分立極光弧如幕簾般掛在高緯區的夜空中。
分立極光分布的高度約在地表上方八十公里到兩千公里的高空中,其極光弧寬度,窄的不到一公里,寬的可超過十公里。
圖中構成幕簾的直線光束與地球磁場線一致。這是因為被電場加速往下打擊大氣粒子的電子能量很高,通常經過一次撞擊後,自己本身,以及被撞出來的新生電子,都還有多餘的能量,因此這些電子就會沿著磁場線繼續向上與向下撞擊其他大氣粒子。
其中向上跑的電子,因為空氣密度低,所以可以沿磁場線跑得很高,使整根磁場線上,都出現游離發光的氣體。
至於向下打的電子,因為下方大氣密度高,於是在很短的距離中就與很多的氣體分子相撞,不一會兒就跑不動了。
因此極光的結構很像簾幕,上方沿著磁場線一根根染色上光,下方就像簾幕下方的綴飾一般分外寬厚明亮。
圖二、太空梭上所拍攝到的極光上部的結構。
圖三、磁層副暴發生時人造衛星上所攝得的大尺度極光結構變化情形。
在人造衛星上,通常是用紫外光來觀測大尺度的極光結構。但由於衛星影像的解析度不夠高,因此無法辨識出分立的極光弧等精細結構(小尺度的現象)。
圖四、人造衛星上所攝得ㄖ型極光 (theta aurora) ,又稱跨極極光弧 (transpolar arc) 。
這種「跨極極光弧」結構多發生在行星際磁場有北向分量時。一般相信,這種「跨極極光弧」是由於行星際磁場與地球磁場在極區發生「磁場線重聯」所造成的現象。
圖五、人造衛星上所攝得亮點極光 (bright spots aurora) 結構。
這些「亮點極光」結構的形成與高速太陽風吹過地球磁層,在磁層頂內部之邊界層所造成的渦流有關。這些亮點發生地點多位於中午到下午之極區電離層,但有時亦可以在中午前的方位出現。
2005-01-21 16:09:3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恩恩~他真ㄉ蠻優ㄉ..找這ㄇ多資料~!!
2005-01-22 09:11:5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知識.無限 7 · 0⤊ 0⤋
太陽ㄉ電磁波受地球ㄉ引力影響所形成ㄉ天文景象
2005-01-21 16:36:5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MichaelCat 1 · 0⤊ 0⤋
極光
在寒冷的極地,萬里無雲的晴朗夜晚,漆黑的天空中佈滿了閃閃星光。猛一抬頭,忽然在黑色天幕的背景襯托下,看到一整片移動的光幕,移動的速度或快、或慢,通常帶著淺淺的冷綠色,有時又帶有淺鵝黃、或是一點點的紅。
極光,並不是晚睡的人才能享受的美景,只是白天太陽的光線太強烈,往往會讓人察覺不到極光的出現,就像星星永遠都在,只是白天肉眼無法看得到一樣。
極光出現的時間,短則半分鐘,長則甚至會持續半個小時以上,極光移動的速度也是有的快有的慢,在移動的過程中,千變萬化的型態,更是極光吸引人的地方!因此人們常會說,極光,就好像在漆黑的天空舞台上,優雅地演出一場「光」的舞蹈秀!
--------------------------------------------------------------------------------
極光的成因
太陽風路徑圖
假想您是一位從沒看過、或聽說過「極光」的人,當您看到一片彩色的光幕在天空中漫舞,或是一條光帶緩緩地劃過天空,您會怎麼想呢?
