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文化大革命發生的原因及時代背景為何?
2005-01-07 11:45:22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國由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政治運動。其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到1969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這一階段的中心任務,是摧毀所謂“資產階級司令部”,向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奪權”;目的是所謂變“資產階級專政為無產階級專政”;運動表現為“懷疑一切”、“打倒一切”、“全面內戰”。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同年8月八屆十一中全會的召開是“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的標誌。兩次會議相繼透過了《五.一六通知》和《關於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決定》,對所謂“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反黨集團和“劉少奇、鄧小平司令部”進行了錯誤的批判。根據《五·一六通知》,5月28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設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組,由陳伯達任組長、康生等任顧問,江青、張春橋等任副組長,並規定“中央文革小組”“隸屬於政治局常委之下”,以後,文革小組逐步取代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成為“文化大革命”的實際指揮機構。
八屆十一中全會後,全國掀起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狂潮,矛頭直指劉少奇、鄧小平。紅衛兵突起,並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串連”,他們把中央文革的旨意帶到各地,帶動了各地的動亂,使地方黨組織陷於癱瘓。1966年10月5日,中共中央轉發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的緊急指示,宣佈取消“軍隊院校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在撤出工作組後由院校黨委領導的規定”。從此,全國掀起了“踢開黨委鬧革命”的浪潮,除野戰部隊外,各級黨委陷入癱瘓,基層黨組織停止活動。接著,毛澤東主持召開以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為主題的工作會議,點名批判劉少奇、鄧小平,強調讓群眾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會後,全國掀起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高潮。同年12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抓革命、促生產的十條規定》(草案)和《關於農村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規定業餘時間由群眾安排搞文化大革命,其方法也是採用“四大”。全國大動亂局面開始形成。
1967年1月6日,以王洪文為首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等造反組織在江青、陳伯達、張春橋等策動下召開“打倒上海市委大會”,奪了上海市委的權,這就是“一月風暴”。1月8日,毛澤東表示支援並號召奪權,全國內亂由此加劇。
1967年1月至2月間,在中央召開的不同會議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作法表示強烈不滿,對林彪、江青一夥誣陷迫害老幹部、亂黨、亂軍的罪惡活動進行鬥爭。康生一夥向毛澤東作了片面彙報。毛澤東批評了參與鬥爭的老同志,二月抗爭被誣之為“二月逆流”。
二月抗爭被否定後,全面內戰,打倒一切的風潮愈演愈烈,在林彪、江青、康生一夥的操縱下,還掀起了所謂揪叛徒運動、“革命大批判”運動、清理階級隊伍等,製造了劉少奇、陶鑄、彭德懷、賀龍等無數冤案。到1968年9月5月,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先後建立了革命委員會,實現了所謂“全國一片紅”。
1968年10月,中共八屆擴大的十二中全會對“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作了完全的肯定。全會決定把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全會透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草案)》規定“林彪是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
1969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林彪在會上作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政治報告,林彪、江青一夥的骨幹分子進入中央政治局,大大加強了他們在黨中央的勢力。
