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清潔劑被細菌分解,因此產生NP(就是壬基苯酚),這種東西排入河川後,會使的雄性魚類產生變性的現象,請問哪些魚種會受NP影響?
2005-01-13 15:59:38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lian 7 in 科學 ➔ 其他:科學
此種現象為環境荷爾蒙的刺激。並非生物本身的變性特質。
2005-01-13 16:26:39 · update #1
一生只能有一種性別嗎?在會性轉變的生物看來,這句話一定是否定的!你想知道牠們為什麼要變性?性轉變會帶來什麼好處嗎?那你就絕對不能錯過這一篇文章!
大部分我們周遭所熟悉的生物(包括人類),在一出生時,個體的基因便決定了他的性別。例如:人類的性染色體,XY為男生、XX為女生,一生都維持這固定的性別。另外有一類的生物,在一生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性別,我們稱這個現象為「性轉變」。性轉變這種現象還包含了有:由雌性轉變為雄性的「先雌後雄型」、由雄性轉變為雌性的「先雄後雌型」及性轉變是可以逆轉的「雌雄互變型」三種情況。
《生物會性轉變的發現》
當我們剛接觸一個生物,還不太瞭解牠的生活習性時,是如何推測牠會性轉變的呢?一開始是調查族群個體大小和性別時,常發現小個體為一種性別,大個體為另一種性別,而中等大小的個體有性別不容易辨識的情況。以「先雄後雌型」為例,小隻的都是公螺,大隻的都是母螺,中等大小的則公母都有。為什麼會沒有小隻的母螺?這有可能是採樣上的疏失,或者母螺是由公螺性轉變而來的。為什麼沒有大隻的公螺?除了採樣上的疏失外,也可能是這一種螺擁有「兩性雙型」的現象,公螺在基因上的限制,本來就會長得比母螺小。當然,這是一種會性轉變的螺,年紀較大時,公螺都變成母螺,這也是一種可能。
族群結構事一個比較間接的證據,尚有很多假設可以解釋。若利用人工的飼養,親眼看到牠從開始飼養時的性別,經過一段時間後變成另一個性別,就可以斷定這種生物會性轉變了。若無法在生物活著的時候判定性別,利用生殖腺組織切片的技術,在非雌雄同體的生物上同時發現精巢和卵巢,也是鑑定生物是否會性轉變的一個重要依據。
《什麼生物會性轉變?》
許多在自然狀態下,會發生性轉變的動物多屬於無脊椎動物,例如:笠帆螺、牡蠣和擬珊瑚海葵。而較高等的脊椎動物,則以部分硬骨魚最具代表性。
魚類的性轉變可分成兩大類:一為先雌後雄型,目前已經知道至少有14科的魚類有這個現象,常見的例子有石斑魚及鸚鵡魚﹔另一為先雄後雌型,常見的例子是雀鯛科的魚類,像耳熟能詳的小丑魚,就是這種變性模式的魚種。螺類的性轉變多屬於先雄後雌型,常見的例子友笠帆螺,在台灣的墾丁海域,紫口珊瑚螺也發現同樣的性轉變。
《會性轉變生物的發育》
會性轉變的生物和雌雄同體的生物是不一樣的,會性轉變的生物雖然在出生時也同時具有精原細胞和卵原細胞,但是一個時期只有一種性別會成熟,不像雌雄同體的生物,會在同一個時期(同一個生殖季)發現具有功能的兩性生殖器官。
在性轉變的過程中,生殖腺在型態和功能上的變化是最大的特徵。先雄後雌型生物在生殖腺發育的過程中,精巢會先發育成熟,卵巢受到抑制,此時見到的即為雄性的特徵﹔到性轉變的階段,生物會同時具有精巢及卵巢(這個階段的時間長短會依物種不同而異,有的生物甚至沒有這階段),二者以結締組織相隔,隨著排精後,精巢會逐漸萎縮,卵巢逐漸發育繼而代之,完成性轉變後成為雌性。
另一方面先雌後雄型的性轉變過程洽與先雄後雌雄型生物相反。判斷生物是在性轉變的哪一個階段,通常是取其生殖腺組織切片觀察,簡易的觀察法還有體色的改變,以及雄性交尾器的長短變化。
《性轉變的時機》
