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很久以前就聽過這樣的一個名詞,似乎是一種派系或作風
可是我習畫的過程裡沒有遇過這樣的派系,
因為我不確定這跟繪畫有多少關係
請問有人知道"後現代主義"的由來嗎?

2004-12-17 17:16:12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視覺藝術 繪畫

1 個解答

一、後現代主義的起源

「後現代」一詞最早提出,1870年約翰瓦金斯.雀門(Jone Watkins Chapman,英畫家),是為了表達比當時號稱現代繪畫的印象主義更為前衛的看法。

  「後現代主義」一詞的使用,以1934年弗.奧尼斯(F. Onis 西班牙作家)為先,其後一些論述,總是離不開比現代更現代,比前衛更前衛的思考模式,正如英國後現代評論家詹克斯(C. Jencks)認為,這種「現代主義」的延長與增幅,乃是「後期現代主義」的表現,而「後現代主義」則是普普主義以後的古典整合

  六○年代以後,「後現代主義」才普遍為人們所使用,且經常出現在建築相關的特定領域,及詩與藝術的形式依據。

七○至八○年代藝術及文化的「後現代主義」論述才逐漸廣佈開來。

二、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1.現代主義:追求藝術完全的獨立性,藝術為藝術而藝術,必須絕對純粹,必須有原創性,當然藝術家就必須獨具慧根,擁有異於常人的原創性,同時藝評家及收藏家也必須獨具慧眼,而有所了解及加以收藏,通俗流行便等而下之。因此在二次大戰後,沒有國界文化差異的抽象藝術便征服全世界。

2.後現代主義:七○年代末期及八○年代,現代藝術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藝術家不再是超凡絕俗,也無需特異獨行,作品直接由反應出藝術家不同的感情、歷史、背景、環境等因素,作品展出不必是燈光設備一流的正式畫廊,大街、小巷、舞台、錄影帶、電影、資訊等無所不用其極。

三、後現代主義的特質

普普藝術在現代主義後期的六○及七○年代間,特意以大眾低俗文化作為取材的對象,其實這正是違反現代主義的思考方向,使得在普普主義之後,後現代主義的思潮活絡起來,逐漸脫離現代主義的形式主義,而將注意力導向多元的文化形態。

多元及無所不包的特性,使得後現代主義除了反現代主義之外,更有其他錯綜複雜的可能性,因此關於後現代主義的論說,不但眾說紛紜,更常有對立相反的矛盾現象。

後現代主義,不肯定任何具壓倒性的思維模式,也不代表任何美學思想主流,或目標一致的運動。可以說現代主義是工業革命的產物。而後現代主義則是電子革命後的問題。

  後現代主義的歷史發展,不只是垂直的銜接,也是水平的並蓄,是重新組合異於現代主義的美學觀點,藝術的純粹性被推翻,創作時不拘形式的規範,藝術不只在藝術間存在,更交錯其他的類別,並超越原有的範疇,繪畫不只是繪畫,雕塑也可以不是雕塑,可以是綜合媒材的組合,也可以解放平面與立體的束縛。

  後現代主義是否真正瓦解了現代主義,這是值得懷疑的,儘管現代主義所追求的藝術原創性與權威性,確實被後現代主義所推翻,而後現代主義自此也為藝術打開了更多的可能性,不過,否定傳統藝術所賴以維生的形式主義,所造成的散漫無序及不具特定批判水準的結果,將來會變成如何的局面呢?正如複製羊、複製人的出現,對人類的未來究竟又變成如何的局面呢?我們是否只能拭目以待,還是……。

2004-12-17 18:02:5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