第二階段:從1969年4月中共九大的召開到1973年8月中共十大的召開。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是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奪取最高權力,策動反革命政變被粉碎。這一事件客觀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失敗。此後,周恩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項工作有了轉機。
黨的九大以後,全國進入“鬥、批、改”階段。這一階段的中心是要徹底否定所謂“修正主義路線”,貫徹九大方針,把全國各方面工作納入“文化大革命”的軌道。這一階段繼續開展“革命大批判”;繼續“清隊”,進行“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分子,使清隊工作擴大化。而精簡機構、下放幹部,走所謂“五·七”道路,使大批幹部、知識分子受到迫害。“教育革命”又造成了教育質量普遍下降和教學秩序的混亂。1971年,江青炮製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嚴重壓抑了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性。
1971年9月,林彪集團的反革命政變被粉碎後,周恩來在毛澤東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採取了許多措施,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轉機。但遭到江青一夥的攻擊。毛澤東也認為當時的任務仍然是反對“極右”,從而使批“左”的正確意見被否定,“左”傾錯誤繼續發展。
1973年8月,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繼承了九大的“左”傾錯誤和指導方針,王洪文當了黨中央副主席。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內結成了“四人幫”,使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勢力又得到了加強。
第三階段:從1973年8月中共十大召開到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
1973年7月,毛澤東提倡批林批孔,以維護“文化大革命”。1974年1月初,江青、王洪文提出開展“批林批孔”運動,得到毛澤東的批准。江青一夥借機把矛頭指向周恩來,以實現其篡黨奪權的陰謀。毛澤東及時發現江青等人的陰謀,對他們作了嚴厲批評,宣佈他們是“四人幫”,並指出江青有當黨中央主席和“組閣”的野心,使其陰謀受挫。
1975年初,四屆人大確定了以周恩來為總理,鄧小平等為副總理的國務院人選。會後,周恩來病重,鄧小平在毛澤東、周恩來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先後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和解決工業、農業、交通、科技等方面的一系列會議,著手對許多方面的工作進行整頓,使形勢有了明顯好轉。但是,毛澤東不能容忍鄧小平系統地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先是號召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繼而發動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全國人民以各種方式進行悼念活動,“四人幫”卻竭力壓制,加上“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的繼續,激起了民憤。北京、南京、太原等地群眾自發地發動了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的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中央政治局和毛澤東對天安門事件的性質作了錯誤判斷,將其定為“反革命事件”,並錯誤地處理了鄧小平。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四人幫”加快了反革命步伐。王洪文企圖取代黨中央的領導。同時向上海民兵分發武器,為叛亂作準備。10月4日,《光明日報》登載“四人幫”炮製的文章《永遠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針辦》,偽造所謂“按既定方針辦”的毛主席臨終囑咐,圖謀執掌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以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從根本上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1977年8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黨中央正式宣佈“文化大革命”結束。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透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文化大革命’的歷史,證明毛澤東同志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論點既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也不符合中國實際。”“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2005-01-07 11:49:1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歐熙摩莉 3 · 1⤊ 0⤋
1)•這個(文化大革命)的發生、歷程、影響、顯露中國人真面目、野心貪贓枉法,證實:中國人的(五千年文化歷史)是疑難雜症、疑雲重重呀。無法讓人心服口服喔。
2)•那些(現存中國政治人物)是親身經歷(文化大革命)呢?其心理狀況正常而健康嗎?對世界和平、安全,會造成威脅嗎?精神狀況正常嗎?言行健康正常嗎?