既然生物會從一個性別轉變成另一個性別,什麼時候開始轉變是個很重要的決定。性轉變的時間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有一些生物是在固定的年齡或固定的大小,由本身的基因控制性轉變的時間。例如:笠帆螺性轉變的時間會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生殖週期之間﹔又如養殖的黑鯛,前兩年為雄魚,第三年開始會性轉變。
另一類生物性轉變時間有很大的彈性,並不侷限在特定的年齡或大小。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些生物的性轉變往往會受到牠所處群體內其他個體性別的影響。例如:先雄後雌型的螺,要是移去群體中的雌螺,最大的雄螺將會在更早的時間變成雌性。兩隻雄性在一起的群集,其中一隻雄性性轉變的時間,也會比單隻的雄性早。又例如:先雌後雄型的珊瑚礁魚類,常有幾隻雄魚獨占了所有交配的資源,若移去群聚中的雄魚,最大的雌魚將會變成雄魚。
《性轉變的生理機制》
生物在性轉變時生理機制作用的模式,至今還不十分清楚。以脊椎動物生殖週期的調節模式推測應為:下視丘傳給腦下腺,再傳給生殖腺。這整個過程接受了由感覺器官,經由神經路徑傳來的外在訊息,再藉由性荷爾蒙、神經傳導物質和神經荷爾蒙去影響生殖腺的改變。
《性轉變的好處》
會性轉變的生物在什麼情形下,會比性別固定有較多的好處呢?目前有兩個可能的說法:
(一)在不同個體大小的時侯,雌雄兩性有不同的能力,例如:小螺移動能力較大螺強,移動能力強的公螺能擁有較多的子代﹔愈大的母螺每一次生殖能孕育愈多子代,此時先雄後雌的性轉變會有較大的好處。而在一些珊瑚礁魚類,雄魚需要求偶和孵育小孩,較大的個體會有比較強的能力和比較受雌魚歡迎,此時先雌後雄的性轉變會有較大的好處。
(二)性轉變會減少近親交配發生的機會,因為同年齡的個體都是同樣的性別。近親交配容易始有缺陷的基因表現出來,所以演化上會盡量避免。
根據上述的第一個說法,個體大小優勢的理論能成功的預測生物性轉變的時間。當雌雄兩性孕育子代的能力,會隨著年齡或個體大小的增加而有不同時,生物就可能會改變牠的性別。這個理論利用兩性堅不同的死亡率、生長率、生殖和性轉變上能量的花費,去預測會性轉變生物的第一個性別、性轉變的方向和性轉變的時機。
當性轉變的方向和時機具有上述特性時,我們推測這是為了生殖成功上的適應。性轉變的時間有彈性,可依當時所處的群體環境,而在最具生殖成功條件時性轉變,亦為適應上的優點。
《結語》
你知不知道參桌上的大石斑魚是公的?還是母的?當打魚的人展示他捉到鸚鵡魚群中最大的那一隻,此時海裡面有多少的寡婦鸚鵡魚在傷心難過?當你把海邊漂亮的擬珊瑚海葵移回家裡的水族缸時,牠們就會從母的轉變為公的,而活在海邊的母海葵就會減少了。且藉由性轉變的相關研究,我們發現:這些構造很簡單的生物,牠們面對生活壓力時,所採行的策略是這麼的有創意!牠們真的比較低等嗎?再面對變動很大的環境時,說不定牠們才是最適合生存的!
2005-01-13 16:03:0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crux 5 · 0⤊ 0⤋
http://x.co/5wTIH
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4-12-09 01:47:5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kkfc 1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06 14:28:2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