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能告訴我這個歷史典故?是發生在三國時代嗎?
2004-12-01 10:13:06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candy 2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感謝你们的解答.只怪我的資質有限.內容太深奧了 .可以白話一些嗎?3q
2004-12-02 16:42:52 · update #1
劉備出益州,一上將出荊州,本意正奇夾攻,使魏首尾不能相救。然大誤也,完全『本末倒置』。很明顯荊州之戰略重要性遠高於益州。
益州戰線由益州出漢中,只能圖雍涼以脅長安並且山長地險,補給困難,大軍調動不易,但敵守軍相對亦較弱,且益州有漢中山川之險,易守難攻,攻防形勢相對簡單。故漢中戰線戰鬥難度相對荊州戰線還算容易。
荊州戰線則直指京洛,威脅魏之心臟地帶,東臨強吳、北有曹魏,乃非常戰略重地,兼且地形四通八達,攻防形勢分佈非常複雜,稍有差池,將有失荊州之危。故荊州為正兵,益州為奇兵。荊州是主力,益州輔助。荊州是本,益州是未。故理應對調為劉備出荊州,一上將出益州為宜,莫要小看此一細節,此正是關羽大意失荊州之一大關鍵。
最要命的是後來劉備諸葛亮也沒有尊照隆中對中的原則,從益州出擊給予呼應、沒有派虎將良謀到荊州協助攻守、甚至連派虎將領強兵進駐上庸以為救援也沒有,任由雲長孤軍出擊,此等所作所為,似有『放棄荊州』之嫌。此外荊州的領導陣容亦非常『恐怖』,武只有關平周倉廖化,文只有馬良伊籍(嗯,這兩位人兄名字取得不錯,然而似乎在荊州戰線甚無建樹,甚至可說連一點好計也沒有,遠不及王甫所言必中),以及王甫(荊州戰線第一軍師?)、趙累等較有出色,其他如糜芳、傅士仁…。總之荊州領導陣容『恐怖』非常是也…
而蜀六虎大將就有五虎在益州漢中,法正、諸葛亮等出色謀士亦在益州漢中…
而劉封、孟達等對呂蒙除非有超越超水準的發揮,否則只怕未見關公先見閻王或投降…故可說荊州之失,很大部份責歸孔明。
站在『事後諸葛』的立場:
如兵將由在下調遣則:
若無把握兩線同時出擊則莫亂動。兩線必須同時出擊,六虎大將之二(馬超、魏延)由益州戰線出擊。
劉備親征,領其餘三虎加諸葛亮由荊州戰線出擊,一虎留守荊州(趙雲較合適);或四虎出擊,王甫守荊州(相當穩健)。
如此,勝機相信至少可高達70%以上
然而,似乎很多人都有一種『照書讀書、人云亦云』的觀點,如把荊州之失歸於關羽的傲慢、或東吳應出兵合肥之論,此實略有『自我中心』、『缺乏大局觀』、『一廂情願』、以及『過於主觀』之嫌。
2004-12-01 10:21:1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minchun01270501 1 · 0⤊ 0⤋
這個故事是出自三國時代
劉備攻打益州之候發生的事
想當初
劉備攜家帶眷,連同軍師龐統,一起攻打荊州的西邊益州劉璋,後來軍師戰死,劉備馬上Call留守在荊州的諸葛亮趕過來幫忙,於是諸葛亮就把關羽一個人丟在荊州,臨走前告訴他要小心防備,因為這是劉備目前唯一而且很重要的據點,關羽說"沒問題我很猛,想當年..."之類的話...
後來劉備打贏了劉璋,在西邊益州開了複數店當皇帝,封了很多人當將軍,於是就叫諸葛亮派人通知分店長關羽還好有他守得荊州,封他當將軍,希望他繼續努力下去,因為荊州對劉備來說非常重要,而且統治那麼久有感情了,關羽就很臭屁的說"沒問題我很勇,想當年.."之類的話...
結果東邊的吳國有一個叫呂蒙的人聯合北方的魏國準備一起攻打荊州,但是關羽不知道呀!
呂蒙就假裝病得快死掉了,於是關羽就說"哈哈!我很猛!敵人聽到我的名字都生病了沒辦法打過來!我可以一邊去防備北方準備打過來的魏國,一邊專心的休息了!呂蒙年紀太大病得走不動了!哈哈!"之類的話...
聰明的呂蒙就趁著關羽大意不知情的狀況下,突然跟正在攻打荊州的魏國一起突襲關羽,把關羽逼到絕路,兵敗將亡連命也沒了,荊州也被魏國跟吳國瓜分了,這就是大意失荊州的由來
劉備聽到關羽丟了荊州,連命也丟了,馬上跳起來很火大的烙全國之兵攻打吳國,結果被吳國軍師陸遜用火攻打敗了,劉備就鬱卒而死
劉備死後,本來在益州才剛建立好了的蜀國因為沒有了人(都被劉備烙光光),而很重要的荊州也失去了,所以蜀國就變成三國裡面最弱小的國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古臭屁的死在前,就是做人一定要時時眼觀四面,要知道一山自有一山高,不要自以為聰明厲害,要不然一個小小的失誤,就可能會讓你永遠爬不起來
附註:正史之中,關羽是個戰爭白痴,不是英雄,不要學習
2004-12-04 21:53:3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熱辣辣的牛肉麵 7 · 0⤊ 0⤋
1、荊州七郡或九郡?