2016-12-02 16:30:4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shine 6 · 1⤊ 0⤋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就其實質而言,它是政治的、權力的鬥爭,也是 文化的、思想的鬥爭。最早叫做「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後來改 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至於文化鬥爭,毛澤東、劉少奇、林 彪等人之間的鬥爭。而文化鬥爭,中共既要「破四舊、立四新」, 又要「破三套、立一套」。後者就是否定孔子教育思想,欲確立毛 澤東教育主張;前者就是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 也就是破除中華傳統文化,移植共產主義文化。「四人幫」在文革 時期,都是毛澤東的打手,中共的幹部以及大陸的知識分子大都受 到迫害與鬥爭。「紅衛兵」是文革的產物,紅衛兵之所以自動發起 ,移動機與目的就是為了鬥爭,毛澤東支持紅衛兵造反,之所以利 用青年學生組織紅衛兵作為權力鬥爭的工具,基於青少年血氣方剛 ,易於驅策,視於推行破四舊,同時青少年的升學機會已被中共剝 奪,只有通過中共訂定的標準才得以免試升學﹐其為升學所誘而參 加紅衛兵者當亦不少。另一方面,大陸大中學生,普遍不滿現實, 因此毛澤東讓它們走出學校,參加革命造反活動既可讓它們發洩不 滿情緒,又可轉移鬥爭目標,減緩對毛的敵意。文革爆發之前,全 國的城鎮上山下鄉的知青以達數百萬人,出生於剝削階級家庭或有 問題家庭的子女佔大多數。下相知青的絕大部分屬於被城市拋棄的 、位於社會底層的青年。紅衛兵們也就是在校的中學生同之前的一 百多萬知青下了鄉。文化大革命與知識青年文化大革命起因於毛澤東、劉少奇之間的權力衝突,本來與知 識分子無關,但文革初期毛澤東為掩飾他奪權的野心,使用了迂迴 測擊的詐術,先提出「文化大革命」的口號,從文化領域下手,然 後再轉入黨政領域,開展群眾造反運動,這樣一來,首當其衝的受 害者當然又是傳承文化的知識分子了。中共佔據大陸以後,回報於知識分子的,是一連串的鬥爭與迫 害。在中共領導人的心目中,知識分子是不可缺少而必須利用的, 但卻是最不可靠的一群,始終存有猜忌,輕侮的心理。一九七五年 七月八日毛澤東在上海各界人士會議上說:「我歷來講,知識分子 是最無知的。知識分子把尾巴一翹,認為老子不算天下第一,也算 天下第二,工人農人算什麼?你說這些阿斗,又不識得幾個字。可 是決定問題的,不是知識分子,而是勞動者。」他還說:「在我看 來,知識份子,包括仍在學校受教育的青年知識分子,從黨內到黨 外,世界觀基本上還是資產階級的。」這種滿腹狐疑,一慣記恨的 態度,就是中共不斷迫害知識分子的原因。對知識分子之鬥批改與再教育中共對於知識分子,一貫採行「又利用、又鬥爭」的政策,因 而無論在觀念上或立場上,始終視知識分子為階級敵人。所謂「又 利用、又鬥爭」就是對知識分子實行「團結、教育、改造的政策。 」毛澤東折磨知識分子另一方法就是下放,「打唱戲的、寫詩的、 文學家、戲劇家趕出城,統統都轟下去,都要分歧分批到農村去, 到工廠去,不要讓作家住在機關裡」,「誰不下去不給他開飯,下 去了再開飯」。「並的不行了,就回來,以不死為原則」可見中共 對付知識分子的態度。下放的另一個目的為實施「再教育」,就是 要加強勞動改造和思想改造。用無產階級世界觀教育知識分子,使 他們改變過去從資產階級教育中接受的資產階級思想,這就是再教 育的內容;同工農兵結合,為工農兵服務,則是再教育的基本途徑 。最近三年應該畢業的大、中學生,一律准予畢業,全部分配到闖 、農場、礦山和邊疆去當一輩子的農民、工人。認為「知識分子只有與工農兵相結合,接受再教育,才能夠逐 漸克服,才能夠真正改變立場、改變思想、改變情感、徹底改變世 界觀。」上山下鄉的知青中,常有許多人因已被庰棄於學校就業之 門外,在農村又不受歡迎,無以維生,前途茫茫,尋不著生活的意 義,而造成知青自殺或賣淫、犯罪以求生存。這就是大陸知識份子 的悲劇。名詞解釋串連亦稱革命大串聯,文革中不同單位、不同地區的群眾互相 串聯,以了解動態,交流經驗的活動。如 1966 年毛澤東 第一次在北京接見各地的紅衛兵到北京參觀、學習,規定 來京參觀的師生一率免費乘坐各種通工具,生活補貼由國 家開支,而使大串聯規模迅速擴大。衝擊黨政軍領導關、 揪鬥領導幹部、整個運動失控全國一片混亂。
2005-01-07 12:06:4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6 · 1⤊ 0⤋
一. 前言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化大革命,是開始於1966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的一次重大政治運動。受其迫害的人從普通百姓到國家主席劉少奇。文化大革命在1969年被非正式宣佈結束,但是絕大多數史學家將1976年毛澤東的去世和四人幫的被捕看作是文革的終結。
文化大革命被中國官方在1981年正式否定,並認為毛澤東負有主要責任。(1981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決議)中國官方的正式說法認為文革是“由毛澤東錯誤發動和領導、被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二. 背景介紹
■ 大躍進
1957年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後,1958年毛澤東提出要加快社會主義建設速度,在農村成立人民公社,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的基層組織。“大躍進”的口號被提出,曾要求用15年時間趕超英國等西方工業化國家(後來甚至被變本加厲地改成更不切實際的7年、3年)。全國掀起全民大煉鋼運動,農業產量也要翻一番。
大躍進最後卻是徹底的失敗。工業陷入癱瘓,除了鋼鐵之外其他工業產量都大幅度下降,九千萬農民被召入煉鋼廠,導致農業發展滯後,再加上全國各地虛報產量,令剛有起色的經濟陷入混亂。
■ 毛、劉歧見