極光的成因,在19世紀中葉以前,一直被認定為極地空氣中的小冰片,反射太陽光而形成的。然而一位瑞典的科學家安格斯壯(1814~1874)提出了一個想法:如果極光真的是由小冰片反射太陽光形成的,那麼如果拿菱鏡去分析極光,必定可以將它折射成七個色光。安格斯壯分析的結果,確定它並不是被反射的太陽光,在經過光譜的分析之後,他推測,極光是放電現象的產物。
就像現代都市街道上到處可見的霓虹燈,極光的放電原理與霓虹燈管十分類似。在幾近於真空的環境下,在比較低的電壓下就可以產生放電作用。極光的發生通常是在地球大氣層外圍的電離層,電離層中空氣稀薄,因此是容易放電的環境。
當從太陽表面"吹送"出來的太陽風到達地球時(圖),太陽風中的高能量帶電粒子,會順著地磁的磁力線方向往兩極方向移動,這些帶電粒子到了電離層,與大氣中氣體原子碰撞放電,就會發出瑰麗的極光。
由於高層大氣中,氧原子含量較高,因此我們看到的極光多為綠白色,也就是氧原子被電離之後發出的光顏色,而偶爾看到像閃電那樣的紫紅色,則是氮原子電離後發光的顏色。而除了地球之外,天文學家們觀察到其他行星也有極光的現象。
--------------------------------------------------------------------------------
2005-01-21 16:12:3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3 · 0⤊ 0⤋
哇!!!喵喵同學...你很強喔..查那麼多資料...
2005-01-21 16:12:36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宜君 2 · 0⤊ 0⤋
只找到這個說..
極光
極光之美
在寒冷的極地,萬里無雲的晴朗夜晚,漆黑的天空中佈滿了閃閃星光。猛一抬頭,忽然在黑色天幕的背景襯托下,看到一整片移動的光幕,移動的速度或快、或慢,通常帶著淺淺的冷綠色,有時又帶有淺鵝黃、或是一點點的紅。
極光,並不是晚睡的人才能享受的美景,只是白天太陽的光線太強烈,往往會讓人察覺不到極光的出現,就像星星永遠都在,只是白天肉眼無法看得到一樣。
極光出現的時間,短則半分鐘,長則甚至會持續半個小時以上,極光移動的速度也是有的快有的慢,在移動的過程中,千變萬化的型態,更是極光吸引人的地方!因此人們常會說,極光,就好像在漆黑的天空舞台上,優雅地演出一場「光」的舞蹈秀!
極光的成因
假想您是一位從沒看過、或聽說過「極光」的人,當您看到一片彩色的光幕在天空中漫舞,或是一條光帶緩緩地劃過天空,您會怎麼想呢?
極光的成因,在19世紀中葉以前,一直被認定為極地空氣中的小冰片,反射太陽光而形成的。然而一位瑞典的科學家安格斯壯(1814~1874)提出了一個想法:如果極光真的是由小冰片反射太陽光形成的,那麼如果拿菱鏡去分析極光,必定可以將它折射成七個色光。安格斯壯分析的結果,確定它並不是被反射的太陽光,在經過光譜的分析之後,他推測,極光是放電現象的產物。
就像現代都市街道上到處可見的霓虹燈,極光的放電原理與霓虹燈管十分類似。在幾近於真空的環境下,在比較低的電壓下就可以產生放電作用。極光的發生通常是在地球大氣層外圍的電離層,電離層中空氣稀薄,因此是容易放電的環境。
當從太陽表面"吹送"出來的太陽風到達地球時,太陽風中的高能量帶電粒子,會順著地磁的磁力線方向往兩極方向移動,這些帶電粒子到了電離層,與大氣中氣體原子碰撞放電,就會發出瑰麗的極光。
由於高層大氣中,氧原子含量較高,因此我們看到的極光多為綠白色,也就是氧原子被電離之後發出的光顏色,而偶爾看到像閃電那樣的紫紅色,則是氮原子電離後發光的顏色。而除了地球之外,天文學家們觀察到其他行星也有極光的現象。
還有雙極光
美 國 科 學 家 最 近 第 一 次 拍 攝 到 地 球 雙 極 光 的 照 片 , 顯 示 出 質 子 極 光 和 電 子 極 光 同 時 出 現 的 情 形 。
科 學 家 指 出 , 我 們 通 常 看 到 的 北 極 光 (aurora) 是 一 種 電 子 極 光 (electron aurora) , 這 種 極 光 是 由 太 陽 (Sun) 發 射 出 來 的 電 子 (electrons) 粒 子 , 碰 撞 到 地 球 上 空 的 磁 場 (magnetic field) 而 產 生 的 , 不 過 , 很 少 人 會 看 到 同 樣 明 亮 的 質 子 極 光 (proton aurora) , 它 是 由 帶 陽 性 的 電 極 的 質 子 (proton) , 亦 即 氫 原 子 (hydrogen atom) 的 核 子 (nucleus) , 碰 撞 到 地 球 的 磁 場 而 產 生 的 。