讀過三國的人,沒有不知道荊州的。「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關羽大意失荊州」,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都和荊州有關。
不過真要弄清楚「荊州」所指的意思,並不容易。
一般都說東漢荊州有七郡,漢末分出兩郡,成為所謂「荊襄九郡」。
問題在於,什麼時候變成八郡或九郡?
大部分的三國論述,提到劉表管轄的荊州,乃至赤壁戰後劉備、孫權、曹操三分之下的荊州,都是以七個郡計算。
西漢和東漢的荊州領有七郡,這點沒錯。包括長江之北的南郡、江夏郡、南陽郡,以及長江之南的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漢書.地理志》、《後漢書.郡國志》都這麼記載。但到了東漢末年、至遲在劉表擔任荊州刺史時,荊州就已經變成八郡了。多出來的是從南陽郡分出來的章陵郡。
劉表受詔出任荊州刺史,是在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但他就任時受阻於袁術和地方民亂,有個名叫蒯越的人勸他樹威立德,如此「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後漢書.劉表傳》)
這裡所指的「荊州八郡」,唐朝太子李賢注引《漢官儀》說:「荊州管長沙、零陵、桂陽、南陽、江夏、武陵、南郡、章陵等是也。」
有郡就有太守。劉表據荊州時,前面提到的蒯越,以及黃射(江夏太守黃祖的長子)就擔任過章陵太守。(《三國志.劉表傳》引注《傅子》、《後漢書.禰衡傳》)
由以上可知,劉表據領荊州時已有八郡。正因如此,所以建安十八年(213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表彰曹操的功績時,說他南征,荊州「百城八郡」歸降(《三國志.武帝紀》)。這裡說八郡,而不說七郡,當時荊州八郡的事實已經很明顯了。
曹操得到荊州後,又從南郡分出一部分,成立襄陽郡,連同八郡,共九郡,荊襄九郡之說由此而來。
2、荊州是州或城或兩者都是?
州下有郡,郡下有縣,一級一級,清清楚楚。荊州原本只是一個州,江陵本來只是一座城,但到了漢末三國時代,江陵常被稱為荊州,這下就常混淆不清了。真實的情況是,所謂劉備借荊州,借的是南郡的江陵,不是整個州「整碗捧去」;關羽失荊州,主要也是江陵失守,導致整個荊州淪陷。
為什麼會把江陵稱為荊州,那是因為劉備「借」荊州後(請注意,借字特別加引號,原因爾後說明),江陵既是南郡首府,又是蜀國在荊州的治所,兼為政治、經濟、軍事中心,鎮守荊州的關羽,帥府也在江陵。
後來好幾個朝代如西晉、隋、唐、宋、元、明、清,都以江陵為荊州的治所。因此後人習稱江陵為荊州。
3、有沒有名叫荊州城的一座城?
所謂「荊州治所」,指的是荊州州府所在地。劉表任內,荊州治所在南郡的襄陽,不是江陵。赤壁戰後,劉表的兒子劉琦病死,劉備被推為荊州牧,駐所在公安,後來才移到江陵。
所以,《三國演義》出現過的「荊州城」,有兩個意思。赤壁之戰以前,荊州還在劉表手裡,荊州城指襄陽;赤壁戰後,荊州城通常指江陵。實際上沒有一座名叫「荊州城」的城市。
2004-12-04 11:19:3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2 · 0⤊ 0⤋
針對第一位回答的兄臺,我所看到過的資料是說關羽北征是他自己的決定,劉備才結束漢中戰役不久不太可能馬上發動全面北征,所以關於人員的部署是不太可能像你說的那樣,至於出兵援助關羽,關羽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戰況急轉直下,考慮到荊州與益州的聯絡不便,劉備跟諸葛亮也很難有什麼反應...