1959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中共八屆八中全會在廬山召開。廬山會議原本是要回顧1958年大躍進中的成果,但是在會議後期出現了分歧。7月14日,彭德懷元帥寫了一封信給毛澤東,批評大躍進是“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性”,並提出改革的建議。彭德懷的批評意見與一年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的意見十分相近,而當時中蘇關係已經破裂。毛澤東收到信後分發各小組討論,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等多人都表示贊同。7月23日,一直沒有明確表示意見的毛澤東開始批評彭德懷的意見,認為是表現了“資產階級的動搖性”,是向黨進攻。廬山會議至此峰迴路轉,開始批判所謂“彭德懷反黨集團”。會議結束後,彭德懷被軟禁。
1960年開始了三年自然災害,糧食產量嚴重下滑,中國經濟遭遇嚴重困難。在農村,據說有數千萬人因饑荒而死亡,城市人口的糧食供應也很緊張。有學者指出“1958年~1961年中國的大饑饉是人類歷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大躍進造成的嚴重後果雖然毛澤東本人並不承認,但他在黨內的權力還是被劉鄧侵削。國家主席劉少奇與黨總書記鄧小平試圖控制實權。劉、鄧兩人改變了大躍進中的一些政策,部分恢復大躍進以前的體制,解散公社,搞三自一包。1962年初,七千人會議上,劉少奇說前幾年的問題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毛澤東極為不滿,但未表露。毛澤東認為劉鄧的做法會引起兩極分化的資本主義復辟。1962年秋,在中共8屆10中全會,毛澤東重申階級鬥爭的必要性,提出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毛澤東、劉少奇歧見逐步擴大,毛澤東認為劉少奇是修正主義代表。毛澤東在1962年發動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到1964年發展成為“清政治、清經濟、清思想、清組織”的“四清運動”,矛頭直指劉少奇、鄧小平。文化大革命的種子已經埋下。
■ 序幕
1960年歷史學家、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發表了《海瑞罷官》歷史劇劇本。1965年11月,在江青等人的策划下,姚文元在上海《文彙報》上發表了《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猛烈抨擊《海瑞罷官》是“大毒草”,認為它影射了彭德懷事件。
此文一齣引起極大震動,全國各大報紙、雜誌紛紛轉載。支持吳晗的北京市長彭真帶頭成立“文化革命五人小組”,草擬了《關於當前學術討論等彙報提綱》(即《二月提綱》),試圖將對《海瑞罷官》的批判局限於純學術範圍。然而與此同時江青則在上海活動,宣稱文藝界已經“被一條與毛澤東思想對立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專了我們的政”。林彪、江青等人最終獲得了勝利。
1966年5月4日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前夕,《解放軍報》題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社論,指出應該全面“大興無產階級思想,大滅資產階級思想”。隨後在5月9日上海《解放日報》和《文彙報》發表姚文元《評“三家村”-〈燕山夜話〉〈三家村札記〉的反動本質》的文章,再度將矛頭對準反對毛澤東路線的彭真、吳晗等人。1966年5月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通過了康生、陳伯達起草、毛澤東修改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即《五·一六通知》)。《五·一六通知》的發佈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正式開始。會議還決定成立新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組”,取代原先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組”,《二月提綱》被廢除。5月18日,林彪發表談話,稱“毛主席是天才,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超過我們一萬句”,開始在全國各地搞個人崇拜。此時林彪、江青等人已經獲得了實權,康生改組了黨的喉舌《人民日報》,原總編輯鄧拓被打倒。
5月25日,北京大學哲學系總支書記聶元梓等7人貼出了題為《宋碩、陸平、彭珮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的第一張大字報,批判北京大學黨委。6月1日,毛澤東對這張大字報寫了批語:“此文可以由新華社全文廣播,在全國各報刊發表,十分必要。北京大學這個反動堡壘,從此可以開始打破。”5月29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成立了第一個學生紅衛兵組織。6月1日《人民日報》有社論號召要把所有的資產階級權威、學者等打倒。此後局勢迅速發展,全國大中學校學生紛紛起來造反,反對學校黨委或支部的領導,很快使得很多學校的領導和教學工作癱瘓或基本癱瘓。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和上海音樂學院等高校的校長被公開批判。
當時毛澤東已經退居二線,由劉少奇領導中央一線工作。在這種非常局勢之下,劉少奇在六月初主持的中央會議,決定向大中學校派出工作組領導文化大革命,試圖減緩基層被挑動起來的革命情緒。6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作出“八條規定”,口頭傳達下去。這時毛澤東在杭州,對於劉少奇給他的請示彙報,沒有明確回覆。6月4日,劉少奇和鄧小平乘專機到杭州向毛主席彙報情況,並請毛澤東回京主持有關工作,毛澤東委托劉少奇相機處理運動的問題。