由 美 國 加 州 大 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科 學 家 製 造 的 IMAGE 人 造 衛 星 (satellite) , 在 二 零 零 零 年 三 月 二 十 五 日 發 射 升 空 , 這 枚 人 造 衛 星 攜 帶 有 五 組 攝 影 機 , 利 用 不 同 波 長 (wavelength) 的 紫 外 線 (ultraviolet) , 拍 攝 地 球 極 光 的 情 形 , 最 近 , IMAGE 人 造 衛 星 拍 攝 到 地 球 雙 極 光 的 照 片 。
科 學 家 指 出 , 利 用 比 較 短 波 長 的 紫 外 線 , 可 以 拍 攝 到 氫 原 子 發 射 出 來 的 光 , 而 利 用 比 較 長 波 長 的 紫 外 線 , 可 以 拍 攝 到 氧 (oxygen) 原 子 發 射 出 來 的 光 , 利 用 更 長 波 長 的 紫 外 線 , 可 以 拍 攝 到 氮 (nitrogen) 原 子 發 射 出 來 的 光 。
從 拍 攝 回 來 的 照 片 , 科 學 家 發 現 , 質 子 極 光 是 首 先 出 現 , 然 後 引 發 電 子 極 光 的 產 生 ; 上 圖 所 見 , 是 人 造 衛 星 拍 攝 到 質 子 極 光 的 照 片 , 下 圖 是 電 子 極 光 的 照 片 。
科 學 家 解 釋 說 , 質 子 和 電 子 的 動 作 是 不 同 的 , 當 質 子 進 入 地 球 的 大 氣 層 , 它 很 快 便 被 電 子 中 和 (neutralized) , 它 不 會 跟 隨 地 球 磁 場 的 磁 線 移 動 , 而 是 向 四 方 飄 飛 , 因 此 , 質 子 極 光 是 比 較 擴 散 ; 而 電 子 極 光 則 跟 隨 地 球 磁 場 的 磁 線 移 動 , 形 成 比 較 有 結 構 的 極 光 。
Photos courtesy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和木星上的極光
木星上的極光
Aurora on Jupiter
二零零一年六月 June 2001
最近,南歐洲天文台發表了在二零零零年十一月拍攝到木星上極光的照片,和木星兩極上空的煙霧,這是科學家第一次清楚拍攝到木星兩極的情況。
木星(Jupiter)離地球(Earth)約六億一千萬公里,過去,科學家曾經利用太空總署(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拍攝到木星極光(aurora)的照片,不過,使用南歐洲天文台(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的紅外線(infrared)望遠鏡,科學家可以更清楚地觀察到木星極光和北極上空的煙霧(haze)。
上圖所見,是木星的熱紅外線(thermal infrared)影像,圖象的左方光亮的一點,是最近木星的衛星艾奧(Io)的照片;中圖所見,是放大了木星的照片,可以清楚顯示木星北極的橢圓形極光和煙霧。
科學家指出,極光是環繞木星的磁軸(magnetic axis),而這些煙霧,是環繞著木星的旋轉軸(rotation axis),是在極光環之下;煙霧是受到木星上的地帶風(zonal winds)影響,這些地帶風是在同一緯度(latitude)上移動的;科學家相信,木星以十小時一次的迅速自轉,也會影響兩極上空煙霧的移動。
下圖所見,是科學家拍攝到木星的衛星艾奧的火山爆發的照片,艾奧是除地球外,在太陽系唯一有火山活動的星體,科學家相信,艾奧的火山活動是受到木星和其他衛星的引力影響而產生爆發的。
Photos courtesy of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2005-01-21 16:11:17 · answer #6 · answered by 阿宏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