2004-12-03 06:20:1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翱翔於宇宙的星群 2 · 0⤊ 0⤋
樓上幾位都講的很詳細,所以我講很簡單的就是在三國時代,由於關羽太臭屁很有自信,認為不會有人能夠搶走他守的荊州,因為其態度問題,反而因此被人拿走了
2004-12-02 17:05:0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2 · 0⤊ 0⤋
我把在三國志看到相關記載貼給你
關羽傳:24年先主為漢中主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鋮,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振華夏,曹公震恐,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糜方在江陵,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與自輕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桓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擄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
魏武帝本紀:23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24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夏侯淵羽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據守。夏五月,引軍退還長安,秋七月,以夫人卞氏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進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使徐晃救之。九月,相國鍾繇,坐西曹彖魏諷,反免。冬十月,軍還洛陽,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救,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
曹仁傳:曹公復以人行征南將軍,假節鋮屯樊城,荊州侯音以宛叛,略旁縣,眾數千人,仁率軍攻破音,斬其首,還屯樊城。即拜征南將軍。關羽攻樊城時漢水暴溢,于禁等七軍皆沒,禁降羽,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船,臨城為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欲盡,救兵不至,仁激勵將士,示以必死。將士感之,皆無二。徐晃至,水亦稍減,晃從外擊羽,仁得潰圍出。羽退走。
于禁傳:建安24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羽豬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龐德不驅死節。而太祖聞之,哀嘆,久之約:「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會孫權擒羽,或其眾,禁復在吳。
徐晃傳:曹攻復淺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會漢水暴溢,于禁等沒,羽圍仁于樊,又圍將軍呂常于襄陽,晃所將多新卒,以羽南羽爭鋒,遂前至陽陵坡屯,太祖復還。遣徐商,呂建等詣晃令曰:「需兵馬集至,乃具前。」賊兵屯偃城,晃到詭道作都塹,示欲截其後。賊燒屯走,晃得偃城。兩面連營,稍前去,賊圍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後遣殷署,朱監等樊十二營詣晃。賊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具入圍,破之。
龐德傳:侯音,衛開以宛叛,德將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討關羽。樊中諸將,以德兄在漢中頗疑之。德常曰:「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愈身自擊羽,今年我不鎩羽,羽當殺我。」後親與羽交戰,射中羽額,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使仁、德屯樊北十里。會漢水暴溢,下平地五、六丈,德與諸將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射堤上,德披甲持弓箭不虛發。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皆欲降,德接收斬之。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羽公益急,矢盡,短兵接戰,德謂督將成何曰:「吾聞良將不卻死以茍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戰益怒,氣愈壯,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與麾下降一人,伍伯二人,彎弓傳矢,乘小船欲還仁營。水盛船覆失,獨抱船覆水中。為羽所得,立不跪,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德罵羽曰:「豎子,何為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遂為羽所殺。
先主傳: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禽于禁于樊,俄而孫權襲殺關羽,取荊州。
吳主孫權傳:24年關羽圍曹仁于襄陽,曹公遣左將軍于禁救之,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擄進等歩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遣羽曹公乞,以討羽自救。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鬥之,驛傳書,使曹人以弩射示羽。羽猶豫不能去。閏月權征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傅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糜芳以城降。蒙據江陵,撫其老弱,釋于禁之囚。陸遜別取宜都,獲梓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蕃旗圍象人于城上音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權先使朱然、潘章斷其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遂定荊州。
呂蒙傳:蒙代肅,初至陸口,外備修恩,厚與羽結好,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蒙上書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恐蒙圖其後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持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羽可擒也。」遂稱病篤,權乃露繳召蒙還,陰雨圖計。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為使于禁救樊,羽盡擒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尋陽,盡伏精兵船艙中,使白衣搖擼,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與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缚之,是故羽不聞之。遂到南郡,傅士仁,糜芳皆降。蒙入據城,盡得羽將士家屬,皆撫慰,約歷軍中不得干預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男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里,故而廢法。遂斬之。於是,軍中震恐,道不拾遺,蒙旦幕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飢寒者,賜衣糧。羽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參訊嫌之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章鄉,眾皆委羽而降權。權使朱然,潘章斷其路節父子具獲。荊州遂定。
陸遜傳:遜往見蒙,謂之曰:「關羽皆境,如何遠下,後不當之,可憂也。」蒙曰:「誠如是言也,我病篤。」遜曰:「羽矜其驕氣,陵樂于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但務北進,未嫌于我,有相聞病,必亦無備,金出奇不意,自可擒自下見,至尊以郝為計。」蒙曰:「羽素勇猛,暨難為敵,且以據荊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瞻勢益盛,未易圖也。」蒙至都,權問誰可代卿?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復重,觀其規律,終可大任。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無復是過,若用之當另外自韜隱,內查形便,然後可克。權乃召遜,拜偏將軍,右都督代蒙,遜至路口,書羽關羽曰:「前承觀臖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何為為大國敗績,利在同盟。聞慶節付節,想遂席捲共。獎王綱近,以不敏,受任來西延幕光,塵思,稟良親。」又曰:『于禁等皆獲,遐邇欣漢以為將軍之勳,足以長世,雖昔晉文城濮之軍,淮陰拔趙之略,以尚茲。』聞徐晃駐軍,闚望保操骨擄也。忿不思難,恐增眾以逞其心,雖云師老,猶有驃悍,且戰捷之後,若常輕敵,古人拔術軍勝,糜警,願將軍廣為方計,以全獨克。僕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懐也。儻明注仰,有以察之。」羽覽遜書,有謙下自託之意。大安,無復所嫌,遜具啟形狀,陳可擒之。要權乃濳軍,而上使遜羽呂蒙為前部,即克公安。
2004-12-02 13:04:54 · answer #6 · answered by ?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