派工作組是共產黨在革命時期進行土改等運動的傳統辦法,在不久以前的“四清”運動中,劉鄧依然是沿用,派大量的工作隊下基層大兵團作戰,結果引起毛的不滿,後來被認為是“形‘左’而實右”。現在他們依然按照傳統的黨的領導的方法理解文革,認為是“四清”運動的繼續,所以想到還是派工作組。
劉鄧派到基層的工作組站在黨委一邊,把起來造反的造反派鎮壓下去,結果引起很多群眾的不滿,激起很多矛盾。僅在首都24所高等院校統計,工作組把10211名學生打成“右派”,把2591名教師打成“反革命”(《天翻地覆慨而慷--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大事記》)。
7月18日,毛主席在暢遊長江後,從武漢回到北京。當天聽取了江青等人關於工作組的彙報,看了一些學校反工作組的材料。19-23日的文革情況彙報會上毛澤東指責工作組“鎮壓學生運動”,24日毛澤東召集中央常委和中央文革小組成員開會,批評了劉少奇和鄧小平,作出了撤銷工作組的決定。7月28日北京市委發出《關於撤銷各大專學校工作組的決定》,並於29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全市大中學校文化革命積極分子大會,當眾宣佈這一決定。會上,劉少奇承認,文化大革命到底應該怎麼搞,他也不曉得;鄧小平的發言承認,老革命碰到新問題。當日紅衛兵寫信給毛澤東,聲稱“造反有理”,毛澤東表示同意。
8月1日,中共中央八屆十一中全會召開。會上,毛主席支持紅衛兵,再次指責中央派工作組,“這是鎮壓,是恐怖,這個恐怖來自中央”,工作組是“明明白白站在資產階級方面反對無產階級”,“牛鬼蛇神,在座的就有”。8月5日毛澤東用鉛筆在一張報紙的邊角上寫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8月7日,毛澤東在謄清稿上修訂後加標題,由當日會議印發。文中說:“五十多天里,從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領導同志……站在反動的資產階級立場上,實行資產階級專政,將無產階級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圍剿革命派,壓制不同意見,實行白色恐怖,自以為得意,長資產階級的威風,滅無產階級的志氣,又何其毒也!”矛頭直指劉少奇。會議中彭真、羅瑞卿、劉少奇、鄧小平等人被點名批判。
文化大革命時間線
■ 1966年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即“十六條”)。“文化大革命”一語首次出現于公開的中共中央決定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全面開始。 “十六條” 里說這次運動的目的,是“鬥跨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批判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批判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改革教育,改革文藝,改革一切不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以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並做出了“‘敢’字當頭,放手發動群眾”“讓群眾在運動中自己教育自己”“要用文鬥,不用武鬥”等規定。
8月12日,會議選舉毛澤東、林彪、周恩來、陶鑄、陳伯達、鄧小平、康生、劉少奇、朱德、李富春、陳雲等11人為政治局常委。其中新常委為陶鑄、陳伯達、康生、李富春。林彪成為中共第二號人物。不久,又以唯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出現。而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雲的副主席身份不再被提及。
8月18日,毛澤東、林彪在天安門廣場接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此後毛澤東又陸陸續續會見了超過1100萬紅衛兵。從此全國便進入混亂狀態。紅衛兵四處散髮傳單、張貼大字報、標語、集會、演說、辯論,衝擊寺院、廟宇、教堂,砸毀文物,破壞古跡,焚燒書籍、字畫,後來又逐漸開始抄家、攻擊老權威、知識分子。一批守舊的老學者、知識份子被毆打、虐待,並受到人格上的侮辱。
這一期間受到波及的人不計其數。和尚、修女、教士被批鬥,學生公開毆打、侮辱教師,幾乎所有反對文革的學者都受到殘酷對待。原把持《人民日報》總編輯職位的鄧拓、著名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以及跟不上形勢的作家老舍都因不堪屈辱而自殺。鬥爭中甚至有人陳屍街頭。原先國家的幾位重要領導人也被批鬥,劉少奇、鄧小平被撤職下放(劉少奇最終在監禁中死去)。彭德懷、賀龍等則被迫害致死(病死)。除此之外在文革中被迫害至死的人還包括了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電影演員上官雲珠、北京大學副校長翦伯贊(在軟禁的家中自殺)、國歌的作詞者田漢、作家趙樹理、民盟副主席章伯鈞等人,而不知名的死者更是不計其數(不確切的統計是40萬,四人幫被捕後也有相當多的人自殺)。
這種暴力行為未得到毛澤東的讚揚,毛澤東反對林彪所說“打就打嘛,好人打好人誤會,不打不相識;好人打壞人,活該;好人打壞人光榮。”8月22日毛澤東厭惡當權派利用國家機器大肆逮捕學生,發佈了《嚴禁出動警察鎮壓革命學生運動》,規定警察不得干涉、鎮壓“學生革命運動”。在這段後來被稱為“紅色恐怖”的時間內,據官方統計光在北京就打死1700多人,而全國自殺人數達到20萬人。至於整個文革期間死亡的人數可能超過200萬到700萬人,占到人口的百分之一,這個數字需要確切的統計資料證實。[1] (http://zbhcjx.com/wg/wangwen/ww20/ww2061.htm)
