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不懂的東西想去了解他
了解了一點皮毛後又怕成為自作聰明的半調子......

一般平凡人對藝術欣賞有何方法、過程?

2005-01-20 09:03:31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6 in 藝術與人文 其他:藝術與人文

3 個解答

我簡單回答你一個過程喔:

就是你某天看到一張明信片
→裡頭的圖案你好喜歡
→然後你翻開背面
→裡面有畫作的名稱,有作者的名字,例如:「達利世界」
→你就會去找關於達利世界的東西
→然後你會知道達利的生平、達利的作品風格、達利作品對後世的影響...等等
→然後你又從中不小心看到什麼是「寫實主義」、「超現實主義」、什麼主義、什麼派、什麼藝術時期...

這樣延續下來,你會知道得越來越多。一開始是單純「喜歡」,引起你求知慾望的是「興趣」,經過執著與熱誠,最後就是你對你口中所謂藝術的心得與感想。

半調子就是中途沒興趣了。

阿如果你是對一個作品沒感覺,但是你知道它的形成理論、它的歷史、它的豐功偉業,你講出來的可能都是別人的想法,這也是半調子。

.

2005-01-20 12:08:5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其實不用去考慮太多,只要你認為喜歡,看起來愉快的,那就好啦!如果不喜歡的話千萬不要勉強自己,藝術的範圍是很廣泛的,甚至吃飯,講一句話,唱一首歌都是藝術,藝術沒有什麼好與不好,美與不美,完全是看個人的心態,藝術是無所不在的,在欣賞別人的作品前,最好先了解或閱讀相關的書籍以及資料,再看作者的作品會比較了解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藝術品,在學習欣賞藝術前要先抱著謙卑學習的心態,慢慢增加自己的經驗,時間久了自然就會越來越了解何謂藝術了,今天會有名的藝術家只是欣賞他的人比較多,並不代表沒有人氣的藝術家的作品就不好,只是現在的審美觀是如此罷了,記得一定要選你喜歡的藝術去欣賞,千萬不要去迎合別人的想法,否則那只是在勉強你自己罷了.就像我創作時從來不管別人會不會喜歡我的作品,如果只是為了迎合眾人的喜好而做出來的作品,那就不叫創作了.

2005-01-20 10:08:3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藝術的定義
西洋所謂的「藝術」(Art,拉丁文稱為Ars),大致與「技術」意義相近。從古希臘哲學家亞理斯多德(Aristotle)的:「藝術是自然的模仿」,看待模仿自然是一種技術。到15、16世紀文藝復興時代,仍把製作一件器物、一幢房屋、一尊雕像、一條船、一件衣服等工作所需的技術稱為「藝術」。

中國古文「藝」字也有多種解釋,《書經》:「純其藝黍稷」,《孟子》〈滕文公〉:「種藝五穀」《荀子》:「耕耘樹藝」,這些「藝」自有「種植」的意思。《禮記》樂記:「藝成而下」,《論語》〈庸也〉:「求也藝」,《史記》〈儒林傳〉:「能通一藝以上者」,此「藝」字有「技術」或「才能」之意。即使所謂「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也與才藝或技術有關。

由上可知,藝術的定義,古代中外解釋不盡相同。現今對藝術的解釋有二種:廣義的是指:凡是含有技術與思慮的活動及其製作,皆謂之藝術,這和「技術」意義很近;狹義的藝術是指:凡含有審美的價值的活動及其活動的產物,而能表現出創作者的思想及情感,並予接觸者產生共感者,謂之藝術。後者似乎較合乎真正藝術的含意。

藝術品是人類創作的行為,或這行為所產生的有形的物體。藝術史則是對特定的藝術品所作的理智的及學術的研究,基本上是一門人文學科。通常藝術史只研究空間藝術或造形藝術,如建築、雕刻及繪畫、書法,而不探討文學、音樂、電影、戲劇、舞蹈,但不忽略這些藝術形式與空間藝術的關聯。藝術史的任務是在分析及詮釋藝術作品。對於作品的材料、手法、藝術家、產生的時間及地點、意義或功能都要注意。因此藝術史學還要探討藝術作品的流派、時代及文化背景,甚至作品與屬於同一流派、時代、及文化背景的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但也不能忘卻個別藝術作品所具有的審美上的特質。

