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人家用到「詠嘆調」這個詞,但是卻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詠嘆調」,有人可以告訴我嗎?包括由來、定義、作用...最佳解會給最詳細完整的人。
2005-01-14 05:00:59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娛樂與音樂 ➔ 音樂 ➔ 其他:音樂
詠歎調是大型聲樂作品,就如大型歌劇中的主要構件。
在十七世紀,它可以採取各種不同的形式,有固定低音詠歎調、分節歌式的詠歎調(即每段歌詞用相同的音樂)、A-B-B'曲式的詠歎調和這一世紀結束時出現的A-B-A曲式的返始詠歎調(dacapo aria)。最後一種在十八世紀上半葉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而且是巴赫在他的康塔塔、亨德爾在他的歌劇中使用的主要曲式。
隨著音樂形式在十八世紀下半葉的擴展,詠歎調需要縮簡,A段地再現也變成了部分重現。這很快就導致詠歎調採取了奏鳴曲式的形式。
一種新的、更具戲劇性的詠歎調類型出現了,其中有兩個樂段,第一段慢,第二段快。這種形式最初僅適用於最重要的詠歎調,後來成為十九世紀歌劇中標準的形式,同時在這形式中常常為了對它的推動而插入另一個角色的演唱或合唱。然而,由於為劇情設計的音樂很大程度上受到戲劇情境的限定,所以詠歎調的標準形式後來實際上就消失了。
詠歎調在一部歌劇或其他任何大型的聲樂作品中,都為個人情感的表現提供了機會。
許多戲劇場景要求兩個人情感的同時表現——最常見的當然是一對情人,但也有的是父與子或者勝利者與失敗者。在這樣的情景下,作曲家會寫一段二重唱,其形式象為兩人寫的詠歎調,兩人可以自唱、一同唱,或者既自己唱也一齊唱,三個、四個或者更多人的場景也是常見的,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都一齊唱,例如在貝多芬的歌劇《菲岱裡奧》和威爾第的《利哥萊托》中的四重唱以及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三重唱和六重唱,還有柏遼茲的歌劇《特洛伊人》中的七重唱。
這些大型重唱一般採用類似同一時期歌劇中詠歎調的形式,儘管對它們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會受到同時表現不同情感這一複雜問題的制約。這種合唱段時常可以體現出詠歎調很少能夠做到的戲劇性效果,特別是在臨終了時。不過在歌劇中,其主要戲劇作用的東西常常出現在各個抒情段之間而不是抒情段之中,亦即出現在敘事和對話之間的部分,這一部分被稱為宣敘調。宣敘調的歌詞是用一種被恰當地描述為交談的方式演唱的,速度可以很快(尤其是在喜歌劇之中)並配有很輕的伴奏,或者利用誇張地說話的配曲加以強化,已傳達強烈的情感。宣敘調原是意大利的產物,意大利語在宣敘調中用起來也最有效果,不過,它已通過各種方式被改變得適合其他語言的需要了。
2005-01-14 05:26:0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