除了批鬥“反動學術權威”外,全國紅衛兵還進行了大串聯。9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凡外地師生來京觀摩文革運動者,交通費與生活費由中央財政補助,這個通知使之前就已經開始的大串聯達到高潮。全國掀起了“踢開黨委鬧革命”的浪潮。10月9日林彪再度指劉少奇、鄧小平是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代表,隨後彭德懷被押送回北京受批鬥。
■ 1967年
1967年1月3日,江青、林彪等人策划了“一月風暴”,陳丕顯、曹荻秋等原上海市委領導被批鬥,王洪文等人奪取了上海的黨政大權。在北京,劉少奇、鄧小平再度被“聲討”,而陳伯達、康生則開始對準第四號人物陶鑄,一場全國的奪權行動開始。1月8日毛澤東對此表示贊譽,《人民日報》發表了中共中央給上海的“賀電”。全國多個省區市領導人被揪出來,中央和全國各地的政府機關陷入癱瘓。
2月,陳毅、葉劍英、譚震林等人對當前混亂的局勢感到不滿,發表反對造反運動的強硬談話。江青指責其為“二月逆流”,此後政治局就停止工作,中央文革小組實際已經取代了政治局的地位。到該年5月,針對劉少奇、鄧小平的批判已經完全公開化。
與此同時,各個紅衛兵組織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嚴重。3月份中共中央就不得不發出通知,停止一切串聯活動。4月6日中南海造反派第一次公開批鬥劉少奇。7月20日武漢一批群眾遊行,江青批是“反革命運動”,乘機指責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搞兵變”。7月22日江青首次提出“文攻武衛”的口號,支持左派,有些紅衛兵開始搶軍隊的權。此後全國衝擊軍隊、搶掠武器、槍支的事件不斷發生,武鬥已經升級,其中尤其以陝西、廣西、四川等地的情況最為嚴重。這種武鬥一直持續到1968年8月份才漸漸平息下來。
■ 1968年
1968年春天在全國興起了一股對毛澤東的盲目崇拜浪潮,當時的口號就是“三忠於四無限”,毛澤東已經被神化,而林彪等人也利用這個浪潮來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
不過此時的毛澤東也已經發現局勢有些失控。全國武鬥日益嚴重,打死、打傷的人不計其數,接近於開始一場內戰。7月27日中央派出“工宣隊”進駐各高校,停止武鬥。但在清華大學,造反派頭子蒯大富無視工宣隊,甚至下令抵抗,打死五人,情況已經非常嚴重。8月26日毛澤東的“最高指示”下達全國:“工人宣傳隊要在學校中長期留下去,參加學校中全部鬥、批、改任務,並且永遠領導學校。在農村,則應由工人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者——貧下中農管理學校。”武鬥才逐漸平息。
10月,毛澤東提出幹部下放,於是全國各地大批被打擊的幹部下放五·七幹校。在同月召開的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劉少奇被定為“叛徒,內奸,工賊”“永遠開除出黨”。劉少奇一年後在河南開封的一座封閉的舊銀行中去世。
12月,毛澤東又下達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指示,1966、1967、1968年的初高中畢業生(後來稱為“老三屆”)的上山下鄉運動開始。文革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人數達到1600多萬人。
三. 林彪(1969年—1971年)
1969年4月1日,中共第九屆黨代表大會召開。在這次會議上,林彪是最大的贏家。劉少奇已經被打倒,周恩來的地位已經下降。
會議首先由林彪作政治報告。他的報告中不斷引用毛澤東語錄,再度批判“劉少奇反革命集團”,還讚揚了軍隊的作用。會議的第二項議程是修改黨章。新的黨章中明確提到“林彪同志是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從此毛澤東與林彪的名字就一直聯繫在一起。最後選舉了黨的新領導人,毛澤東、林彪、陳伯達、周恩來、康生為中常委委員,而江青、林彪等人的親信也順利進入政治局(參閱中共中央政治局),周恩來僅僅勉強維持了自己的地位,在政治局中勢力單薄,至於陳雲等一些共和國開國元勛則全都被排斥在政治局之外。
然而林彪反對文化大革命取消特權的運動過多損害上層的利益,希望能夠設立國家主席的職位,毛澤東當主席,由他任副主席,這樣能夠在受憲法保障的情況下成為毛澤東的接班人。1970年8月23日,九屆二中全會又一次在廬山召開。25日,陳伯達首先發言,大談天才論,稱贊毛澤東的偉大、英明,同時提出恢復國家主席。毛澤東識破了林彪等人的居心,這一提議立即遭到毛澤東的駁斥,陳伯達在會議結束後不久就失去了政治局常委的職務,同時全國還興起了一股不小的批“天才論”運動,陳也成了批判的對象,甚至被說成是“劉少奇式的假馬克思主義者和政治騙子”。
陳伯達的失寵其實是毛澤東對林彪的一個警告。林彪在九大後不斷提升的權威已經令毛澤東警覺,認為其有奪權的計劃,懷疑林彪要搞垮他。而在二中全會上陳不合時宜地提出國家主席問題,對毛而言無疑更確信了他的懷疑(事後證明,其懷疑不無道理),國家主席對毛澤東而言並無任何要害,對林彪則不同,副主席能夠在主席去世後立即成為國家無可爭辯的元首,使自己處於可以不受衝擊的保險地位上。
試圖奪權失敗的林彪,雖然並沒有被直接點名批評,但毫無疑問他也已經意識到,其在黨內的地位已經搖搖欲墜。在這種情況下,林彪決定採用武力來奪取政權。林彪及其兒子林立果與其親信組成了“聯合艦隊”,併在林彪等人的根據地上海制訂了著名的《五七一工程紀要》(“五七一”取自“武裝起義”的諧音)。紀要內明確提出“一場新的奪權鬥爭勢不可免,我們不掌握革命領導權,領導權將落在別人頭上。”林彪的計劃是要利用空軍為主導武力奪權,如果成功的話就可以一舉逮捕所有要員,獲得全國的政權。另一種可能性則是形成割據局面。
不過林彪的計劃並沒有實現,政變失敗了。根據香港《明報》幾星期後的報道,1971年9月8日至10 日之間,毛澤東曾在上海險些遭到一系列襲擊。在此之前公安部就已經接到情報,稱林彪正在預謀一起重大政治陰謀,一批軍中林彪的親信正在接受特殊軍事訓練。而上海的襲擊陰謀則完全證實了該情報。此外還有其他各種傳聞,稱毛澤東在往北京的火車上險些遭襲,甚至有人到毛澤東寓所行刺。這些傳聞是否屬實不得而知,但是我們所知道的是,在9月11日後,林彪本人不知去向,林彪集團中大部分成員在11日後也從未再公開露面,20多個高級軍官則在逃亡香港途中被逮捕。