藝術史的研究範圍包括建築、雕刻、繪畫、工藝、書法、篆刻等藝術種類的歷史,涉及藝術家、藝術品、藝術理論、藝術思潮和藝術流派等各方面,同時和考古學、文化史、民族學、民俗學有交叉關係。藝術史需要哲學、美學、美術理論的指導,並涉及藝術批評,但它是以具體作品闡明藝術的發展為主,與專業的哲學、美學、藝術理論及藝術批評有所區隔。

欣賞的定義
《辭海》中有言,「欣」乃喜悅之意,「賞」則為賜有功者,賞識有才學者,亦含有賞玩、讚美之意。由此可之,「欣賞」意指玩賞並讚美自己喜好之物,而得到一種喜悅與滿足之感,這有點偏個人主觀愛好之意,感性的成分較重。這只能算是欣賞較狹義層次的說法。

本網站所指的欣賞(appreciate)是屬「廣義的欣賞」,它和「鑑賞」的意義是相同的,因一般人習慣用欣賞的字眼,所以從之。鑑賞的詞義,源自15世紀法文中的一個動詞apprecier,意指評價,沿用至今已成通用的名詞,它可表示激賞或了解,是指品味與辨識力結合而成的一種價值判斷,此種價值判斷需有理性的運作,例如定義、解析和評價等,這些皆非「狹義的欣賞」的特質,而這些理性的運作過程,通常是了解的前奏,是導向了解的必要階段,這種對藝術品深刻的了解,能提昇觀賞者欣賞的樂趣。

藝術欣賞實際上是一種認識的活動。欣賞(鑑賞)活動必須是觀賞者面對對象物時,統合個人的感情、經驗與知覺能力,去知覺對象物的美感價值,在此知覺過程中必須依賴個人擁有的藝術知識(如美的原理原則、各種藝術品的基本要素等)及藝術史的認識,以作為辨識、分析、解釋與評價的基礎。

我們學習以藝術史架構為主的藝術欣賞,是因為它教導我們人類過去的創造表現,學習藝術史是探討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方法,它兼具古代與現代,呈現一些文獻記載無法保存與說明的東西。例如:史前的洞窟壁畫常出現許多野獸的場景,顯示野獸對當時社會的重要性。又如裸女小雕像,特別強調過大的乳房與臀部,暗示上古人類期望婦女多產,以確保種族的生存。如果這些東西未能保存下來,我們所知的古代文化會比現在更少。

透過藝術欣賞來了解文明,來了解人類,使我們不只是對於自己國家民族的文化資產有所了解而加以維護,更可以對於其他時代及地域的文化加深了解,進而開拓我們精神生活的視野。

以藝術史架構為主的藝術欣賞介紹各時代、地域與民族的藝術風格,並比較其間的不同處,從藝術風格的演變中體驗美感經驗及其演變定律,有助於定位我們創作或規劃人生的趨向,而不致使人隨波逐流,迷失在當下流行風潮裡。

從藝術欣賞中的圖片裡可獲得豐富的影像,提供我們創作或形象思維的參考資料,尤其學設計者如能運用現代視覺語言及設計方法,將古代圖像重新加以適當處理,將會產生嶄新的作品出來,而藝術史的圖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學習藝術史可增加我們創作的泉源,豐富我們形象思維的線索。

對非藝術工作者言, 日常生活中的起居室內裝潢、舟車器物、衣著打扮也可從此中獲取豐富的知識和體認,提供許多好的點子,以美化我們的人生。藉藝術欣賞培養對藝術的嗜好,可以減少陷入不良休閒(如聲色場所)活動的機會,而人文素養的提昇也較易贏得別人的尊敬。

2005-01-20 09:18:0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