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個月有30~31天?月球公轉不是27天嗎?
為何有12個月?不能用5個月,一個月73天嗎?為何二月要變成28天,而不是其他月份?
請非常非常詳細說明...
2004-11-29 08:43:31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Emaarrtsh 4 in 科學 ➔ 天文與太空
人類依據太陽、月球及地球運轉的週期,制定年、月、日等順應大自然時
序及四季寒暑的法則,稱為曆法。
曆法的基本要素為日、月及年。地球自轉顯示著太陽的出沒,因此有晨昏
晝夜的現象,此為最基本的單位─日;月球繞地球運行,依其約三十日的盈虧
週期作為時間的中間單位─月;地球繞太陽公轉,由於赤道與公轉軌道呈23.5
度的傾斜角,因此產生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變化,人類觀測太陽出沒的方位與
日影長短的變化,覺察此公轉週期約 365日餘,定此為長時間單位─年。
人類依大自然的法則所定出的曆法不外乎三種:
(1).陽曆─僅注重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行,以地球公轉太陽一週的時間為曆年
,亦稱為太陽曆。古代陽曆有許多種,西元1582年教宗格勒哥里十三世
改革儒略曆後,所頒布的曆法稱格勒哥里曆(Gregoriancalendar)。民
國元年我國採世界通用的格勒哥里曆為國家的曆法,故稱為國曆。
(2).陰曆─完全根據月球繞地球運行一週定為一個月,積十二個月定為一年
,未考慮配合四季寒暑變化,一年長度約354日左右,較太陽年約短11日
左右,現今回教人士所使用之回曆即係此種純陰曆。
(3).陰陽合曆─是陽曆與陰曆並顧的曆法,月份以月球週期為準,年的長度
以太陽年為準,為使月份與季節寒暑相配合,因此有閏月的設計,此為
我國固有之曆法,相對於國曆一般習稱之為陰曆,後來因農民大都喜依
此曆進行農事,故稱它為農曆。
閏年的安排
陽曆訂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全年合計365日,稱為平年(平均太
陽年的簡稱),但實際上地球繞日公轉一周平均為365.2422日,因此每積四年
就會多出約0.9688日,為了使曆法能配合天象,規定當西元年數是四的倍數時
,二月就增加1天成29天,該年稱為閏年,又因此法每四年又會多加0.03日左右
,故再規定每四百年需減3天,當西元年數逢百年的倍數時,必需是400的倍數
才是閏年,如1700、1800、1900都是平年,只有2000年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
ps可能有點不完整 敬請見諒 可以參考下面網址
2004-11-30 14:49:0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上次有看到說
不知道是哪邊忘了..
那邊是13個月..1到12月都是30天..
13月則是5天...
因為是很久前看的所以記不太住...
2004-12-02 17:58:5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6 · 0⤊ 0⤋
太陽曆
太陽曆採用回歸年做為基本週期,以太陽的周年視運動做為天文依據的曆法,它和月亮的運動沒有任何關係。太陽曆簡稱陽曆,起源於古埃及,以地球繞日公轉的週期(即一回歸年,每年有365.2422日) 為單位,最初埃及人定一年有三百六十天,後來改為三百六十五天。
(一)儒略曆:
西元前四十六年,羅馬皇帝儒略·凱撒(Julius Caesar)在天文學家索西琴尼(Sosigenes)的參與下改革曆法,稱儒略曆。陽曆大小月的分佈,是人定分配的,與月亮的圓缺無關。儒略曆每年有365天,分為十二個月,規定單數月31天;雙數月30天,平年時,二月29天,閏年時30天。每四年閏年一次(該年366天),平均每年長度為365.25天,比回歸年多0.0078天,約每128 年相差一日,每四百年多出3.12日。現今,我們在天文上常用儒略日來方便比較各種天象發生的先後次序或相距的時間間隔,避免因為曆法的變更所造成的困擾,並且訂西元前4713年(數學上記為-4712)年一月一日正午12點整(世界時)起算,今天(2004年7月9日)的儒略日為第2453196日。
儒略曆係以羅馬城為發源地之曆法(又稱羅馬曆),早年將一年分為10個月,大約只有304日,以三月(March)為首月,後來再加入一月(January)及二月(February),且最初亦採用陰曆月,一年共355日,因此閏月的時候,一年內會有13個月,至於何時閏月?權利操於掌教(Pontifices)之手。
直到西元前八年,羅馬會議稱八月為奧古斯都(August),那是奧古斯都皇帝(Augustus Caesar)之名,同時改為大月31天,以紀念他的功績和凱撒(Julius Caesar)同等偉大。而八月以後的大小月便相反過來,九月和十一月改為小月30天;十月和十二月則為大月31天,八月增加的一天,扣去二月為28天,閏年為29天。改為格里曆後仍沿用至今。
(二)格里曆:
為了使曆年的平均長度更接近回歸年,西元1582年,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根據意大利醫生利里奧在1576年提出的方案,對儒略曆做修正,定10月4日之翌日為10月15日,以調整儒略曆與太陽年10日的差距,也就是在該年10月中除去10天,又為了使春分點與年初恢復至原來距離,因此在三月發布,並且規定在400年內除去三閏,也就是400的倍數年才置閏,就是現在通用的公曆-格里曆。
格里曆一年有十二個月,1,3,5,7,8,10,12月為大月31天,2月28天(閏年29天),其餘各月為三十天,凡年數能為四整除者為閏年。這樣話,每四百年又多了大約三天,因此,對世紀年(100,200,300,500,600,…) ,只有被四百整除者才為閏年,比儒略曆又少了三天,一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與回歸年僅相差0.0003平均太陽日,約3300年差一天。
(三)太陽曆:
從此,陽曆每年有365天,每四年閏年一次(366天),逢百(對世紀年)不閏,逢四百又閏(使四百年內少閏三次)。換句話說:每四百年有閏年九十七次,其餘為平年。我國辛亥革命後,於西元一九一二年開始採用格里曆為國家曆法,故稱國曆。
2004-11-30 14:53:4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