後來得知,9月13日林彪乘噴氣飛機逃往蘇聯,在飛入蒙古國領空幾百英里後墜落,機毀人亡。而在同一天,北京的政治局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林彪事件。直到9月14日林彪墜機的消息才傳到北京。當年10月1日的天安門國慶慶祝活動也取消。這也是十年文革中唯一沒有在天安門廣場舉辦國慶慶典的一年。
四. 四人幫(1971年—1976年)
林彪死後,毛澤東無所適從,一時找不到接班人。1972年9月,毛澤東將王洪文從上海調到北京,次年在中共10屆1中全會上就成為名列周恩來之後的黨的排名第二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似乎有意培養為接班人。與此同時,在周恩來的影響之下,鄧小平被恢復工作。這段時間內,毛澤東經歷了林彪事件的打擊,不得不再度依靠周恩來和鄧小平,但他卻也無意將權力交給鄧。和忠於毛澤東自己的左派勢力比起來,毛澤東還是不太喜歡“右派”。
1973年7月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林彪和國民黨都是尊孔的。1974年1月,真正忠於毛澤東的勢力江青等人便發動了“批林批孔運動”。這場運動的主要目標就是批判宣揚”上智下愚”維護等級制度的孔孟之道,並指向當年10月病重入院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林彪死後,周已經成為四人幫在毛澤東死後獲取政權的最主要障礙,而周恩來有意提拔鄧小平,似乎也是為加強周恩來派系在黨內的地位。“批林批孔運動”雖然是對著死去的孔丘和林彪,周恩來卻強調林彪“左”的錯誤,而此時中國普通老百姓經過長時間的政治運動,對各種新的批判運動也好像沒有什麼興趣了。四人幫的“批林批孔”並不是很成功。
1974年10月周恩來入院後,鄧小平獲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實際負責日常工作,工作方向就是延續周恩來提出的“四個現代化”目標。到了1975年9月,毛澤東也病重。
1976年是文革關鍵的一年,在中國傳統上是個龍年。1月8日,周恩來去世,但悼念周恩來的活動卻受到政府壓制。從第二天開始,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就已經出現了紀念周恩來的花圈,向紀念碑前送花圈,這在過去是從未出現過的。1月15日是周恩來的追悼會,全國都有自發的紀念活動,鄧小平致悼詞。
2月情況再度改變,自認已經沒有了障礙的四人幫開始打擊唯一剩下的鄧小平,經毛澤東批准,搞出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針對的正是鄧小平。但是毛澤東並沒有任命四人幫中的任何一個擔任總理,而是看中了名不見經傳的華國鋒,由他出任國務院代總理。
3月底,南京爆發了悼念周恩來、支持鄧小平、反對四人幫的“南京三•二九事件”,並迅速擴展到全國。4月4日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從3月底開始北京群眾自發聚集在天安門廣場,紀念周恩來的逝世,同時也有人是對四人幫的抗議。人們還自行在紀念碑上張貼悼詞,並送來花圈。廣場上還逐漸出現了一些直接針對四人幫的批判性文章。到4月5日,已經有大約200萬人來過廣場上。由於擔心有人放火焚燒堆積在紀念碑四周的花圈,四人幫派出警察在夜間把花圈收走。對立情緒演變成燒毀汽車和房屋,於是要求各單位禁止本單位人員去廣場,並下令廣場上的人群離開,當夜,廣場上剩下的200餘人不肯離開,被北京市委組織的工人民兵拘留甄別後遣散。這個後來被稱為“四五天安門事件”的活動被毛澤東定性為反革命活動,還指責鄧小平是事件的幕後黑手,撤消了鄧小平的一切職務,決定華國鋒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天安門事件直到1978年冬才完全平反。
1976年9月,毛澤東逝世。四人幫見華不聽他們的,便要掀掉他。10月6日,華國鋒決定先發制人,在軍隊的支持下,由汪東興負責的警衛部隊8341部隊逮捕四人幫所有成員,文化大革命也由此落幕。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華為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華成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唯一一位集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于一身的人。
五. 文革之後
華國鋒當權後雖然成功擊潰了四人幫,但是奉行的依然是“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政策,我們都要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要始終不渝地遵循。”但是他很快就意識到鄧小平很有能力,可以出來主持經濟工作。10月10日,鄧小平親自寫信給華國鋒,表示永不翻案,要求恢復工作。還有傳聞說,在政治局會議上,常委之一的國防部長葉劍英提出要恢復鄧小平的工作,否則他也辭職。葉是華國鋒逮捕四人幫時的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再加上他在軍隊中的權威,令華不得不屈服。1977年7月,鄧小平恢復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國務院副總理等職務。8月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華國鋒為中共中央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和汪東興為副主席。五人組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
1978年5月,鄧小平把握機會,由他最親密的戰友、當時中共黨校校長胡耀邦負責,在《光明日報》發表由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胡福明初創的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該文在全國引起廣泛討論。他們巧妙地利用毛澤東的語錄,來為自己造勢,當時凡是支持該文實用主義論點的,都是鄧小平的支持者,而黨內大部分人確實接受了該觀點(唯一沒有表態的是華國鋒和毛澤東的親信汪東興)。7月1日建黨節時,鄧小平成功地公開了毛澤東1962年為“大躍進”在黨內作自我批評的談話,表明即使是毛澤東也會犯錯誤,間接批評“兩個凡是”。到了9月,鄧小平已經開始公開批評華國鋒的“兩個凡是”了。
1978年12月18日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鄧小平在會上提出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華國鋒被迫在會上作自我批評,承認“兩個凡是”的錯誤,而汪東興也被批判。會上還重新評估了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為其平反。
1980年五中全會召開,劉少奇、彭真等大部分在文革中被打倒的領導人被平反,胡耀邦當選為黨的總書記,鄧小平的另一親信趙紫陽也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9月全國人大召開,華國鋒辭去總理職,由趙紫陽接任,至此鄧小平已經成為中國幕後垂簾的最高領導人。
11月開始公開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全國也開始廣泛討論,重新評估毛澤東的功過是非。1981年1月最後判決江青和張春橋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其他人分別被判為時間不等的有期徒刑。江青後來在保外就醫期間在寓所內自殺。文革中的受害者陸續平反,這個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是胡耀邦。1981年6月27日,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正式否定文化大革命。
六. 影響
文化大革命影響了當時所有的中國人。文革頻繁的政治運動令經濟活動近乎停頓,同時也消耗了不少的資源。例如文革初期的紅衛兵大串聯,全國鐵路系統就承受了極大壓力,總共運載了1100萬人次,而這也是後來大串聯停止的主要原因之一。武鬥時期被破壞的房屋、道路乃至文物古跡則更是不計其數。
■ 對教育的影響
十年文革令全國所有的學校進入停課狀態,大學入學考試取消。高考直到1977年文革結束後才舉行,那一年考生的平均年齡是最大的,錄取率也是最低的。文革中,知識份子不被尊重,大多數被下放進行體力勞動,有些則遭到殘酷對待,財產被沒收。
■ 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毛澤東思想在文革中成為中國唯一的政治理論,僅截止到1967年12月,已經出版《毛主席語錄》3.5億冊。對毛澤東的極端個人崇拜在全國蔓延,毛澤東個人被完全神化,任何批評毛澤東的言論都會被批判被投入監獄直至殺頭。而全國盛行的所謂“造反有理”的口號,則令整個國家陷入無法無天的混亂狀態,國家的法律成為一紙空文(毛主席語錄就是最高指示)。有趣的是,文革中的一個重要政治口號就是“破四舊”,但是這種狂熱的個人崇拜又何嘗不是封建社會的產物?文革中 “毛主席萬歲”之聲不絕於耳,“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要始終不渝地遵循。”而成分論在文革中也是十分流行,家庭出身成為評判一個人是否“又紅又專”的唯一標準,甚至成為進入高等學府的評判標準之一。
文革後期的“批林批孔”,則直接對準了中國文化中影響最深遠的儒家文化。
■ 上山下鄉運動的影響
上山下鄉運動令無數中國青年接觸了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很多年輕的學生因不能適應艱苦的自然環境和繁重的勞動,因病或自然災害而身故。很多人在文革結束後返回城市,但是也有人則永遠地留在了那裡。很多知識青年在農村真正地“落戶”,有的還有了自己的孩子。同年齡的老三屆大部分人都失去了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只有少部分人在文革後接受高等教育。
■ 對其他國家的影響
文化大革命也在世界其他地區產生了影響。香港在文革期間爆發多次工人罷工運動,在西方國家,毛澤東主義的信奉者也有很多人響應號召,法國在1967年發生全國性罷工動亂,工人、學生高舉毛主席語錄遊行;美國學生佩帶紅袖章示威;日本學生高舉毛主席語錄向防暴警察扔自製的燃燒彈;澳大利亞大學漢語系的學生自製紅衛兵袖章賣錢,生意興隆。“造反有理”這句口號被全世界所有對現狀不滿的人使用。
七. 評價
文化大革命被中國官方在1981年正式否定,並認為毛澤東負有主要責任。(1981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決議)中國官方的正式說法認為文革是“由毛澤東錯誤發動和領導、被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一些人認為,文革本質上是毛澤東等人試圖支持群眾奪回喪失的權利而發起的政治運動,用來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有人認為,今天很多中國人,特別是工人、農民等同情文化大革命,因為在文革中,工人、無產階級被廣泛尊重,而之後的改革開放則令許許多多工人“下崗”失業,貧富差距擴大。同時,有一批新左派學者認為,文化大革命是毛澤東對群眾式民主的一種實踐,因為在文化大革命中,群眾對官員的監督是非常有力的,並稱文化大革命是“人類歷史的巔峰”。
(以上資料轉貼自維基百科中文版)
2005-01-07 16:58:10 補充:
真是個大題目....
2005-01-07 11:57:2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1⤊ 0⤋
大家都很努力的找資料...@@"
2005-01-07 23:00:19 · answer #5 · answered by 貓頭鷹爹爹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